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球地緣格局風云再起。印度媒體高調宣稱,印度海軍即將南海黃巖島附近與菲律賓舉行聯合軍演。聯合國地緣安全報告顯示,上半年亞太地區“多邊軍事活動”數量同比增加近40%,南海爭端已成為全球關注的敏感熱點。
印度“強勢入局”,意在何為?
7月20日,多家印度主流媒體同步爆出消息:印度將派出四艘軍艦訪問菲律賓,擬與菲律賓在黃巖島附近水域聯合軍演。
印度駐菲律賓大使庫馬爾·賈恩公開表示,此次行動將涵蓋聯合演習、港口訪問等多項內容。印度媒體直言,這是“讓中國為支持巴基斯坦付出代價”的直接舉措。
距離這一消息三天前,菲律賓最大海警船9701剛剛在黃巖島海域被中國海警編隊強勢驅逐。印方選擇此時高調介入南海,被外界普遍視為對中國南海主權的直接挑戰。
印度大使強調,“演習”是為了維護“航行自由”與“基于規則的海上秩序”,用詞與美國多次涉足南海的說辭如出一轍。
印度的行動被解讀為多層次戰略投機。一方面,印度長期對中國在印度洋的常態化存在感到不安。自2008年中國海軍編隊常駐亞丁灣護航,印度始終希望實現“對等戰略平衡”。另一方面,印方此舉也是借機推銷軍火。
印度海軍現役驅逐艦均配備“布拉莫斯”反艦導彈,該型號已被菲律賓采購。此次軍演實則也是一場大型“軍火展銷會”。
“懲罰中國”?印菲抱團的真實算計
印度媒體大肆炒作“懲罰中國”,鼓吹通過與菲律賓聯合軍演“報復”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印方對外宣稱,軍演內容將大幅升級,不僅是去年的“專家交流”、“體育活動”,更將以“安全與救災”為名,實質性推動軍事合作。
菲律賓連續數月在南海動作頻頻,4月“肩并肩2025”美菲軍演創紀錄動員20國觀摩。7月菲律賓再次在黃巖島挑釁,遭中國強力驅離后第一時間引入印度力量。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政府正面臨國內政治危機。副總統莎拉支持率高漲,馬科斯民調持續低迷。拉攏印度、美國等外部勢力,成為馬尼拉政壇轉移矛盾、造勢的慣用手段。
印度海軍實力與中國存在明顯差距。即便動用“德里級”驅逐艦、反潛護衛艦和補給艦,擴編至四艘編隊,依舊難以在南海完成遠洋體系支撐。
現役印艦雷達探測距離僅200公里左右,不及中國052D型驅逐艦超400公里的相控陣雷達。印度缺乏區域數據鏈、電子戰和后勤保障體系,遠離本土行動風險極高。
黃巖島博弈:中方體系升級
中國在黃巖島的防御部署已進入“體系化”時代。7月15日,菲律賓海警船9701以“維權”名義強闖黃巖島,遭遇中國052D型導彈驅逐艦“桂林艦”、793號電子偵察船、海警4203艦等三層立體防線。
中國電子偵察船具備實時監聽周邊國家軍艦雷達信號和通信頻率能力。2025年“護身軍刀”美澳多國軍演期間,中國815A型電子偵察船“天王星”號全程監控美軍動態,令美方技術參數暴露無遺。
今年2月,美菲軍機飛越黃巖島示威,解放軍南部戰區戰機第一時間升空巡航。4月,菲律賓軍艦強闖黃巖島,中國海軍全程跟蹤、警告并驅離。黃巖島現已成為中國集海空兵力、電子偵察、數據鏈作戰于一體的“要塞區”。
菲律賓海軍主力依舊為二手美制巡邏艦。唯一能夠“亮相”的FA-50戰斗機,在中國殲-16面前毫無優勢。
軍事專家評估,菲海軍總實力不足中國十分之一,技術代差拉大至20年。美菲“肩并肩”軍演雖有20國觀摩,但核心裝備與作戰指揮權始終掌握在美方手中。
印度的地緣焦慮與“軍火外交”野心
印度多重戰略目標交織。印方一方面要平衡中國在印度洋的影響力,避免本國“后院”失控。另一方面,通過對菲軍火出口打開東南亞市場,提升自身在“印太戰略”大棋局中的話語權。印度推銷“布拉莫斯”反艦導彈、阿卡什防空系統等裝備,但“阿卡什”已被巴西淘汰,實際性能難與中國體系裝備抗衡。
4月,美菲在巴丹群島部署反艦導彈系統,距離臺灣僅180公里。美國宣稱為“臨時部署”,實際裝備至今未撤離。印度借菲律賓“跳板”東進南海,菲方淪為地緣棋局中的“工具人”。美國、印度均以自身利益為先,菲律賓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南海局勢進入體系對抗新階段。“肩并肩2025”軍演,20國“站臺”展示國際聯盟的姿態。北約東擴態勢明顯。7月11日,羅馬尼亞F-16戰機以“攔截無人機”為由進入烏克蘭領空,開創北約直接介入新模式。
美軍因中東局勢抽調“尼米茲”號航母,西太平洋出現短暫力量真空。此時美方有意鼓動印菲挑釁,自己卻始終避免直接進入“九段線”核心區。
菲律賓軍演動作多,但國內軍力和體系化水平提升緩慢。印度雖有“東向政策”野心,但無論硬件還是體系建設,都遠遠落后中國。中方“無偵-10”無人機、052D型驅逐艦等體系裝備,與菲印聯合艦隊拉開代差。
7月,印度外長蘇杰生訪華,公開承諾“不尋求升級對抗”,呼吁中印關系以發展合作為主。中國與印度在特高壓電、冶金、盾構機等領域保持技術合作,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盡管如此,印度媒體與政界在對華議題上仍不斷制造摩擦。
印度作為人口大國、南亞重要經濟體,在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等方面尚有短板。國際分析普遍認為,印度與周邊國家應加強合作,認清自身實力,避免被大國博弈推向極端。
誰才是南海主導者?
現代海上沖突比拼的已非單一艦艇或導彈性能,而是體系化作戰能力。印度驅逐艦無論雷達探測、電子戰、數據鏈接入均落后于中國052D型驅逐艦。
菲律賓采購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雖為印度主推,但在中國“無偵-10”無人機、052D驅逐艦、體系指揮下難有實際威脅。
巴西拒絕采購印度“阿卡什”防空系統,凸顯其技術短板。印度現有軍工技術難以支撐區域爭霸野心。南海主導權最終掌控在擁有科技、產業、戰略主動權的大國手中,菲印聯盟難以改變格局。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2025-07-16 11:31:玉淵譚天丨菲船用危險動作近距離挑釁中國海警被驅離 證據公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