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恰逢農(nóng)歷正月十三,海南街頭處處張燈結(jié)彩,一片節(jié)日的美好氛圍。
可粟惠寧的心情卻跌落了谷底,與外面的喜慶祥和格格不入。
她的丈夫陳小魯,半夜突發(fā)心肌梗塞,不幸離世。
陪伴自己幾十年的親人撒手人寰,粟惠寧顯然無法接受。喪禮上,她慘白著一張臉,佝僂著身子,眼神中滿是悲切和不舍。
前來追悼的賓客大多都是達(dá)官顯貴,政界人物,無一不為之動容,傷心欲絕。
有人可能會說了,這兩人是誰?為何會引得眾人關(guān)注呢?
你有可能不知道他們兩個人的名字,但他們父輩的姓名,那可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拇嬖凇?/strong>
一、陳毅之子的蛻變
陳小魯乃開國元勛陳毅的第三子,自呱呱墜地之日起,便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人生軌跡。
陳小魯之名取自孔子的那句“登東山而小魯”,被父母寄予殷切希望的同時,也蘊含著陳毅想要一舉奪下山東的決心。
高干子弟,元帥之子,紅色背景,按理說,陳小魯?shù)纳顭o憂無慮,本沒有那么多的顧慮。
然而,這樣的幸福日子卻在某一天成為了泡影。1967年,陳毅元帥慘遭批斗,昔日老將處境變得愈發(fā)艱難。
無奈之下,周總理找上了陳小魯。
“你父親現(xiàn)在并不好過,甚至可以用困難兩個字來形容,況且,社會對你議論紛紛,我倒是希望你下去鍛煉鍛煉。”
生在革命家庭,就注定要比尋常孩子要承擔(dān)得多。哪怕陳小魯再怎么遲鈍,也聽出了周總理的話外音。
可這一去,陳小魯就要做好最壞的打算,自己有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也永遠(yuǎn)不會再見到父母。但眼下,這已經(jīng)是最好的退路和選擇。
1968年,在周總理的安排下,陳小魯前往沈陽軍區(qū)的農(nóng)場里鍛煉。說是鍛煉,可更多的是吃苦。
原來,部隊農(nóng)場是一個水稻生產(chǎn)基地,以農(nóng)場為中心,方圓30公里為半徑,偌大的范圍內(nèi)荒無人煙,甚至連水都是含堿超標(biāo)的苦澀味道,難以入口。
平日里,連隊吃的最好的菜就是一道海蠣子炒雞蛋。
起初,大家都不看好陳小魯,覺得他這樣的官家子弟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折騰不了幾天就得吵著鬧著地要回去。
然而,陳小魯卻硬是堅持了下來。他跟著老戰(zhàn)士出操、訓(xùn)練、下田,哪怕身子疼的麻木,晚上睡覺翻身都困難,可陳小魯卻沒喊過一句痛。
這段艱苦歲月磨煉了他的意志,更提高了其自身能力。
第二年,陳小魯便毅然決然地參軍入伍,曾經(jīng)吃的那些苦都成為了他的從軍路上的“墊腳石”。
憑借著一身干勁和本事,陳小魯自己闖出了一片天,不僅入了黨,還當(dāng)上了團(tuán)政治處主任。
三年后,他終于能回家了。陳小魯手里攥著3張五好戰(zhàn)士的獎狀,興高采烈地向父母分享著離家以來的點點滴滴。
可惜,老天爺有時候總愛捉弄人。
1971年,陳毅的身體情況愈發(fā)糟糕,多年來的沉疴舊疾一股腦兒地冒了出來,在戰(zhàn)場上殺伐果斷的將軍也罕見地露出了痛苦的神情。
1972年1月6日,戰(zhàn)功赫赫的陳毅元帥撒手人寰。
陳小魯千里迢迢從東北趕回北京醫(yī)院,卻只匆匆看了父親一眼。
父親的突然離世給了陳小魯沉重的打擊,母親張茜又被查出患上了肺癌。
接二連三的噩耗讓陳小魯深感窒息。好在,在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他遇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束光。
二、轉(zhuǎn)行從商,不忘初心
