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讓人無語!花了大價錢修的新廁所,竟然常年上鎖,成了擺設。老百姓還得用臭烘烘的旱廁,這到底是為誰建的?
說是為民服務,可民用不上!
事件原委
這事發生在山西運城稷山縣的一個村里,村里這兩年花了不少錢修了幾個嶄新的公廁,外觀從外面看起來確實不錯。
按理說這本是個利民的好事,村民平時方便起來也更體面了。
但是問題來了,這廁所常年上著鎖,平時根本進不去。
村民們想上個廁所還得跑到附近不到一百米老式旱廁,旱廁味道大得嗆人,為了解決此事,村民將此事向央媒欄目反映尋求解決。
央媒記者為了證實也是趕到當地了解情況,據當地村民稱:有新廁所是真,不讓用也是真的。
當記者向村民問道:新廁所開放使用過嗎,村民果斷告知:該廁所去年修建的,就沒有開過!
也有村民表示:新廁所開了就不好弄了,都上新廁所的話就容易堵,索性也就不對外開放了。
記者疑問道:那當初建它的目的是什么?村民直言道:也就搞個形式!
并表示基本就沒開放過,群眾都在議論說這就是好看不好用的擺設,也就村里平時搞個活動要么是有領導來視察才會把門打開!
這個回答也是挺讓人聽得無奈的。
村里建了新廁所表面是件大好事,但實際情況是老百姓用不上依然在用環境差的旱廁,難免讓人感到憋屈。
這廁所是給群眾使用還是給領導看的?
村民的情緒也能理解,畢竟誰也不喜歡生活在異味當中,尤其是有更好的設施卻被閑置。
為什么會這樣?
咱們從局外人的角度,可以有幾種猜測:
- 怕損壞,怕管理麻煩?
有些地方的公廁確實存在一個用的人多了,不好維護的問題。
保潔、清理、設施維修,這些都是錢和人力,農村里有時候沒人管,時間一長,公廁就容易變成新的衛生死角。
之所以這樣有的地方索性先不開放,只有重要時刻才開。
有網友就說了:主要是沒人維護,新建公廁的設備都不行,容易壞,壞了就沒人修。
而且農村公廁管理運行成本太高,少數村民不愛惜公物,經常破壞或者扔雜物堵塞,或者破壞水龍頭。特別堵塞的經常發生。
2.面子工程的成分?
有的一些村為了完成上面交代的“廁所”任務,先把公廁建起來,外觀和照片交差了,但后續運營并沒有跟上。
這種現象全國不少地方都有,叫“重建設,輕管理”。
有網友說:建時容易,養時難!重建輕管的后遺癥,只會日益凸顯,除非解決好后期長期管護問題。
這些便民設施初衷甚好,但三分建七分養。后續的衛生與維護必須及時跟上,如此才能長久使用,方便大眾!
如果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搞面子工程,表面上是“為民辦事”,但老百姓感受不到,那就是走形式。
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農村公廁的管理確實也有難點,資金、人力,甚至是使用習慣,都是現實因素
又是民生需求,也是管理現實,
看起來是一個廁所的鎖,其實考驗的也是治理細節和責任心。
村民的質疑并不難理解,
但背后的事,恐怕也沒那么簡單。
這事兒值得想一想:
“為誰建?建了怎么用?用起來能不能長久?”
這才是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繞不過去的核心問題。
寫到最后
說到底建得好不如用得上,用得上才是真正的實惠。
既然錢花了,東西也造出來了,那就別讓它撂荒得想想怎么用起來、管起來、維持下去,
老百姓也就更有獲得感。
也不是要挑誰的毛病,就是盼著事能辦得更細致點兒,別讓好事變成看得見卻摸不著的擺設。
對此,您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