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以來,高校暑期招聘季熱力全開。江蘇各地精心組織,力推就業見習與精準對接,企業也拿出大量優質崗位,著力破解青年就業和企業用工“兩頭難”。
鎮江:AI崗位占比近七成 培養計劃助轉型
7月18日,鎮江市蘇南人力資源市場內,2025“‘職’夢盛夏,就在鎮江”鎮江籍大學生暨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吸引了眾多求職者前來。48家本地企業帶來了205個崗位,招聘需求接近1000個。其中,正式崗位和暑期實習崗位,近七成與AI相關,覆蓋大模型、機器學習等熱門領域。
江蘇魚躍醫療的人事經理孫紫玥表示,應屆畢業生相對比較年輕,剛從學校出來思維活躍、敢想敢做,正是企業需要的潛力股,“我們也為應屆生設計了清晰的成長路徑,入職后不僅有集中的崗前培訓,還會安排導師帶教,目標就是幫助他們盡快完成從校園到職場的轉變。”
會場一角,專門設立的高校畢業生服務臺前始終圍著不少學生。工作人員正忙碌地解答著關于“聚鎮”計劃、“歸雁”人才計劃的細節問題,尤其是如何申請購房補貼、租房優惠以及生活補助,還有畢業生檔案如何轉遞等實際困擾。據現場統計,這場招聘會吸引了800多名求職者進場,共收到簡歷617份。
海門:數據精準發力,讓未就業學生“找上門”
同一天,南通海門舉行的2025年“東洲雁歸”高校畢業生就業夏季專場招聘會同樣氣氛熱烈,現場800多名求職者中,最終有260人初步與企業達成了就業意向。為了提升匹配效率,人社部門聯合當地高校,建立了未就業畢業生的動態數據庫,并運用AI技術,將學生的求職意愿、專業背景與企業的崗位需求進行智能比對,然后按學歷、專業、期望工作地等關鍵維度,點對點精準推送合適的招聘信息。
“我們前期花了很大力氣摸排梳理未就業學生名單,然后進行一對一的信息推送。你看今天現場很多學生,就是我們通過這種方式通知到的,效果很明顯。”海門區人社局就業處主任黃裕鶴介紹。
此外記者還留意到,穿著志愿馬甲的“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為大學生提供面對面的崗位推薦和咨詢,這種“智能匹配+人工服務”的雙重保障機制,也讓就業服務更接地氣。
江陰:勤工助學專區,一線崗位練真功
在江陰舉行的“才聚江陰·澄就未來”夏季青年人才招聘會上,記者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區域——“大學暑期勤工助學‘陽光行動’專區”。這個區域專門提供暑期短期的零工崗位,吸引了不少想利用假期在工作一線提高技能,或賺取生活費的大學生。
部分制造類企業甚至設置了簡易的技能體驗環節,讓求職者可以現場嘗試操作小型設備,動手能力成為重要的考察項。盛合晶微半導體(江陰)有限公司人事專員唐妤婷向記者透露:“我們主要需要機械類、電子類的學生,計算機相關專業也行。今天大概收了三四十分簡歷,專業對口的也不少,這種聚焦一線實踐的崗位,學生反饋很積極。”
現場,直播帶崗正在實時介紹企業情況,吸引著線上近萬名觀眾;政策咨詢臺前,關于就業補貼、技能培訓的問題不斷;便民服務和非遺文創展示區也增添了別樣氛圍……從求職指導到技能提升的多元化服務,現場設置的一站式服務專區整合了多種功能,吸引了超1300人入場,直播帶崗參與人數近萬人。
江陰市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春來說:“目前全市新引進大學生人數已經突破8000人。接下來,我們工作的重心是做好畢業季的‘后半篇文章’,計劃推出更多像夜市招聘、社區招聘集市這樣形式靈活的活動,持續服務好企業的用工需求和群眾的就業需求。”
(江蘇新聞廣播/劉正則 鎮江臺 海門臺 江陰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