1971年5月,回北京看望父親的陳小魯與自己的好兄弟粟寒生敘舊,就在這時,他意外與粟寒生的妹妹粟惠寧相識。
粟惠寧的身份并不簡單,她的父親是大將粟裕,乃名副其實的“將門虎女”。
巧的是,陳毅和粟裕可是革命歲月的“黃金搭檔”,兩人攜手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神話,是惺惺相惜的摯友,更是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
因此,陳、粟兩家關(guān)系匪淺。然而,兩家的孩子卻無甚交往,也就只有陳小魯和粟寒生玩的好。
作為粟裕唯一的女兒,粟惠寧和陳小魯頗為相像,兩人都沒有撒歡似的歡樂童年,更多的是刻在骨子里的約束和自律。
在嚴(yán)格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兩人也遠(yuǎn)比同齡人要成熟穩(wěn)重。
俗話說得好,姻緣天注定。在命運的安排下,兩人對彼此一見鐘情。
郎有情妾有意,陳小魯和粟惠寧就這么自然而然地發(fā)展成了戀人關(guān)系。
1972年,陳毅病逝之后,張茜也開始纏綿病榻。
生命的最后時刻,粟裕在張茜的病床前宣布了陳小魯和粟惠寧的婚事。
1975年,陳小魯和粟惠寧終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楹?,兩人相互扶持,互相幫襯,感情很是要好。
也正是在粟惠寧一家的陪伴下,陳小魯才慢慢從失去雙親的痛苦中走出來。
不久,他們迎來了新生命,革命的血脈有了傳承。兒子陳正國的到來為這個小家平添了幾分幸福,素日里安靜的房內(nèi)充滿了活力。
90年代,已過不惑之年的陳小魯不顧眾人勸阻,決定要轉(zhuǎn)業(yè)經(jīng)商。
在一眾反對的聲音中,只有妻子粟惠寧支持他,理解他。
歷經(jīng)多年拼搏,陳小魯于商界嶄露頭角、風(fēng)生水起,這既彰顯出他的非凡能力,也印證了其抉擇的正確無誤。
盡管轉(zhuǎn)商棄政,但陳小魯從未忘記過本心。
多年來,他一直堅持參加各種革命紀(jì)念活動,與諸多的前輩后代共走長征路,將父輩的革命精神傳承下去。
2018年,陳小魯和妻子粟惠寧計劃著一起去海南給陳正國慶祝40歲生日。可一場歡天喜地的宴會卻急轉(zhuǎn)而下,演變成了悲愴的慘劇。
上一秒還活蹦亂跳的陳小魯突發(fā)心肌梗塞。縱使粟惠寧在第一時間撥打了急救電話,依舊沒能把他從鬼門關(guān)上拉回來。
沒有什么比親人的突然離世更讓人無法接受。可死亡已然成為既定的事實,我們不得不接受。
葬禮上,粟惠寧身著一襲黑衣,滿臉愁苦,對于她而言,失去的不僅僅是丈夫、伴侶,更是生命中的支柱。
一年后,粟惠寧與家人就共同到上海福壽園看望陳小魯。
從墓碑上的照片中還能夠看到愛人的笑顏,曾經(jīng)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依舊歷歷在目,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總結(jié):
生命是可貴的,卻也是脆弱的。在陳小魯和粟惠寧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堅韌,更對愛有了深刻的理解。
父母的接連離世,讓陳小魯悲痛欲絕,但他又在愛中找回了自我。
在擁有的同時,我們更應(yīng)該好好珍惜眼前人,別在失去時追悔莫及。
人生苦短,與其空留遺憾,倒不如放慢腳步,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參考資料:
1、陳毅元帥之子陳小魯2月28日辭世,享年72歲——澎湃新聞記者2018-03-01 08:52
2、陳毅元帥之子陳小魯28日辭世——中華網(wǎng)2018-03-01 08:53
3、陳小魯?shù)摹白兊馈比松缎】怠?013年第12期36-39,共4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