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特朗普最近整的這個“天才法案”,聽著挺唬人,其實就是給美國穩定幣開綠燈。這玩意兒全稱叫《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核心就倆字:穩定幣。有人一瞅“虛擬貨幣”“區塊鏈”,就琢磨:這不跟比特幣、特朗普當年發的那什么“特朗普幣”一路貨色嗎?美國這是要在金融歪路上狂奔?哎,您還真別被帶偏了,這穩定幣跟那些玩意兒,可不是一碼事。
咱先把這穩定幣扒開了說。它確實是虛擬貨幣,也用區塊鏈技術,但最核心的貓膩在這兒:它跟美元是“綁死”的。你發一個穩定幣,就得在銀行存一美元;手里有穩定幣的,隨時能換一美元,一比一,不帶差的。說白了,這玩意兒就是穿了件區塊鏈馬甲的美元。那有人就納悶了:直接用美元不就完了?費這勁干啥?
這就得說區塊鏈的妙處了——點對點交易。啥叫點對點?就像你從兜里掏出十塊錢塞我手里,不經過銀行、支付寶、微信這些“中間商”。咱平常轉賬,比如通過銀行轉十塊錢,那流程能繞暈你:我的開戶行找上級行,上級行找總行,總行再對接對方的總行,一層一層往下傳,每個環節都得核信息,折騰半天就為改倆數字。跨境轉賬更麻煩,中國的銀行和美國的銀行得在全世界找“共同親戚”(共同開戶行),跟兩棵樹上的蟲子似的,從樹根爬到樹葉,還得找挨著的葉兒,找不著就黃了,找著了還得協調一堆枝枝葉葉,沒一個星期甭想搞定,手續費還得扒層皮,通常得5%以上。
可區塊鏈技術一摻和,這事就簡單了。用穩定幣轉賬,跟遞現金一樣直接,不依賴任何中介,瞬間到賬,手續費估計連現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你想啊,美元本來就是世界貨幣,這么一折騰,用著更方便、更快捷,那誰還不用?這不就把美元霸權焊得更牢了嗎?特朗普這步棋,從美國的角度看,還真不是瞎折騰。
那咱中國呢?人民幣國際化正往前沖,肯定也得解決這“方便快捷”的問題。哎,咱早就動手了!一條路是數字人民幣,這玩意兒2014年就開始琢磨,2019年第一批試點,現在都迭代十幾個版本了,跨境試點也搞起來了,估計這兩三年大家伙兒都能用得上。用數字人民幣跨境轉錢?秒到!比那繞一個星期的老辦法強太多。
另一條路,跟美國穩定幣思路一模一樣,咱在香港搞呢。今年5月30日香港出臺了穩定幣條例,8月1日就正式生效了。內地也沒閑著,京東、螞蟻這些企業一季度就獲準去香港探索,劉強東都放話了,將來要摻和全世界的穩定幣。說白了,咱就是要搞和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兩條腿走路,穩妥!
有人可能問:為啥又搞數字人民幣又搞穩定幣?嗨,新事物嘛,誰知道哪條路更順?都試試,總有一款能行。而且論起數字人民幣,咱可比美國早布局11年,這先發優勢可不是白給的。
要說這貨幣的事兒,核心就倆字:方便。從古代一路瞅過來,人類折騰貨幣,說到底就是為了更方便。最早可能用雞蛋當錢,可揣兜里容易碎,不行;后來試了兩千多種東西,最后選定金銀,馬克思都說“貨幣天然是金銀”,就因為金銀方便攜帶、不容易壞。
到了宋朝,商品經濟火了,銅錢不夠用,就用鐵錢。可買一匹布得四五個大漢抬著鐵錢去,多費勁!有人就想了:我給鐵錢鋪開張條,你拿著條去換鐵錢,不就不用抬了?這紙條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就這么從中國宋朝誕生了。后來有了銀行,再后來咱中國率先搞了無現金支付,國內用著是方便,可跨境交易還是老樣子,慢、手續費高,還可能被美國用SWIFT卡脖子。
所以啊,不管是美國的穩定幣,還是咱的數字人民幣、穩定幣,爭的就是“方便”這倆字。得方便者得天下,這話放貨幣上太對了。美元本來就牛,要是再占了這個先機,咱想撼動它的地位就更難了。好在咱早就起跑了,兩條腿跑得還不慢。未來這貨幣江湖,中美在穩定幣上的較勁,就是爭誰的支付更方便,誰就能當“帶頭大哥”。特朗普簽這個法案,等于吹響了沖鋒號,大戲正式開演。咱中國有先發優勢,有兩條腿走路的智慧,憑本事跟他掰掰手腕,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咱就等著瞧,看人民幣能不能借著這股勁兒,在世界貨幣舞臺上站得更穩、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