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亞洲杯三四名爭奪戰,這場中國女籃對陣韓國,說實話賽前誰都知道這不是一場有懸念的對決,韓旭、羅欣棫、張子宇、王思雨,這一串名字擺出來,韓國隊能跟我們對著打個兩節就算拼了,可現實比預期還要極端,半場58-29,基本可以蓋章寫上“吊打二字,甚至都有點讓人懷疑,這分差是不是弄錯了,韓國女籃到底還剩多少家底,這一戰真的算是被打穿了。
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咱們也別光盯著比分說事,場上的細節其實更值得琢磨,比如羅欣棫的進攻爆發,真的是一開場就來勁,連續三分命中,直接把韓國防線打出自閉感,尤其是她在攻防兩端的存在感,這種連防守都能搶斷的外線球員,半場拿下13分2搶斷,這數據擱以前中國女籃外線上都能排前列,關鍵是她的節奏很穩,不靠運氣,靠的是手感和閱讀比賽的能力,外線支柱不是白叫的。
再說替補席,這場其實是三個點齊發力,楊力維4投4中,10分效率爆表,你要說她進攻端沒威脅,恐怕很多球迷都不服氣,張子宇還是那么穩,籃下8分,威懾感拉滿,王思雨更是讓人刮目相看,上半場11分鐘送出5個助攻,后場大腦的角色越發明顯,組織、串聯、推動節奏,她能把球隊梳理得明明白白,可惜的是,這種表現似乎沒能換來主帥的信任,用人分配一如既往地“固定,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說到韓旭,這場她的正負值+26,12分鐘就拉開這么大差距,這數據真不是誰都能刷出來的,進攻端8投4中,效率不算爆炸但也穩定,防守端的影響力卻是肉眼可見,韓國隊一旦沖擊內線,基本都被她干擾得七零八落,這也是為什么只要韓旭在場,比分就能迅速拉開,當然,她的進攻還可以提升,遇到強隊可能就沒這么輕松了,但這場她確實值回票價。
問題來了,李緣的上場時間和狀態,依然是球迷群體里的最大槽點,這場11分鐘掛0,進攻防守都沒存在感,上場打日本時也是一樣,幾乎成了對方針對的點,這種情況下她依然首發、依然被重用,反倒是表現更好的王思雨坐了更多冷板凳,說實話,主帥宮魯鳴在用人上是不是有點一根筋,這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網友質疑了,明明有更優解,卻偏要堅持自己那套,難免讓人覺得有點擺爛的味道。
場上這些細節,其實反映的正是女籃目前的陣容深度和用人策略,一邊是多點開花,板凳席能站出來的人越來越多,一邊卻還是有些老問題擺在那里,尤其是外線輪換和主控選擇,明明有人能撐場面,卻偏要用狀態掉線的球員,這種矛盾,短期內恐怕還很難解決,說到底,還是體系和信任的問題,宮魯鳴的執教風格向來偏保守,強調體系和穩定,可如今女籃的陣容已經更新換代,年輕人需要機會,老將需要狀態,怎么平衡,真不是一兩場大勝就能蓋章的事。
當然,話說回來,這場贏韓國,意義還是有的,畢竟是亞洲杯三四名,至少保住了底線,沒讓韓國撿到便宜,羅欣棫的崛起、楊力維的高效、張子宇的穩定,都是亮點,韓旭的正負值更是硬通貨,數據不會騙人,這些都值得點贊,至于用人爭議,球迷可以繼續“對噴,但現實還是要看主帥下一步怎么調整,畢竟國際大賽靠的不只是明星球員,更是團隊化的協作和臨場應變。
所以總結一下,半場吊打韓國的背后,其實是中國女籃整體實力的體現,但場上的用人僵化、輪換不靈,也的確讓人有點上火,這種情況下,球迷的吐槽不是沒道理,主帥也該聽聽外界聲音,畢竟,比賽不是單純的數據游戲,誰的狀態好、誰能帶隊贏球,場上見分曉,未來的路還長,這場球只是個縮影,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