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于主席的人格魅力是毋庸置疑的,早在當年他求學之時所展現的思想與品質就受到許多人的看重。
不僅如此其實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前,就有三人篤定主席將來定有大出息,并預言主席一定能夠成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
此三人是誰呢?他們與主席之間又有怎樣的淵源呢?
一、“他是我最有本事的學生”
主席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個農民家中,他八歲時進入私塾讀書。但是當時的私塾教的都是一些傳統文化、四書五經等。
雖然對于這些主席并不是太喜歡,但是依舊認真學習,之后的主席在傳統文化方面擁有較高成就也與之有關。
除了學習這些傳統文化主席對于“四大名著”也十分感興趣。其中的故事讓青年的主席為之震動。
堅持求學的主席在1912年來到了長沙,決定在這里繼續求學。
但是上學之路卻沒有這么簡單,雖然當時的主席報考了多家學校,但是對于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宗旨都與主席的初衷背道而馳。
無奈之下,主席決定報考由符定一創辦的湖北省立第一中學。隨之參加了學校的招生考試。
那一年的題目是有關于治國方論的,就今天而言,也不得不說這個題目很難。
但是這對于當時的主席來說卻并不是難事,他引經據典、脈絡清晰、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當天這份答卷就被送到了校長符定一的桌子上。
讀完一遍后,符定一不禁拍案叫絕。這篇文章不僅層次清晰、邏輯嚴謹而且觀點清晰。簡直不敢想象是出自一個十幾歲青年之手。
擔心其中有偽,他決定立刻面見這位學生。但是當主席穿著普通布衣出現在辦公室的時候,符定一忍不住心中有了疑問:他真的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章嗎?
但是在之后的交談中,符定一很快對主席有了改觀。當時的主席不僅面對他落落大方而且對于一些當下問題都能侃侃而談。
不僅如此,符定一發現這個學生看待事物角度刁鉆、見解獨特,很有自己的想法。
他決定在給這位學生來一個考驗,于是他當場命題讓主席寫一篇文章。拿到題目后的主席只是略加思索就開始奮筆疾書。
當看到主席的新作,符定一忍不住感嘆道:“拯救中國的重擔,就交到你們這樣的年輕人手中了!”
對于主席,符定一篤定此生以后一定會有大出息。當即就決定招主席入學,不僅如此他還贈送了主席一套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其實這份禮物也蘊含著符定一對于主席的厚望,希望他能通讀《資治通鑒》看懂其中“治國之道”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能有治國之才。
之后符定一為了培養主席經常會尋找書籍供主席閱讀,事實證明主席也沒有辜負老先生的期望。
即使后來主席從學校畢業了,對于主席符定一也是照顧有加。
在1925年時,主席在湖南開展農民運動、發動工人罷工。惹到了當時的湖南省長趙恒惕,要逮捕主席。
符定一知道焦急不已,通過各種關系為主席求情。
他找到了當時的公安局局長,堅定的說到:“他是我教過最有本事、有作為、有擔當的學生,他未來的成就一定在我之上,我愿意用性命擔保!”
之后符定一老先生一直用自己的人脈替主席打通關系,后又寫信給主席交代他趕快離開湖南。直到后來主席安全離開,老先生才放下心來。
二、亦父亦師
主席生命中還有另一位老師也對其尤為重要。他也可以說是對主席日后的發展起著引導作用。
他就是楊昌濟先生,他不僅是主席的恩師也是主席的岳父。
楊昌濟與主席相識于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當時的楊昌濟先生從國外留學回來,前往學校任職。
楊昌濟先生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曾經在日本、法國等留過學。
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并且他還拒絕了前往教育局任職而選擇去學校當一名老師。
早在還沒入學的時候,主席就聽聞過楊昌濟先生的大名。對于這位先生主席十分敬佩。
主席十分喜歡聽楊昌濟的課程,經常向先生請教問題。在楊昌濟思想的引導下,主席也很快有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
1915年時,學生們集體罷課抗議,因為當時教育局要加收學雜費。這對于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剛一公布就收到了學生們的不滿,主席更是多次鼓舞學生們抗議示威。但是這一舉動卻遭到了當時校長張干的記恨。
他放話說要開除主席及一系列學生的學籍,楊昌濟得知后立刻與其他幾位教授前往校長辦公室進行勸慰。
并揚言:此子日后必定前途無量!
楊昌濟十分看好主席,之后受邀前往北大教學但他仍心系主席。他推薦主席前來北大圖書館工作。
他告訴主席這里不僅可以賺錢還可以學習到知識。并且主席在圖書館工作期間,認識了李大釗與陳獨秀兩位革命前輩。
也是在這時主席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
楊昌濟不僅在主席學習與工作上提供了幫助,對于主席的生活上也是。主席在圖書館工作時認識了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楊昌濟也極力撮合兩人。
即使到臨終之前,楊昌濟還不忘為主席謀劃。曾致信給好友章士釗,讓其幫助主席。
三、“并世支那兩列寧”
1929年,在上海的柳亞子聽聞主席與老蔣作戰之時,興奮不已提筆就寫下了:“人間毀譽原休問,并世支那兩列寧”。
“兩列寧”就是指的主席與孫中山,他是第一個把二人與列寧相比的。可能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就已經預料到主席日后的作為了。
柳亞子先生與主席是在國民黨會議上認識的。當時對于主席始終堅定革命立場的發言,讓柳亞子欽佩不已,當下便生出了結識之心。
之后柳亞子曾約主席前往茶樓交談,但沒想到兩人一見如故、交談甚歡。
雖然柳亞子隸屬于國民黨陣營,但是對于老蔣殘害愛國人士、殘害我黨人員的行為表示不恥。
也因此受到老蔣記恨,離開大陸。
他渴望和平,于是積極向我黨靠攏,他與主席也是一直互贈詩作。
雖然因為得罪老蔣,迫使不得不顛沛流離。但是只要是聽聞主席有所成就,柳亞子先生一定會寫詩贈主席以表恭賀。
新中國成立之后,主席贈詩柳亞子先生,希望他可以留下一起建造新中國。看到主席的詩后,先生大為感動,當即答應。
之后他受邀擔任了中央政府委員等職,為新中國也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結語
主席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成為了新中國偉大的領袖,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呈現了嶄新的面貌。
時至今日,對于主席的豐功偉績我們永遠都不會忘懷,因為正是有毛主席才有我們今天的生活。
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