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印度頻繁對華示好,尤其是在涉及到中企投資印度一事,更是拿出“十足的誠意”。
按照印度頂級智庫“印度轉型國家研究所”公布的消息,已經提議莫迪政府應該放寬針對中企投資的額外審查規則。
此言一出,可是讓我們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不,不是咖喱味,而是陰謀的味道。
別忘了,此前印度對中企可是絲毫不手軟,坑了多家中企。
如今揚言要對投資審查一路開綠燈,似乎準備讓中企有去無回。
畢竟,在印度投資有三大風險。
第一,印度掙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想從印度掙錢帶回家,比登天都難。
要知道,近年來印度政府不斷針對在印度的中企增設投資和經營壁壘。
所有在印度的中企,想要在印度投資,必須獲得印度內政部和外交部所謂的“安全許可”。
有數據顯示,印度上一財年的凈外國直接投資,創下新低。
總金額為3.53億美元。
【印度新制度,希望中企繼續投資】
就拿BYD來說,2023年投資10億美元,在印度建立電動車合資企業的交易被擱淺。
深入了解之后就會發現,這不是印度首次對外企下手。
外企進入印度之后,不僅會面臨審批環節層層設卡,還面臨在實際操作中對中企進行各種打壓。
隨后,BYD就學聰明了,印度想要采購BYD的新能源大巴車,首先要付全款,然后才能提車。
畢竟,此前可是出現了中企投資之后,被迫以極低的價格出售資產,損失可謂是相當慘重。
印度曾經在2019年提出,要采購1000輛BYD的電動巴士,總價值為20億元。
隨后在2023年,印度提出要用10%的定金+貨到付款的方式簽約。
BYD對此一口拒絕,要求全款預付,同時只接受人民幣結算,拒絕印度盧比。
因為印度的盧比除了在印度可以消費,在國際市場上,沒有人愿意用盧比。
結果此舉被印度視為損害印度商業信譽,但是發牢騷歸發牢騷,印度最終還是選擇支付全款。
沒辦法,全球范圍內,在電動巴士領域,BYD屬于名列前茅。
對此,印度卻很不滿意。
畢竟,印度在國際貿易中,一直選擇用支付盧比。
就拿采購俄羅斯石油一事來說,印度每次都是支付盧比。
可是在俄羅斯用盧比采購印度商品之際,印度一口回絕,要求用美元支付。
這不明擺著就是坑俄羅斯嗎?
除此之外,小米、OPPO此前也被印度要求合資建廠并轉移技術,遭到我國企業拒絕之后,印度就開出巨額稅務罰款,還采取了股權限制、資金凍結的手段。
最可恨的是,印度執法局還指控小米印度公司違反《外匯管理法》,非法向境外匯款,凍結其555.13億盧比,折合48億元。
【中企在印度被針對,面臨巨額罰款】
雖然小米解釋這筆匯款屬于支付合法特許權使用費,并向印度法院提起申訴,但是結果卻以失敗告終,這筆錢也被印度沒收。
而OPPO的情況與小米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
印度稅收情報局指控OPPO逃避進口關稅,要求補繳439億盧比,折合38億元。
理由是錯誤申報進口商品描述、濫用關稅豁免政策。
對此,OPPO印度公司承認部分責任,償還4億元,但是雙方依舊沒有達成協議。
當然,千萬不要以為印度只對中企下手,他們并不會放過西方企業。
總之就一句話,無論外企在印度時候賺到錢,最終的結果就是血本無歸。
第二,從國家利益角度來看,技術流失對國家戰略風險具有較大的影響。
此前我國將鋼鐵、手機和新能源汽車生產業務轉移至印度。
結果卻讓我們面臨巨大的國家戰略性風險,還給國家造成損失,帶來一系列的麻煩。
在印度的鋼鐵、手機和新能源產業崛起之后,對中國毫無感恩之心。
還計劃用印度制造替代中國制造。
這就相當于學徒和廚師學炒菜,當其學會兩三道菜之后,就想把廚師擠走,自己當大廚。
畢竟,印度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覬覦中國的技術。
比如說智能手機、如太陽能電池板、藥品等,印度很大程度上就依賴中國的進口和技術支持。
可是得到相關技術之后,印度就開始對付中國。
【獲得中國產業后,印度背刺中國】
比如說在讓特高壓領域,我國某公司在印度經營13年,不僅傳授變壓器制造技術,還培養數百名印度工程師,甚至還轉移了全套生產線。
結果在今年,印度以“國產化”名義強制這家中企以1.37億元低價轉讓90%股權并出局。
印度電力部長還公開表示,“外資教會印度技術,如今應該讓印度制造登場”。
隨后就提出要向沙特也出口電力,直接與中國展開競爭。
看到這大家腦海里就會出現這么一個詞“農夫與蛇”,或者是“白眼狼”。
這就是最真實的印度。
同時,莫迪還準備在2047年建成發達國家的核心路徑。
主要就是通過吸引外資、強制技術轉移、政策驅趕外資、本土化替代。
簡單來說,就是過河拆橋。
同時還重點要在特高壓、稀土、半導體和電動汽車等領域,進行相對應的發展。
目的就是阻撓中國對外貿易。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繼續對印度投資,等同于是資敵,相當于是背叛。
第三,印度政治立場不夠堅定,不值得信賴,很有可能會背刺中國。
要知道,印度占著我國的領土,在政治上對中國更是三心二意。
一會與西方國家眉來眼去,一會又親自跑到我國求合作。
但是印度屢次在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的會議上,頻繁阻撓發布聯合聲明。
此前還出現了中印邊境沖突。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完全可以說,必須提高警惕,印度不值得信賴。
表面上印度希望中企在本土投資建廠,實際上就是準備將中國的技術占為己有,轉過頭還要對付中企和中國。
【外企在印度投資,將血本無歸】
說白了,印度的目的就是要讓中企“有去無回”。
資金和技術必須留在印度,人員可以撤離印度。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更加不能對印度進行投資和技術轉移,大家勿天真、莫糊涂。
千萬不要被印度的甜言蜜語所欺騙。
畢竟,印度的投資環境、國家技術安全風險和政治可靠性均存在嚴重的問題。
事實證明,印度是靠不住的。
我們不能被印度近期的表現所迷惑,印度的終極目標還是要坑中國。
希望這個作品能引起大家的重視,共同防范投資印度的風險。
總之就一句話,我們不能被印度繼續坑了,要有辨別能力,不要被謊言所欺騙,想投資可以,但是一定要遠離印度。
畢竟,“外企墳場”的稱呼,可不是空穴來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