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韓國內亂特檢組正式向法院提交申請,要求以多項罪名拘留起訴前總統尹錫悅。從2024年12月以總統身份簽署緊急戒嚴令,到2025年7月19日被特檢組正式申請拘留起訴,尹錫悅的命運在半年多里經歷了劇烈轉折。這位曾以“清算積弊”為競選口號上臺的政治人物,如今成了韓國司法程序中的“被清算者”。
時間線拉回2024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針對尹錫悅的彈劾動議案,其總統職權隨即停止。2025年1月15日,尹錫悅首次被捕,成為韓國憲政史上首個任內被逮捕的現任總統;3月8日因證據不足獲釋,4月憲法法院正式罷免其總統職務。本以為風波漸息,7月10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又以“有毀滅證據、逃跑可能性”為由簽發拘捕令,尹錫悅第二次被捕,被關進首爾拘留所9平米的單人牢房——這里沒有空調,只有風扇、電視和可折疊床墊,睡覺得打地鋪。
尹錫悅(資料圖)
7月19日特檢組的拘留起訴申請,將這場風波推向新節點。檢方指控的核心包括濫用職權、收受非法政治資金、干涉選舉等重罪。據調查,尹錫悅在任期間被指利用總統職權為親信謀取利益,通過施壓企業獲取巨額政治獻金,還在選舉中采取違規手段試圖影響結果。特檢組為支撐這些指控,準備了178張演示文稿和300頁意見書;尹錫悅的辯護團隊則拿出167張演示文稿逐條反駁,稱指控“缺乏直接證據”。
這場司法行動背后,尹錫悅昔日的政治對手李在明扮演了關鍵角色。李在明多次公開要求徹查尹錫悅,推動國會通過成立特檢組的決議。他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總統權力不是免罪符,任何觸碰法律紅線的行為都該被追究。”這種持續施壓,最終促成了特檢組對尹錫悅的“精準打擊”。
尹錫悅的處境變化,折射出韓國政治中“清算文化”的強大慣性。他曾以“檢察精英”身份自居,憑借強勢查處前政府丑聞贏得民意支持,卻在執政后因強硬政策引發多方不滿——醫療改革導致醫生大規模罷工,經濟政策被批偏袒大企業,外交路線親美日引發國內爭議。這些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便轉化為其卸任后的“清算動力”。
尹錫悅(資料圖)
值得關注的是,尹錫悅的“特權”已隨總統職務終止徹底消失。任內他擁有司法豁免權,調查需經嚴格程序;如今失去這一保護,檢方可直接對其采取強制措施。從首次被捕時“憲政史上首位被拘總統”的標簽,到如今“二次被拘”的常態化,這種轉變不僅是個人命運的起伏,更反映出韓國政治生態中“總統卸任即高危”的現實。
韓國社會對這場風波的反應呈現明顯分裂。支持者認為這是“政治迫害”,稱特檢組受在野黨操控,證據存在“選擇性收集”;反對者則稱這是“遲來的正義”,指出尹錫悅執政期間的種種爭議早該被追究。首爾街頭,支持者和反對者的集會交替上演,標語牌上的“還尹錫悅清白”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形成鮮明對比。
尹錫悅(資料圖)
法院預計將在未來數日內審查特檢組的拘留起訴申請,決定是否簽發正式拘留令。若通過,尹錫悅將在拘押狀態下接受進一步調查和庭審,其法律命運將取決于后續證據鏈的完整性和法院的最終裁決。無論結果如何,這場風波已成為觀察韓國政治的重要樣本——它既展現了司法程序對權力的約束力,也暴露了政治斗爭中“清算”邏輯的殘酷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