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一名年輕人在拆快遞時,包裝箱內突然彈射出數十根透明細絲,瞬間扎入其眼球。經醫院緊急手術,醫生從其眼部取出30余根玻璃纖維,但由于部分纖維過于細小且透明,仍有殘留難以完全清除,后續可能需多次手術治療。
經調查,傷人的是快遞中的玻璃纖維支架。專家解釋,玻璃纖維斷裂后會形成極細的碎屑,最細僅頭發絲的1/20,具有很強穿透力。此次意外是因快遞包裝過緊,導致長期受壓的玻璃纖維在開箱瞬間彈射所致。
什么是玻璃纖維?對人體有什么傷害?
玻璃纖維是一種以石英砂、石灰石等為原料,經高溫熔融后拉制而成的無機非金屬細絲,它的單絲直徑僅幾個微米到二十幾個微米,相當于頭發絲的1/20到1/5。它具有強度高、耐高溫、絕緣性好等特點,常被用于增強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家電、交通等領域。
一般情況下,完整的玻璃纖維制品對人體無害,但破損或裸露的玻璃纖維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其細絲質地堅硬且尖銳,接觸皮膚時可能刺入表皮,引起局部瘙癢、紅斑或刺痛。若吸入玻璃纖維粉塵,細小纖維可能沉積在呼吸道黏膜,引發咳嗽、咽喉不適,長期大量吸入還可能刺激肺部,增加呼吸道炎癥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玻璃纖維雖不像石棉具有致癌性,但仍需做好防護,接觸破損的玻璃纖維制品時應戴手套、口罩。
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物件是玻璃纖維做的?
生活中,有些常見物品可能暗藏玻璃纖維,稍不注意就會給健康帶來隱患。
1.揉面墊
有些商家為提升其強度,會在內層嵌入玻璃纖維網格。要是在使用時不小心弄出破損、劃痕,玻璃纖維就可能混進面團里,人一旦誤食,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揉面墊要是有了破損,可千萬別再接著用,選購時也盡量挑沒有添加玻璃纖維的產品。
2.雨傘
部分雨傘也含有玻璃纖維。雨傘在使用時,不斷開合、拉扯,還可能受到撞擊,這都會讓纖維單絲析出。因此,開合雨傘時動作盡量輕柔些,或者直接買鋼骨雨傘,或者碳纖維搭配合金骨架的雨傘。
3.合金筷子
合金筷子有些里面也有玻璃纖維。筷子要是破了,或者經過高溫處理,里面的纖維就可能跑出來,扎進手指甚至口腔。所以,選筷子最好挑不銹鋼或者陶瓷材質的。
4.帳篷和蚊帳桿
市面上大多數帳篷和蚊帳桿都有玻璃纖維,孩子調皮在帳篷或床上蹦跳,很容易弄斷里面的玻璃纖維桿,析出細小纖維。接觸這些纖維會增加健康風險,購買時盡量避開低價產品,優先選合金材質帳桿的。
不小心被玻璃纖維傷到了,該怎么辦?
被玻璃纖維傷到后,需及時、科學處理以降低健康風險,具體步驟如下:
1.脫離環境,避免二次傷害
立即停止接觸玻璃纖維,遠離污染區域,防止纖維進一步嵌入皮膚或吸入呼吸道。若衣物沾染纖維,需整體脫下并密封處理,避免抖動導致纖維擴散。
2.清理皮膚表面纖維
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以上,沖掉表層纖維。對可見的纖維碎屑,可用消毒后的鑷子或膠帶輕輕粘除,避免用力擠壓導致纖維斷裂殘留。若纖維嵌入較深,切勿自行用針挑挖,以免加重損傷。
3.消毒與包扎
用碘伏或酒精對傷口及周圍皮膚消毒,預防感染。若傷口較小,可涂抹抗生素軟膏(如紅霉素軟膏)后用無菌紗布包扎;若傷口較大或持續滲液,需就醫進行專業清創處理。
4.觀察與就醫
若出現紅腫、疼痛加劇、發熱或傷口化膿,可能已感染,需立即就醫。若纖維扎入眼睛、呼吸道或深部組織,或伴隨呼吸困難、劇烈咳嗽等癥狀,應緊急前往醫院,通過專業工具取出纖維并進行針對性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