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中國新聞網消息,美國政壇核心人物健康狀況引發關注。拜登患癌消息尚未平息,79歲的特朗普身體也出現狀況。7月17日,白宮醫生肖恩·巴巴貝拉發布備忘錄,稱特朗普被診斷患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強調這是70歲以上人群常見的良性疾病,其“仍保持良好健康狀態”。這一聲明顯得有些被動。早在7月初,特朗普在紐約觀看比賽時就被拍到腳踝腫脹;7月16日會見巴林王儲時,手部瘀青且用化妝品遮瑕。
這些照片公開后,民眾對其健康的猜測不斷,白宮或為平息輿論才發布官方消息。若沒有這些照片,特朗普的健康狀況恐怕不會對外公布。79歲的特朗普身體有狀況本不意外,但作為美國總統,其健康對美國乃至世界影響重大。他偏愛漢堡、炸雞、可樂等快餐,即便醫生多次建議也不愿改變習慣。上個月初,他登上“空軍一號”時跌跌撞撞險些絆倒;2024年競選演講中,多次混淆人名,將妮基·黑利稱為南希·佩洛西,還指責拜登錯誤任命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而鮑威爾實際是他2017年任命的。
特朗普(資料圖)
諷刺的是,特朗普曾多次嘲諷拜登身體狀況,稱其登機摔跤、認知衰退,以此證明拜登不適合連任。拜登比特朗普大三歲,當年拜登的窘境,特朗普會不會重演?若特朗普身體真出狀況,影響可能遠超拜登。拜登執政時依靠政府團隊決策,后期很多事由內閣及幕僚團隊擬定方案,經他認可后執行。這也是特朗普指責拜登使用“自動簽字筆”的原因,他認為拜登權力被幕僚掌控,甚至質疑相關文件合法性。這種說法并非空穴來風,否則不會有拜登臨時退選、哈里斯倉促參選的事。
但特朗普完全不同。如今白宮事務決策必須經他授意,內閣成員無人敢擅自表態。這種“強人政治”從內閣構成可見一斑:魯比奧身兼國務卿與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兩職,卻成了最沒存在感的國務卿;國防部長由前福克斯主持人赫格塞思擔任,其軍事知識和國際事務處理能力都顯欠缺。顯然,特朗普選人的核心標準是絕對忠誠——他堅信自己決策永遠正確,其他人只需執行。若他健康惡化到拜登當年的程度,美國行政體系可能陷入大亂,這才是外界關注其健康的關鍵。
美國抗議的民眾(資料圖)
7月13日,參議院發布報告稱,2024年7月13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競選集會遇襲,是特勤局“可避免的失誤”所致。報告指出特勤局未依據情報行動,未協調當地執法部門,卻無一人被解雇。事件后,時任特勤局局長辭職;2024年10月眾議院特別工作組認定事件本可避免;今年7月10日,6名特工被停職10至42天。
7月17日,全美1600多處地點舉行抗議,反對特朗普的移民驅逐、醫療補助削減等政策。活動以“善意抗爭永存”為主題,紀念民權領袖約翰·劉易斯,在街頭、法院等場所和平舉行。“捍衛公眾利益組織”稱美國正經歷最可怕時刻之一,芝加哥是主會場,亞特蘭大、圣路易斯等地也有大規模活動。
特朗普(資料圖)
上個月特朗普要求調查拜登“認知能力下降”,包括是否用自動簽名筆簽署文件。7月13日《紐約時報》報道,拜登回應稱確用自動簽名筆簽署赦免令,但決策均由自己作出,指責特朗普轉移視線。他表示自動簽名筆合法,歷任總統都用過。不過其助手證實,他未逐一審批大量赦免名單;有前助手透露,因監獄局補充信息導致名單變動后,白宮用自動簽名筆簽署最終版,認為這是慣例。愛潑斯坦案讓特朗普遭遇信任危機。
司法部稱調查未發現客戶名單,引發核心支持者MAGA群體憤怒——特朗普曾將此案作為競選籌碼,承諾揭露真相。如今支持者焚燒國旗、辱罵其背信,若處理不當,共和黨明年中期選舉或慘敗。特朗普面臨的健康、安全、信任等問題,已為美國政治埋下深層隱患。這些問題的走向,將持續受到國際社會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