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最最最最最最熱
熱懵了,熱傻了,熱瘋了,或許是大伙兒最近的生活寫照。
滿頭大汗,低頭一看,結果這才剛到七月,感覺都已經快被熱熟了......
全國誤入火焰山
這個夏天注定不平凡,入夏以來,全國各地就迅速切換到了超高溫模式,并持續至今,絲毫沒有減緩之勢,山東、江蘇、安徽等地的24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在剛進七月時就監測到了打破當地七月最高紀錄的氣溫。
多地白天氣溫直逼40℃,地面溫度更是直接能熱化鞋底,起鍋燒油,以至于最近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大量“高溫烹飪直播”,不燒油不燒氣,唯獨感謝太陽公公的饋贈。
相比往年簡單往地面上攤個雞蛋,今年為了展示“高溫灶”的火力,煎蛋煎蝦煎培根煎牛排啥都有,烈日之下換著法子“公開處刑”這難以忍受的高溫,不過即使沒了太陽,這溫度你拿它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七月第一周,全國超100個國家級氣象站宣布,這些區域內的夜間氣溫均打破了觀測史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不乏傳統認知里“早晚溫差大”的北方城市,河南山東安徽多地的夜間氣溫逼近30℃,表示不開空調根本熱得睡不著覺。
夜晚文火,白天猛火
其中最難受的莫過于東北人民,突如其來的酷暑直接讓東三省從夏季避暑地變成了新興火爐區,一邊是連續多日超30℃的罕見高溫,一邊是平均空調保有率均位于全國下游的尷尬現狀。
起初,所有人都以為這場熱浪熬一熬就過了,結果氣溫是越來越猛,最先繃不住的是東北一眾高校的在校學生。
持續高溫、宿舍人又多、建筑冬天保溫性好,但夏天不易降溫,讓熱得不行的學生們走上了“自救降溫”的道路。
在樓道里光著膀子打地鋪乘涼,在洗漱間水池內“游泳降溫”,宿舍過道、學校操場、地下車庫更是搭起了一頂頂納涼帳篷,至于學校周邊的酒店,全被想吹空調的學生訂滿了,而且有明顯供不應求之勢。
沒成想,這個夏天,高校有無空調竟成為了最好的招生簡章。
學生忍不了,更多住家戶也發現這次熱得不像是一時半會兒能結束,最終,學校在學生流著汗水的陣陣抗議中緊急采購空調,普羅大眾也開始著急忙慌的打算安裝空調。
今年夏天理想出門狀態
根據市場數據顯示,6月20日到7月6日這兩周內,黑龍江省線下空調市場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817.68%和438%,吉林省線下空調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28.76%和788.4%。
由于東北現有的空調庫存與銷售安裝渠道均無法滿足這般激增的冷氣需求,不少東北消費者表示,即便好不容易搶到了空調,連安裝都要排到半個月后了。
東北屬于是空調消費洼地
最后,多家廠商連夜緊急調配人手前往東北支援安裝,海爾表示已調配了超1000位師傅趕赴東北,美的則表示已從多省調集超150組師傅趕往東北支持異地安裝,天貓京東等平臺更是大舉加入這場“南空北調”。
這場席卷東北的“空調之亂”只是這場熱浪下的標志性縮影,作為“桑拿天”常客的南方諸省,更是一邊高溫,一邊下雨,“下開水”不說,巨量降水引起的洪水與內澇那才是真糟心。
下完開水照樣熱
南北齊熱下,高溫天下的眾生像還不止于此。
浙江大象熱得離家出走,跑到大街上,鳥在曬燙的瀝青路面上熱得跳腳,從此只敢走白線,動物園里的小熊貓熱到趴在冰上“吐信子”,更有運輸途中雞蛋孵出了小雞。
太陽下的電瓶車坐墊溫度接近90℃,共享單車也只敢站著騎,早已不是燙屁股,而烤屁股墩兒。
有的瀝青路面直接曬化了,有的水泥路面直接曬炸了,真正意義上的炸了,混泥土到死都不知道熬過了“冷縮”,竟還有這般猛烈的“熱脹”。
城市居民涌入地鐵站商場超市里乘涼,扇子一扇,席地而坐,賽過上海街頭的緊繃松弛感,這才是真Chill了,或許今天中國電影暑期檔票房的關鍵不在于口碑,而在于電影院冷氣足不足。
現代望梅止渴
熱浪之下,制冰也成了這個夏天最火熱的生意。
