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可烏克蘭領導人澤連斯基卻似乎將這道理拋諸腦后。他心甘情愿地淪為西方國家的“馬前卒”,一路沖鋒陷陣,直至如今,烏克蘭的戰爭經費還得全靠西方國家的金錢輸血來維持。
可這番折騰下來,烏克蘭得到了什么?青壯年男性在戰場上大量折損,幾乎快被打光了;國內公務員的工資也被拖欠,長此以往,民眾連基本的溫飽都成了問題。
俄烏沖突:大象與狍子的懸殊較量
俄烏沖突,從本質上來說,是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一場激烈博弈。西方國家心中打著如意算盤,想著只需投入一些資金,就能利用烏克蘭這個“蘇聯遺產國”,去消耗并削弱其“同胞”俄羅斯的“戰爭潛能”,順便還能摸摸俄羅斯的底牌。
在他們看來,如果烏克蘭在經濟支持下有出色表現,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不費一兵一卒,僅花些錢就能把俄羅斯的情況摸個透徹。可即便真有戰果,那也是西方國家用金錢“買”來的,與烏克蘭又有何干?
俄烏戰爭自2022年爆發,至今已持續三年。通常情況下,像烏克蘭這樣的小國,面對俄羅斯這樣的“龐然大物”,很難有如此長時間的支撐能力,即便它繼承了蘇聯的部分遺產。
打仗,說到底就是人和錢的較量,西方國家以為提供了經濟支持就萬事大吉。然而,在巨大的人口差異面前,這些經濟援助顯得微不足道。
戰前,烏克蘭擁有4430萬人口,可截至2025年,人口僅剩下2800萬,最多不過3000萬。三年的沖突,讓烏克蘭人口銳減至少1300萬,平均每天都有1.2萬人“消失”,其中包括10萬烏軍、4.5萬民眾死亡,還有850萬難民背井離鄉、四處逃亡。
在僅存的烏克蘭人中,18 - 35歲的年輕人數量更是減半,都被戰爭和避難浪潮卷走了。如今,烏克蘭國內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社會結構遭到極大破壞。
停止援助:澤連斯基的“要錢”之旅
如今的烏克蘭首都基輔,大街上一片凄涼,婦女、兒童和老人在廢墟中艱難掙扎,青壯年男性幾乎不見蹤影,他們都被軍方強行征召入伍,成了戰場上的“炮灰”。
反觀俄羅斯,戰前人口就有1.4億,如今人口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在征兵方面,俄羅斯也只是將征兵年限從27歲提高到了30歲,遠沒有烏克蘭那般緊迫。
經濟上,西方國家一直以為俄羅斯外強中干,可事實證明,俄羅斯經濟的抗打擊能力遠超歐洲人的想象。而烏克蘭呢,沖突一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七國集團確實雄心勃勃,僅美國就為烏克蘭提供了超過750億美元的援助,再加上其他西方國家的經濟或軍事援助,累計超過1500億美元。
然而,打了三年仗,烏克蘭背后的國家漸漸失去了耐心,紛紛開始減少、減緩甚至停止對烏克蘭的經濟援助。澤連斯基正指揮著軍隊激戰正酣,回頭卻發現援助斷了,他頓時慌了神:“說好的背后支持呢?怎么把錢都停了?”
眼看形勢不妙,澤連斯基顧不上戰事,轉身奔向那些曾做出承諾的國家,一次次地登門討要說法。
西方變招:提供武器生產技術
烏克蘭經濟本就脆弱,打仗更是入不敷出,財政赤字年年都有,全靠西方國家在背后“輸血”維持。如今,俄烏之間又起沖突,澤連斯基感覺天都要塌了,他最害怕的就是這兩個國家起沖突,因為一旦如此,支撐他與俄羅斯戰爭的“金主”就沒了。
一開始,澤連斯基還只是遠程呼吁西方國家繼續提供援助,可那些國家仿佛沒聽見一般,毫無回應。無奈之下,澤連斯基只能趁著G7峰會的機會,親自找那些發達國家要賬。他毫不含糊,開口就要每年400億美元的援助。
可結果呢,沒人搭理他。澤連斯基千里迢迢跑到G7現場,卻發現特朗普早已離去。這讓他只能自個兒生悶氣,卻又無可奈何。
好在東道主加拿大看他可憐,在峰會最后一天宣布了新的援助計劃,給了他14.6億美元的軍事資金,還將原來的經濟援助改為武器援助。可武器再多,也比不上填飽肚子重要啊!
要說澤連斯基,一個靠“化緣”維持的國家領導人,哪來的底氣開口要這么多錢?可他也是實在沒辦法了,烏克蘭已經窮得揭不開鍋,財政缺口超過48億美元。沒錢,怎么給公務員發薪水?
前陣子,俄烏雙方達成協議,交換俘虜和遺體。這本是一件好事,卻讓澤連斯基頭疼不已。讓他頭疼的不是遺體本身,而是遺體背后的賠償金,至少需要6000多萬美元。因為烏克蘭政府曾承諾,會向每位陣亡士兵的家屬支付數萬美元的補償金。可如今,烏克蘭根本拿不出這筆錢,美西方國家又怎會愿意在這些“空頭支票”上多花錢?這也是一開始烏克蘭不愿意接受陣亡士兵遺體的原因。
生死抉擇:聽命西方還是與俄白結盟?
長期的戰爭讓烏克蘭的經濟體系逐漸癱瘓,失去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如今的烏克蘭,別說公務員的工資了,再這樣拖下去,生存都成了難題。
西方國家也沒有了沖突一開始的“熱情”。烏克蘭財政副部長表示,烏克蘭急需173億美元進行緊急重建,可西方國家目前只預付了74億美元,連一半都不到。
澤連斯基真是走投無路了。如今與俄羅斯開戰,不僅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特朗普還對他的礦產虎視眈眈。再這樣下去,烏克蘭遲早會在雙重危機下被別國瓜分。
不過,烏克蘭也并非毫無生路。作為蘇聯的“遺產國”之一,或許可以嘗試與俄羅斯、白俄羅斯結成聯盟。有烏克蘭政客就看到了這一點,他們認為,俄烏白三個同屬同一民族的國家結成聯盟,并非只是理論上的可能,而是必然的選擇。
與俄羅斯、白俄羅斯結盟雖然存在風險,但這也是烏克蘭存活下去的唯一機會。雖然俄烏沖突的爆發是烏克蘭自愿淪為西方反俄“炮灰”的結果,但正如美國政客所說:“讓烏克蘭戰到最后一人。”如果烏克蘭不想被“種族滅絕”,這似乎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