近日有江蘇網友發帖,鄉賢,懂的都懂!
朋友開個傳媒公司,連自己4人,做些門頭廣告,手冊設計定制等,屬餓不死富不了的那種。但善于結交,擔任了某某商會常務會長,與家鄉政府部門有點聯系。
去年老家鄉鎮聘他為鄉賢,春節時請他回去,開了隆重的鄉賢大會,歡迎在外成功企業家回家鄉投資,為建設家鄉出力!還送上不少家鄉土特產。
接下來讓朋友破費的事來了,上月接到鄉政府通知,鄉小學為提升教學水平實現電子智能化教學,需投入裝備,現資金有缺口,望支持!出還是不出?出多少?朋友十分為難,出吧,小公司也困難,總不能捐個幾百,總得有個萬字,至少也得大幾千吧。
不出吧,你這個鄉賢好意思嗎?有了這次學校,下次修路架橋是不是也得出把力,哈哈!感覺象炒股一樣,被“鄉賢”套牢了。
針對此事,有網友表示,我當年也是商會副會長,交了兩萬會員費,各種捐款大概有三四萬元吧!去年第二界選舉又要勸我連任!我退出了!其中原因,你們都懂。
有網友爆料,當年我朋友混得不錯,給家鄉小學捐了幾百套校服,校服到校的時候,學校想搞個捐贈儀式,該準備請縣上的領導過來,被他拒絕了,后來生意虧了,車房賣了還負債近千萬,回家還被人笑話。
有網友評論,我們集團從07年開始捐款,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武漢疫情鄭州水災疫情,都有捐款捐物。18年開始自己把集團2%純利潤分紅做為慈善公益基金回饋社會,2020年底商會會長提名自己做了第二副會長,我們集團下屬酒店開始做為商會定點接待酒店,同時下屬醫院養老院,寫字樓,購物中心,門面房對商會會員八八折,幾年下來除去捐款捐物和會員優惠,婚喪嫁娶行禮,感覺總要虧本不少錢。但感覺集團即使現在因為融資貸款過多利潤微薄,但只要不倒閉,總要把公益慈善堅持下去。
- 那問題來了,鄉賢的標準是什么?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被“認定”成了鄉賢,然而,鄉賢卻一直沒有一定的標準,就算是同一個地區的,也沒有具體的辦法來限定鄉賢的標準。
而鄉賢詞典的釋義,就是鄉里中德行高尚的人。
不可否認,中國是人情社會,鄉賢文化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本意上來說,所謂鄉賢,是指參與當地公共事務,為當地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的有頭有臉人物,應該是鄉村發展的一種重要參與力量。
這幾年,一些人出外發達了,可能是經商小有所成,也可能是治學有所聞名,更可能是家鄉學子出外混上了一官半職,所以很多地方以此為契機,在中國傳統節假日例如春節等時間里把這些人邀請到一起,大家歡聚一堂,或者把酒言歡,希望拉近人情關系,共同發展。
能被捧為鄉賢里的一員,說明他們某些方面是真的強,這也是當地對他們在外做出成績的一種高度認可。另外,作為土生土長的人,鄉賢們熱愛家鄉,這是毋庸置疑的。
實際中,很多地方在對待當地鄉賢方面,除了態度恭敬之外,其實也都有自己的小心眼,說開了,主要目的還是想讓鄉賢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地為家鄉做貢獻。
從人情世故的角度來說,這也沒什么不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為家鄉出一份力也是有面子的一件事情。
只是,一些地方年年組織的鄉賢懇談會上,都號召先賢們大力捐款捐物支援家鄉,偶爾搞一次還挺新鮮,次數多了,鄉賢們也不一定都扛的住啊。
畢竟,有些鄉賢也只是拿死工資的上班族,哪怕是企業老板,如今經濟下行壓力,各個賽道都很擁擠,老板們大多也是舉步維艱。
總之,理性一點的人,特別是資金實力一般的,還是慎重做“鄉賢”吧。畢竟,捐款捐物的關鍵時刻,真的要挺身而出。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