全國范圍內多家冰廠已經接近24小時滿產,規模較大的制冰廠每天能輕松賣掉上千塊工業冰,用于各行各業的降溫消暑,結果還是表示不夠賣。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處于空調房當中,工業降溫需要,場所降溫需要,甚至連釣魚佬們都需要:“老釣友都懂,高溫天魚難釣,人更難受,放塊冰塊不僅能降溫,還能保持魚的新鮮”,所以這大熱天真得人人有“大冰”才行。
沒有什么能阻止釣魚佬出桿
本次席卷全國的“史上最熱夏天”受到了海外多國媒體的廣泛報道,不是獵奇中國太熱,而是覺得終于找到難兄難弟了。
02:熱得真沒招了
7月19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報告稱,今年全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的最熱六月,結果七月份的北半球更是熱上加熱。
日本氣象廳7月10日發布未來高溫預警,整個日本16日起將出現“顯著高溫”,而日本6月的月均氣溫剛剛創下1898年有紀錄以來同期最高。
在熱浪不斷侵襲下,韓國不僅熱,本國農產品供應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據韓媒13日報道,該國大白菜、西瓜、蘿卜等多種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誕生了“高溫通脹”這一新詞。
高溫通脹,又熱又貴
一棵大白菜平均零售價漲至4309韓元(約合22.4元人民幣),一個西瓜的價格則直逼156元人民幣,為防止白菜危機再度上演,韓國政府已向市場投放3.55萬噸儲備大白菜。
美國多地刷新高溫紀錄,40℃+氣溫同樣成了常態,根據今日美國報道,空調使用激增使得多地電力負荷接近極限,加州與德州電網進入“黃色預警”,急診室接診熱射病、脫水、中暑等病例暴增數倍。
地鐵宛如蒸烤箱
地上瀝青熱化了,商店落地窗被熱碎了,沒有空調的地鐵體感溫度近43℃,把頭發卷戶外鋼筋上都能當卷發棒,只要在戶外,任何地方都是桑拿房。
以至于在紐約街頭,人們直接把街頭消防栓打開來噴水降溫,在大街上玩起了潑水節。
你以為是苦中作樂或是阿Q精神,面對著這逆天的炎熱,其實是真沒招了,投降了。
歐洲更是熱浪下的重災區,光看氣溫,不知道的還以為地中海蒸發了,直接被并入了北非和中東。
歐洲全員最紅的一次
法國氣象局表示,自6月19日以來熱浪開始席卷法國,大部分省7月1日和2日處于高溫警報下,多地最高氣溫超過40℃,7月1日是這輪熱浪中最熱的一天,局部地區最高氣溫達41攝氏度。
高溫炙烤下,作為巴黎地標的“埃菲爾鐵塔”還可能因此發生偏斜,專家表示,鐵塔受光一側鋼材因持續高溫而發生膨脹(表面溫度超過50℃),而背光側相對收縮,將造成塔體輕微傾斜,夏季熱脹可最多令塔體位移約20公分。
埃菲爾鐵塔:“熱不行了”
即使這是理論上可容忍的位移,但法國當局為了游客安全還是選擇緊急關閉埃菲爾鐵塔頂層觀景臺兩天,在塔基設置冷水補給站,給鐵塔放起了高溫假。
法國電力公司更是擔心作為反應堆冷卻水來源的河水在高溫天過熱,在6月29日晚選擇關閉了南部的戈爾費什核電站。
高溫威力具象化
往更靠近地中海的南歐,情況更是糟糕,西班牙國家氣象局表示,這輪熱浪為過去50年來該國6月遭遇的最強熱浪,14個自治區的最高氣溫超過40℃,南部達到46℃的超高溫紀錄。
根據西班牙國家衛生部門統計,2025年因高溫致死的人數激增,導致超300人死亡,其中約260例被確認與中暑、熱射病等高溫直接相關。
熱浪要人命
整個歐洲上空似乎已經被蓋上了一個“熱穹頂”,所有人都被放進了一個巨大且無形的蒸烤箱中不斷加熱。
持續不散的高溫背后,“熱穹頂效應”就是那個罪魁禍首。
鐵板燒上加蓋子
熱穹頂效應”(Heat Dome Effect)作為一種氣象現象,指在一個地區上空形成的穩定高壓系統,這個高壓系統就像一個巨大的“蓋子”一樣,把熱空氣壓在地面附近,導致該區域持續高溫、少風少雨、熱浪頻繁。
熱空氣持續壓在穹頂之下散不去,周圍的冷空氣也進不來,最終越來越熱,換成“烤箱效應”都未嘗不可。
穹頂之下死亡谷氣溫達到52℃
不僅是歐洲,今年大部分極端高溫區都與這種高壓氣象現象息息相關,無論是美國國家氣象局,還是中國國家氣象局都在本國高溫區域上空發現強且穩定的高壓系統,形成了典型的熱穹頂結構。
