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7月19日,越南下龍灣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一艘名為“奇跡海”號的觀光船因遭遇突發暴雨傾覆沉沒,載有近50人的船只造成至少35人死亡,4人仍在失蹤中。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自然遺產,風光旖旎的下龍灣素有“海上桂林”之稱,每年吸引數百萬游客,帶來可觀經濟收益。但這起慘劇暴露的,卻是越南旅游產業背后的安全隱患與政府應急機制的嚴重缺失。
事故當日下午,天空驟然烏云密布,突降暴雨甚至夾帶狂風,短短數分鐘內,航行中的“奇跡海”號失去平衡傾覆。現場的生還者回憶稱,船只搖晃劇烈,救援呼聲混亂。盡管警方和救援人員迅速行動,截至20日已打撈出35具尸體并救出10人,但事故慘烈程度和失蹤人數仍令人震驚。
這場悲劇不僅是一場自然災害的偶發事件,更暴露了越南旅游業的管理漏洞和安全監管缺失。下龍灣作為東南亞重要旅游名片,理應擁有嚴格的旅游交通安全標準和緊急應對預案。然而,“奇跡海”號為何能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依然出海?船舶的安全裝備是否達標?船員是否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專業訓練?越南官方尚未給予令人信服的答案。類似事故的高頻率發生,反映出越南旅游部門及相關監管機構在安全管理上的松懈與失責。
此外,越南氣象預警系統的效能亦被推上風口浪尖。事發當天,下龍灣及其周邊地區遭遇突發強降雨和狂風天氣,然而游客船只似乎未接到及時、有效的警告。暴風雨襲擊前,當地經歷了三天的酷熱天氣,氣溫高達37攝氏度,劇烈的氣象變化對旅游安全構成極大挑戰,然而相關防范措施顯然不夠充分。這顯示越南在氣象災害預警與公共安全聯動機制方面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令人遺憾的是,在事故發生后,越南政府的應急反應也未能贏得外界信任。雖有總理范明政親自慰問遇難者家屬、下令國防部和公安部緊急展開搜救,但信息發布不一致、數字反復調整,以及公眾對事故原因調查進展的質疑,使得事故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受到嚴重挑戰。對于一個旅游大國而言,透明及時的信息通報及嚴肅徹查責任,是安撫民心、維護國家形象的關鍵。
越南旅游業近年來高速發展,經濟利益和游客數量的激增帶來了巨大的市場誘惑。然而,這起慘劇警示我們: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安全管理與基礎設施建設,必將埋下嚴重隱患。下龍灣事故正是一個慘痛的教訓,提醒政府和業界,不能再讓“美麗的風景”成為“死亡的陷阱”。
對廣大游客來說,出行安全應置于首位。旅游者也需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關注官方氣象預警,選擇有正規資質和安全保障的旅游服務機構。同時,媒體和公眾輿論應繼續推動相關部門完善旅游安全管理體系,強化責任追究,切實保障游客生命安全。
這起慘劇雖令人痛心,但如果越南政府能以此為契機,徹底改革旅游安全監管體系,建立科學高效的氣象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加強船只和船員安全培訓,嚴肅事故調查與問責,或許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否則,在經濟繁榮的背后,失控的安全隱患必將讓美麗的下龍灣蒙上永遠的陰影。
越南下龍灣的風光依舊迷人,但旅游安全的警鐘卻已經敲響。歷史會記住這場慘痛事故,更會審視一個國家是否真正把人民和游客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經濟數字的光環掩蓋不了管理缺失的陰影,唯有真正從根本上正視問題,越南才能重建旅游業的信任與榮耀。否則,再多的游客和金錢也難掩“死亡之灣”的駭人標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