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為什么沒有被評上元帥?五個硬性條件,他一個都沒達到。
新中國成立后,我黨為曾經在新中國建立道路上做出過偉大貢獻的10位偉人授予了元帥軍銜,也就是后來我們所熟知的開國十大元帥。
在這10位元帥當中,每個人的名字都赫赫響亮,他們也無一例外都是我們新中國建立初期的中流砥柱,至今仍然被我們追思緬懷。
可在這十大元帥之下,卻有一個特殊的人物,他也曾為新中國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卻沒能名列開國元帥名單之中,許多人也為此感到不平。
粟裕
他就是粟裕司令,曾在淮海戰役中做出杰出貢獻,連毛主席都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稱他是淮海戰役勝利的第一人。
可在授勛時他卻只被授予了大將之首的軍銜而非元帥,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粟裕
粟裕司令是在1907年于湖南農村出生的,那時中國還處于民國政府管轄下,他的叔父也正是民國第八國民學校的創辦人。
因為有了這層背景,粟裕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許多人可能還面臨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困境,但粟裕已經讀了許多書。
也正是從這些書本中,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意識到了其他人身處的困境,并且生發出了想要為其他人改變這種困境的想法。
就這樣,他在20歲時便宣誓入黨,正式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從此他的后半生都將為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事業而奮斗。
粟裕
也正是在這一年,歷史上著名的南昌起義爆發,正是意氣風發知識青年的粟裕自然也投身其中,并且在其中大放異彩,很快就在共產黨的革命隊伍中聲名鵲起。
第二年湘南起義爆發,這次起義運動的領導者正是粟裕,后來他還登上井岡山并建立了共色根據地,這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就這樣在共產黨的革命隊伍中初露鋒芒。
眾所周知,我們共產黨在初期可以說是全方面落后于國民黨政府,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革命實力,整場戰局都呈現出十分明顯的一邊倒態勢。
可即便是在如此窘迫艱苦的環境中,粟裕這批人依然從不叫苦喊累,而是一路埋頭苦干,帶領著紅軍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關隘。
粟裕
在后面幾次給我黨部隊積累實力奠定堅實基礎的起義和戰斗中,粟裕展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在他的領導下,紅軍一路披荊斬棘,總算張開了新生的羽翼。
而粟裕本人也因此經歷了一段青云直上般的提拔和晉升,很快他的大名就響徹全軍,整個共產黨都認識到了這個名叫粟裕,年紀輕輕但天賦過人的小伙子。
粟裕
在其后的抗日戰爭中,粟裕司令坐鎮浙閩邊境,保衛皖南,以副司令員的職務率領新四軍積極與日寇抗爭,為抗日戰線的推進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個時期他還因其獨特的奇襲戰術而名噪一時,由粟裕司令成立的先遣隊一度成為了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
他們潛伏在暗處,一邊偵查一邊伺機破壞,給日軍帶來了許多棘手的困難。
以當時的眼光來評判,粟裕司令無疑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
他用兵如神,智策機敏,無論是在敵前與日寇正面相抗,還是在敵后與之周旋,對粟裕司令而言都是手到擒來。
粟裕
待到多年的抗日戰爭落下帷幕后,緊接著解放戰爭又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這次粟裕司令依然在我軍部署環節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他眼神銳利,對于戰局的剖析和預測總是最為獨到精準的,我黨中央的許多關鍵性戰略決策都聽從或采納了粟裕司令的意見。
尤其是后來根據粟裕司令意見進行了主力部隊調動的華中野戰軍,更是如他所料,在解放戰爭戰場上變成了一把直插蔣介石心臟的利器。
之后粟裕司令又親率華東野戰軍參加淮海戰役,以13萬人傷亡的代價換取了殲滅國民黨軍隊44萬余人的巨大勝利。
經此一役,正式奠定了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的勝局,粟裕司令功不可沒,連毛主席也曾經對他贊不絕口。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想問,既然粟裕立下了如此汗馬功勞,為什么不把他的名字放入十大元帥之列呢?
這里就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即十大元帥評定的標準究竟是什么?
一般而言,想被評為開國元帥,統共有這5個硬性條件:
其實元帥和大將這兩個軍銜之間的區別在名字上就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善領兵者為將,能將將者為帥。
顧名思義,只會帶兵打仗的人只能被稱為將軍,而元帥應該是能夠率領將軍的更高一級別的決策層才能擔任。
在我黨章程中授予元帥軍銜的標準第一條就是,此人應當是我黨重要起義的領導人或負責人,以及紅軍部隊創建者。
提到共產黨的重要起義運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這三場運動必定榜上有名,其中光是南昌起義這一場就已經有6位開國元帥參與。
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同樣有著多位開國元帥參與或指揮,因此這幾場運動對于我黨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
三場起義,9位元帥,即便是暫時沒有名列其中的彭老總,也在后期獨立領導了平江起義,且著名的紅五軍就是他建立的。
第二條要求就是被評為元帥的必須是在我黨紅軍時期擔任過軍團高級領導人的首長,而什么叫做軍團高級領導人呢?
自然就與我黨的4個主力軍團分不開干系了。
第三和第四條都要求元帥必須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足夠高的職位,這也是元帥身份重要性的關鍵體現,畢竟我黨秉持著槍桿子里出政權的信條,沒打過仗的可不行。
最后一條也是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求元帥軍銜的候選人必須要在我黨曾經經歷過的幾個關鍵時期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代表性。
換言之就是,元帥必須是我黨隊伍中響當當的人物,不能是路人甲或毫無存在感的人。
畢竟開國十大元帥這一稱號不僅代表著對這10個人功績的肯定,還彰顯著他們的重要地位。
說白了,哪怕是在我們現在的公司里,但凡是頗具規模的企業,員工們都不會不認識品牌的創始人或者白手起家的合伙人。
可回顧粟裕將軍的一生,他在我黨前期的幾場重要起義中并沒有扮演重要角色,職位也偏低,可以說此時還不是他真正開始發光發熱的階段。
而在抗日戰爭中,雖然粟裕將軍已經小有名氣,并且創下了一些功績,但在職務上依然和能夠被評定為元帥的標準差了一點。
一直到了解放戰爭,粟裕將軍才真正得到了中央的重用,在解放戰場上大放光彩,帶領解放軍勢如破竹,打出了堪稱元帥級別的戰功。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他高超的指揮能力和戰術思想讓所有人刮目相看,也讓粟裕得到了一個戰神的稱號。
當然,盡管粟裕將軍的名字沒有位列十大元帥之中,但他在我國歷史上為新中國建立作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不可磨滅的,以他的功績,他也能夠穩坐大將之首。
新中國的建立經歷了風雨,經歷了磨難,在這條崎嶇的道路上,正是這些革命先輩為我們鋪平了未來的康莊大道,讓我們能過上如今這樣幸福安寧的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