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海淀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打造的“解碼科技脈搏 邂逅藝術之光”津唐探界夏令營和“山河礪志啟智創 科技賦能少年行” 科技夏令營活動圓滿落幕。
津唐探界夏令營
首日,營員走進唐山尋星島航天體驗館。真實的航天器模型與珍貴文物,帶大家穿越時空,見證中國航天偉業。工作人員生動講解火箭原理、衛星軌跡及宇航員生活,營員專注聆聽,加深宇宙認知。穿上宇航員常服,代入感油然而生,科技探索火種悄然播撒。
次日,營員們走進全球唯一以漁文化為核心的主題樂園——多瑪樂園。智慧捕魚課上,學習高科技設備原理與操作,分組操控智能工具水中尋魚,收獲喜悅,體會科技便利。機械展示區,營員親手操作復雜裝置,見證機械神奇力量。乘世紀游艇暢游多瑪湖,微風拂面,波光粼粼,飛鳥翱翔,如詩美景令人沉醉,大家的歡聲笑語回蕩湖面。
夜幕降臨,營員們來到運河文化沉浸式景區——河頭老街。這里以運河為脈、唐風為魂,歷史底蘊與現代潮流交融,夜色中感受別樣的文化魅力。
第三天,科技線營員探訪瓷房子。法式洋樓與古瓷的奇妙融合,令營員驚嘆于主人奇思妙想與獨特魅力。隨后走進古文化街,店鋪琳瑯滿目,楊柳青年畫等傳統工藝品引人駐足。民俗博物館內,通過老照片與文物,了解天津歷史變遷與民俗風情。在比亞迪?迪空間,專業老師深入淺出講解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讓營員們對未來出行有了全新認識。制作太陽能小汽車環節,分組合作研究圖紙、組裝零件,當小車陽光下緩緩啟動,成就感油然而生。
藝術線營員漫步在五大道,聆聽導游講解歷史變遷與名人軼事,感受濃厚的歷史氛圍。在楊柳青年畫博物館,近距離欣賞精美木版年畫,并親身體驗拓印過程。當親手制作的年畫呈現在眼前,大家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夜幕下,全體營員相聲茶館重聚。臺上妙語連珠、包袱不斷,臺下前仰后合,歡笑中領略相聲魅力,深入感受天津地域文化。
第四天上午,營員走進“海洋故宮”——國家海洋博物館。“奪寶奇兵”互動中,分組合作,依據線索展廳尋“寶”。成功一刻歡呼雀躍,收獲喜悅更深化海洋知識理解。
下午,大家探訪泰達航母主題公園。登上“基輔號”航母,親身感受海上巨無霸的震撼威嚴。參觀艦載武器裝備,目睹巨大威力,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活動最后一天,營員來到天津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無人機知識大講堂上,專業老師揭開無人機面紗,從構造原理到應用領域,講解細致入微。
飛行體驗環節,在專業飛手指導下,營員小心操控,看無人機升空、穿梭、盤旋,化身天空使者,盡享飛行樂趣。無人機如舞者翩躚,讓冰冷科技煥發溫暖藝術光芒。
閉營儀式“感言接力”最動人。話筒傳遞間,營員吐露心聲:“老師鬧鐘比朝陽早,查寢腳步輕似蝶”“難舍室友,共分最后巧克力”......才藝表演打破界限,小營員忘詞,全場歌聲織就溫柔星海。
科技夏令營
活動首日,學員們沿S2線列車開啟探索。在青龍橋站,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鐵路”成為第一課——觀察軌道走向、解析力學原理,理解其突破技術壟斷的創新智慧。學員們帶著“鋼軌如何借力爬坡?”“古今鐵路技術差異何在?”等問題,在詹天佑紀念館研讀史料、體驗“人力軌道車”,體會修建艱辛,并通過對比現代高鐵技術,深刻感受中國鐵路從“自主修建”到“智能領跑”的躍遷。
次日的探索以“科技與生態共生”為核心。在“雪飛燕”(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學員們登頂海陀山,實地觀察賽道生態修復技術——采用“鄉土物種+微生物改良”,兼顧安全與復綠。參觀奧運村與酒店,了解科技如何助力競技與環保同行
午后轉戰野鴨湖濕地。學員們用望遠鏡觀察豐富鳥類,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在鳥類救助站模擬處理外傷,并了解塑料垃圾、棲息地破壞對鳥類的威脅。完成水質檢測后,對比野鴨湖與媯水河數據,提出“控制化肥使用”“增設生態緩沖帶”等建議。從“綠色科技”到“生態實踐”,青少年深刻領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技是守護工具,人類是自然守護者。
第三天,北京世園公園上演“科技與國韻”定向賽。學員手持任務書與電子地圖,在“天地人和”展區解碼傳統園林。帶著“如何科技分析亭臺力學?”“‘借景’藏何光學原理?”等問題,分組挑戰各省展園謎題。
安徽園,學員們用AR“透視”徽式牌坊榫卯,軟件測量斗拱承重,理解“不用一釘一膠”的智慧;成都園,研究都江堰靈感水系,用流速儀測分流效率,對比古今流體力學共性;西藏園,格桑花與經幡色彩引發“高原紫外線與植物色素”跨學科討論。學員感嘆:“原來園林每一石、每一水,都是古人用自然規律設計的生態系統。”活動讓青少年以科技視角重讀傳統,體會“天人合一”智慧,學習用數據、算法分析文化遺產。
午后在無人機科技體驗館,探索“低空經濟”與“航天啟蒙”。學員走進展廳,近距離觀察消防、植保、救援等多功能無人機真機。在“足球無人機競技”環節,親手操控完成避障、射門,理解“四旋翼平衡原理”,并在模擬“信號干擾”中鍛煉應急思維。
水火箭制作讓航天原理觸手可及。學員以塑料瓶為主體,調整尾翼數量、氣壓值設計推進方案,反復試驗驗證“反作用力”“空氣動力學”。“尾翼3片比4片飛更遠?”通過對比實驗,掌握方法,體會“迭代優化”科研精神。學員表示:“火箭升空原理藏在親手做的模型里,太奇妙!”
最后一站,學員們走進三一重工“全球燈塔工廠”。在巨型智造車間,目睹機械臂精準焊接、AGV自動轉運、數字孿生實時監控全流程。通過AR“透視”機械臂內部,理解算法如何實現“0.1毫米精度控制”。“鋼鐵大象”柔性生產線,直觀展示數字互聯網如何將生產周期從30天縮至7天,提升勞動生產率85%。
體驗環節,學員們拼裝風力發電模型,調整葉片角度、測試轉速,理解風能轉電能原理。“葉片為何流線型?”結合三一新能源技術,認識到科技正推動工業向“低碳化、智能化”轉型,這正是“強國筑基”的核心動力。
結營儀式上,學員們分享成果:對比“人字形鐵路”與現代高鐵技術,設計“無人機濕地巡檢方案”,用風電模型闡述“新能源未來”。正如學員所言:“四天旅程讓我明白,科技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詹公鐵路守護國土,冬奧科技溫暖世界,我們的創新要為家園添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