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球迷剛剛消化完這個夜晚的熱度,女籃亞洲杯的大結局就像一場已經寫好的劇本,最后一幕總算亮相了,澳大利亞88比79擊敗日本,隊史第一次捧杯,老對手日本止步六連冠,至于中國女籃,雖然在三四名爭奪戰里大勝韓國,卻只能把季軍收入囊中,說實話,這場亞洲杯很多球迷心里都有個問號:中國隊到底還差在哪,澳大利亞憑什么能翻盤歷史,成為最大贏家,這冠軍拿得值不值,咱們得好好盤一盤
決賽這場球,過程和分差都挺有戲劇性,開局澳大利亞一波4-14,直接把日本打懵了,內線、外線都壓著打,日本隊手感沒開,第一節就被拉開9分,其實這劇情不難理解,澳大利亞這幾年身體素質和輪換深度都肉眼可見地上了一個臺階,尤其是籃板,整場多搶了日本6個,這種數據差距在亞洲女籃里算是斷層級別的,你說日本沒努力嗎,第三節一度追到只差幾分,第四節還追平到70-70,硬生生把懸念拉滿,可惜澳大利亞關鍵時刻兩個三分球回敬,最后四分鐘再打出一波小高潮,比分甩開到兩位數,直接鎖死了懸念,這種比賽觀感,說是大開大合也不為過,澳大利亞最后的興奮勁其實一點不比日本當年五連冠時低
有意思的是,日本隊這幾年打中國總能投瘋,上一場對中國就是16記三分,投得宮魯鳴都快自閉了,但到了決賽,外線命中率雖然也有五成,可內線徹底被澳大利亞吃掉,籃板、護框、沖搶全方位被壓制,這就像王炸被對手拆了底牌,靠三分續命沒用,內線輸了就是輸了,球迷看得心里明白,日本隊的體系籃球遇到澳大利亞這種高大化、硬對抗,確實有點吃力,之前五連冠的神話也就此終結,六連冠的劇本徹底泡湯,多少還是讓人唏噓一把
回頭看中國女籃這邊,其實季軍之戰和小組賽一樣,幾乎沒有懸念,韓國隊雖然歷史上也拿過12座亞洲杯冠軍,但現在整體下滑明顯,打中國基本就是被碾壓的命,第一節中國隊就凈勝17分,半場直接領先29分,五人得分上雙,101-66的比分說白了就是沒怎么遇到阻力,羅欣棫、王思雨、張子宇、韓旭這些主力都證明了自己,數據漂亮,場面也夠輕松,但問題來了,為什么面對日本總是掉鏈子,半決賽又讓對手三分雨淹沒,這點其實很多球迷都在吐槽
中國女籃這屆比賽的走勢很有代表性,小組賽順風順水,遇到日本突然斷電,輸球背后不是簡單的手感問題,更像是體系被死磕,防守輪轉慢、外線包夾不到位、關鍵時刻沒人敢扛起進攻大旗,這些問題在季軍爭奪戰里被高分掩蓋住了,但遇到頂級對手還是暴露無遺,說白了,打弱旅能刷數據,真遇到體系籃球和頂級投手,靠慣性贏球就不現實了,大家都很清楚,宮魯鳴賽后說不會因亞洲杯失利改變計劃,這話其實挺有意味,說明教練組還沒打算大換血,還是要繼續磨合這套陣容,未來是賭默契還是等新人冒頭,球迷只能邊看邊等
其實這屆亞洲杯的分水嶺很清晰,自2017年澳大利亞加入亞洲杯后,整個格局都變了,以前日韓中國三國殺,現在澳大利亞成了攪局者,前三名基本被這四隊包圓,澳大利亞這次四戰全勝,世界排名已經沖到第二,硬實力在亞洲碾壓一眾對手,日本雖然體系成熟、外線精準,但高度和沖擊力差一點,遇到身體對抗強的球隊就容易崩,中國女籃看似整體均衡,實則缺乏關鍵時刻的絕對殺手,遇到外線爆發或者對抗升級,經常陷入短路,不能說全靠天賦吃飯,但也沒把體系籃球玩到極致,賽場上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開的
當然,球迷也別光盯著冠軍獎杯,亞洲杯只是一個窗口,真正的大考還是接下來的奧運周期和世界杯,亞洲賽場的格局變化其實就是世界大勢的縮影,誰能持續進步、誰能解決短板,誰就有可能在更大舞臺上發聲,澳大利亞這次奪冠是實力兌現,日本的失敗是體系受阻,中國的第三名是警鐘長鳴,大家都在進步,差距不會一夜之間拉開,但也不會自己縮小,等著看后面的故事怎么寫
最后一句話,亞洲杯的懸念已經揭曉,澳大利亞女籃歷史性登頂,日本六連冠夢碎,中國女籃收獲一場大勝但也留下遺憾,所有的努力和失落都是真實的,誰能在下一個周期迎頭趕上,球場不會說謊,時間會給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