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蘭州財經(jīng)大學商務傳媒學院院長衛(wèi)中亮帶領師生一行14人,赴天水市開展實踐教學與產教交流活動。此行旨在通過實地探訪與研討,深化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促進學院產教融合特色發(fā)展。
活動首站,學院與天水市博物館舉行了共建伏羲文化平臺合作會議。衛(wèi)中亮院長介紹了此行目標:依托實踐教學,運用專業(yè)知識,聚焦伏羲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播,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踐行學院“為商而文”的辦學特色。
天水市博物館崔文剛副館長介紹了伏羲廟的歷史文化價值,強調高校在文化保護傳承中的重要作用,并表示全力支持本次調研活動。雙方在伏羲文化研究與實踐教學平臺共建相關問題達成共同意向。
會后,師生們實地考察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這座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的古廟,是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的重要場所。廟內古柏參天,殿宇莊嚴。
師生們被明代伏羲泥塑彩繪巨像所震撼。伏羲手托先天八卦盤,形象古樸威嚴。殿頂天花彩繪的河圖、先天八卦及六十四卦方位圖,展現(xiàn)了古人對宇宙的深邃思考,是中華哲學思想的重要源頭。精美的明代木質窗欞透雕團龍、團鳳,其精湛技藝令師生嘆為觀止,對傳統(tǒng)工藝智慧進產生了更新的認知。
下午,師生們走進天水市博物館。從大地灣彩陶、先秦青銅器到古代書畫、民俗文物,琳瑯滿目。
其中,鎮(zhèn)館之寶——隋唐貼金彩繪圍屏石榻(國家一級甲等文物)尤為奪目。這件通高1.23米、寬1.15米、長2.18米的珍貴文物,由床座、床板和屏風構成。
床座雕刻樂伎俑與神獸,床板邊沿飾有貼金彩繪的連珠忍冬紋,屏風則由11方貼金彩繪畫像石組成,生動刻畫了狩獵、宴飲等場景。該石榻融合了粟特文化元素與中原藝術風格,是研究古代建筑、繪畫、音樂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稀世珍品。師生們結合專業(yè)知識,深刻感受了天水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本次實踐教學與產教交流活動,以文化為橋,以實踐為徑,不僅為蘭州財經(jīng)大學商務傳媒學院與天水市博物館的產教融合搭建了新平臺,更讓學子們在與歷史文物的“對話”中,深化了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伏羲文化根脈的理解與認同,為未來運用傳媒力量講好中國故事、傳承文化薪火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jīng)驗。
撰稿:李順利 李文曉 劉晶晶
攝影:郝宇彤 馬蕊 李武康 馬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