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這一次不是因為逆襲,也不是因為熱血,而是因為在深圳亞洲杯半決賽上,81比90輸給了日本女籃,九分的差距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說到底,輸球的方式讓人有點難繃,衛冕道路直接斷了,網友和圈內人都坐不住了,宮魯鳴的三大決策失誤成了眾矢之的,鄭微賽后那句“新老交替有問題在所難免,說得云淡風輕,卻藏了太多無奈和指向。
回到比賽本身,其實大家都明白,這場球中國女籃沒打出應有的統治力,尤其是關鍵階段的用人和戰術選擇,讓人一頭霧水,先說第一個爭議點,張子宇上場時間高達19分鐘,直接挑大梁,18歲,剛成年,連WCBA正式比賽都沒打幾場,這么快扔到國際大賽半決賽,難免讓人捏把汗,雖然17分9籃板的數據擺在那兒,但下肢力量不足、腳步偏慢的問題全場都暴露了出來,尤其是第三節比分膠著的時候,宮魯鳴居然換下韓旭,讓張子宇扛著,這操作直接送給日本一波小高潮,場上的楊舒予甚至急得直跺腳,網友調侃說“這就是擺爛式鍛煉新人,確實,年輕球員需要成長,但在半決賽這種級別的舞臺,還能不能再穩一點。
再聊聊雙高陣容,宮指導突然開始“迷戀雙高,小組賽三場都沒怎么用,結果到了半決賽,雙高成了主旋律,結果日本女籃外線手感熱得發燙,全場飆進16個三分球,換句話說,中國女籃的高度反而成了包袱,移動慢,換防跟不上,日本一頓三分雨,分差就這么被拉開了,問題來了,既然都知道日本小快靈的打法,為什么不試試五小陣容去對噴、去亂戰,哪怕用無限換防消耗對手,至少也能限制一下對方的外線,結果宮魯鳴這邊死磕雙高,反而成了被動挨打,網友都看明白了,場邊的教練組卻像沒帶眼鏡。
還有一個細節也很致命,第四節,張子宇和日本隊搶籃板時被打到臉,眼睛都睜不開,裁判都吹停了,但宮魯鳴竟然沒有提出挑戰,依舊坐在那兒,啥都沒做,這種時候,哪怕不是違體,至少也是犯規,打斷對手進攻、給裁判一點壓力、給自家球員爭口氣,哪怕就是“點贊回懟,也要有點反應吧,結果宮指導全程冷處理,場面一度非常尷尬,這一幕也讓很多老球迷直呼“久疏戰陣,臨場反應慢半拍,賽后一堆人都說“這要是鄭微在,早就挑戰了,沒毛病。
說到鄭微,賽后點評也是一針見血,“新老交替有問題在所難免,表面上是給大家找臺階,實際上把中國女籃目前的尷尬現狀描述得很透徹,場上除了張子宇、翟若云、賈賽琪,其余九個人都是打過大賽的老面孔,日本隊也同樣在新老交替,35歲的高田真希還在打,19歲的田中心直接成了隊里最有活力的點,這說明什么,說明日本并不比中國更有天賦或者更有經驗,關鍵是人家能把老帶新、快帶慢的節奏打得很順暢,輪換合理,心態也很穩,反觀中國女籃,好像還在找感覺,出招總慢一拍。
其實這場球的輸法,已經不是單純的實力差距問題,更多是心態和臨場策略的偏差,宮魯鳴的三次決策失誤,場內場外都在放大,球迷當然希望女籃能一直強勢,但現實是,這一代球員想要完成新老交替,必須有人頂住壓力,有人敢于亮劍,現在的情況是,老將上不了,年輕人抗不住,教練組又猶豫不決,場面就有點“擺爛+迷茫了。
從輿論場來看,這場球已經成了熱搜話題,大家都在問,為什么兩年前73比71贏了日本的中國女籃,現在會81比90輸回來,難道真的就差了這么多嗎,其實仔細想想,答案并不復雜,戰術跟不上,臨場反應慢,年輕球員被硬推上去,老將又被雪藏,這種“新老都不討好的用人方式,很難不出問題。
當然,輸一場球并不是世界末日,亞洲杯本來就競爭激烈,日本女籃這幾年崛起,打法小快靈,三分能力突出,中國女籃想要守住霸主地位,必須要正視自身的問題,不能只靠身高、經驗和情懷,戰術儲備、臨場調整、球員心態,都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這場輸球,或許能讓教練組和球員都冷靜一下,重新審視隊伍的定位和未來。
最后,還是要給姑娘們點掌聲,畢竟競技體育沒有常勝將軍,關鍵是怎么吸取教訓,別讓同樣的問題一錯再錯,下一次對上日本,能不能打出點新意,能不能把節奏和主動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看點,這次輸了沒關系,別再讓遺憾變成習慣就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