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徐立凡(專欄作家)編輯 柯銳 校對 陳荻雁
石破茂又敗了。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當地時間20日舉行的日本參議院選舉中,日本首相石破茂沒能帶領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盟實現選舉目標。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0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石破茂在自民黨總部走過一塊展示少數當選議員紅玫瑰的告示板。圖/IC photo
此次選舉“自公聯盟”,需獲得改選的125個議席中的50席才能保住在參議院的過半席位。而截至發稿,在野黨及無黨派等方面已獲得76個席位,加上48個非改選議席,合計已達到參議院半數席位(124席)。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都未能取得過半數席位。
這也是石破茂接任日本首相9個多月以來遭遇的第三次重大挫敗。去年10月1日石破茂上臺后進行政治豪賭,解散了眾議院提前選舉,結果自民黨遭遇慘敗,“自公聯盟”議席沒有過半;今年6月東京都議會選舉,自民黨被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地方政治組織“都民第一會”擊敗,丟掉了東京都最大政黨地位。
如果說在這兩次失利后,石破茂內閣尚可支撐的話,那么此次參議院選舉很可能在某個時候成為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石破茂以及自民黨敗在哪里?
“米騷動”折射日本政府調控不力
日本米價被認為是 “自公聯盟”選舉失利的重要原因。
去年夏季,受極端氣候影響,日本大米價格開始飆升。今年以來,又碰上日本地震多發和批發商囤積居奇,日本大米價格繼續接力上漲。到今年6月,日本五公斤大米價格上漲了一倍。受此影響,日本一些地方中小學近期甚至減少了學校餐食的米飯供應,引發學生和家長不滿。
米飯作為日本餐桌主食具有敏感性。歷史上,日本不止一次因為大米供應問題出現“米騷動”,這大概是最容易引發日本民眾“百姓一揆”(集體暴動)的農產品。
這一次,日本米價飛漲本就激發了日本民眾的民生焦慮,而石破茂內閣調控的不得力讓民眾更加不滿。
比如,反應過于遲鈍。直到今年2月,在米價漲了大半年后,日本政府才第一次向市場發放了21萬噸儲備米,結果因為中間環節盤剝,多數儲備米進了批發商倉庫,沒能流到零售市場。
到了5月份,石破茂不得不把農林水產相換成了小泉純一郎之子小泉進次郎,改為直接把儲備米發給零售端,局面才算得到控制。目前日本米價已連續8周下降,但為時已晚。
此外,面對米價持續上漲,日本政界和民間呼吁調降消費稅(10%)和食品稅(8%)的呼聲高漲。但在美國關稅威脅和日本債務高企的背景下,石破茂內閣明確表示不作考慮。這樣做或有道理,但其強硬姿態和此前的調控不力令其支持率跌到低谷,最終反映到了參議院選舉結果上。
“民粹騷動”彰顯政治形勢有變
此次日本參議院選舉,截至目前在野黨已獲得52席,遠超“自公聯盟”的22個席位。在野黨中,民粹政黨的崛起尤其引人關注。
目前日本最大的兩個民粹政黨是日本參政黨和日本保守黨,成立時間都很短,走的都是模仿特朗普發動MAGA派的路子,他們把“外國人威脅”“外國人占用福利”等當作主要炒作目標,煽動民粹情緒。
在此次選舉中,日本民粹政黨的宣傳語“日本人優先”頗受年輕人歡迎,顯示日本政治形勢發生變化。事實上, “自公聯盟”的預定議席就是被民粹政黨分走。
諷刺的是,石破茂自己就是日本民粹政黨的宣傳工具。就在參議院選舉前幾天,石破茂宣布成立跨部門機構專門處理“外國人問題”。石破茂和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還專門提及外籍人士違法犯罪、擾亂社會治安、社保繳費低于日本人等問題,形同配合日本民粹政黨的政治議程。
日本主流和非主流政黨的大合唱,激發了日本輿論的熱炒,追究外國人問題儼然已成新的政治正確。如果說這是自民黨轉移社會矛盾的手段的話,顯然起了反噬作用。
自民黨或掀起“倒石行動”
隨著“自公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落敗,石破茂的首相生涯還能否持續成為焦點。
理論上,石破茂仍然可以繼續執政。他的自民黨總裁任期到2027年9月30日為止。在參議院選舉當日,石破茂也表示他將“繼續履行職責”。
但石破茂和自民黨勢必面臨是否還具有執政法理性的詰問:石破茂作為領頭羊多次選舉失敗,是否應該擔責?自民黨和公明黨在參眾兩院拿不到半數席位,自民黨總裁為何還能自動成為日本首相?
參議院選舉期間,就有石破茂幫地方候選人拉票演講而候選人竟然不到場的事發生,這表明自民黨內有人已視石破茂為選舉“毒藥”。而在臺面上,以前首相、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為首的反對派一直在醞釀 “倒石”行動。石破茂如不擔責,或將迫使黨內反對者加快行動。途徑很簡單,先合謀罷免石破茂的自民黨總裁職務,之后迫其下臺。
然而,即使石破茂下臺,無論是風頭人物高市早苗、小泉進次郎還是其他什么人上臺,都難以避開石破茂現在面對的困局。
一方面,在得不到立法支持的情況下施政等于跛腳內閣。另一方面,就算能引進第三黨擴大執政聯盟以維持政權法理性,選擇與誰合作也是問題。如果找缺乏經驗的日本參政黨,那要不要順應“日本人優先”的敘事,該怎樣處理特朗普關稅?如果找其他有經驗的中間黨派,在對內對外政策上又恐怕會各唱各的調。
1993年和2009年,自民黨曾兩度失去政權隨后又卷土重來。但這一次不一樣。黑金政治、門閥丑聞本就讓自民黨背上了形象包袱,加之現在民粹政黨崛起、民生焦慮加劇,對外關系不穩定不確定,自民黨的“一黨優位”還能保持多久?這難題石破茂解決不了,其他人大概也沒答案。
值班編輯 古麗 實習生 王雷佳汶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