對于大部分美國與中國民眾而言,夏天起碼還算有空調吹,但歐洲就難受了,因為其與東北相似,空調保有量一直不高。
歐洲人民的夏日智慧
過去氣候好的時候熱兩天就過了,確實沒有安空調的必要,再加上了在歐洲安裝空調的成本與麻煩程度遠超吹空調本身帶來的享受,最終導致熱浪來襲時,純硬抗。
以為熬一熬過了,結果近幾年歐洲這夏天是越來越難過,以至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都開始在本國大范圍設置“氣候避難所”。
移動空調一度成了搶手貨
這些避難所將為公眾提供低于26?℃的免費避暑空間,距離社區普遍不超過10分鐘步行路程,這些設施包括公共圖書館、社區中心、博物館、室內游泳池和公園綠地,并配備飲用水和空調系統。
過去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美好夏日,如今卻成了讓多國人民頭疼的“大烤焰”。
03:角落里的全球變暖
史上最熱夏天,已經成了每年夏天的固定出裝。
年年都說最熱,明年永遠更熱,地球不是成了火星,而是成了太陽鄰居。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數據,今年6月份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氣溫相較1951年-1980年平均氣溫的標準值,高出0.93℃,刷新了歷史當月最高氣溫,成為140年有紀錄以來全球氣溫最高的6月。
地球變火星
多國氣象學家表示,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多地夏季高溫來得越來越早,熱浪變得更頻繁、更強烈,各國應加大力度推動溫室氣體減排,攜手應對氣候危機已刻不容緩。
“全球變暖”這個詞似乎已經有點陌生了,尤其在這個政治動蕩,戰爭不斷的當下,過去課本上看著迫在眉睫的環境危機,居然都已經被放在了“熱浪”之后。
人人都在抱怨熱,但人人都遺忘了角落里的“全球變暖”。
近幾十年來的全球氣溫變化
盡管過去三十年間各國不斷舉行氣候峰會,簽署協定,但現實依舊骨感: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并未實質性下降。
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達375億噸,到了2025年,不僅排放沒有減少,連全球碳匯能力(如雨林、海洋的吸碳效率)也因氣候反常而正在減弱。
歐盟前幾年激進的環保舉措,遭到能源供給上的反噬,再加之戰爭不斷影響,使得重啟了許多傳統化石能源。
巴黎協定后,巴黎越來越熱
美國雖在拜登政府期間重返《巴黎協定》,但現在又迎來了川普政府上臺,忙著“政策炒股”和“大而美”的川普不知道能落實多少減排目標。
中國雖然大舉推動新能源,但地球總歸是一個整體,短期能源結構難以實現根本性改變。
好比熱穹頂雖本屬局地大氣循環現象,但其出現頻率與強度正在升高,NASA和美國國家氣象局在2023-2025的連續報告中指出,熱穹頂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在近20年呈上升趨勢,而這與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濃度升高高度吻合。
可以這么說,熱穹頂是天氣現象,但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強烈,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產物之一。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預測,2025年至2029年間,全球平均氣溫有70%的可能性至少有一年超過工業化前水平1.5℃,兒時課本上遙不可及的溫度,正在變成現實。
這個過去用于警示人類的界限溫度,如今或許正在用高溫提醒著人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