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4歲相聲泰斗楊少華的葬禮上,眾多相聲名流現(xiàn)身吊唁。但偏偏,那個觀眾熟得不能再熟的老面孔——馮鞏,卻沒出現(xiàn)。
網(wǎng)上炸了。有人說他無情,有人罵他耍大牌。甚至還有人說,連一封悼詞都沒寫。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幾天后,楊少華的小兒子楊議開了直播,一句話就讓網(wǎng)友集體沉默:“他打了兩通電話,我們實在太忙,沒接到?!?/p>
不僅如此,馮鞏還托曲藝協(xié)會送上了公函、花圈和帛金。人雖未至,情意卻早已到了。馮鞏,真冤。
這位一度被罵得狗血淋頭的“老好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現(xiàn)在的他,過得怎樣?
一、出身不凡,卻吃過太多苦
馮鞏,1957年出生于天津。
別看他外表親和、說話愛笑,骨子里卻是“官四代”。
祖上是著名外交官,家族顯赫。但生不逢時,時代一變,他家從小洋樓搬進了破平房。
墻上糊著報紙,四面透風,一下雨就漏水。
他家八口人,全靠媽媽一份工資撐著。吃菜要撿爛菜葉,燒水靠撿煤核。
天津的冬天,那叫一個冷。馮鞏小小年紀,自己做了個耙子,到鍋爐房撿煤。
手凍得裂了口子,黑得像炭,可他從沒喊過苦。
少年吃的苦,是他后來笑對生活的底氣。
他愛文藝,拉胡琴、打快板、唱樣板戲,樣樣能來。
1973年,他第一次站上舞臺,表演的是馬季的相聲。臺下觀眾一片叫好,連馬季本人都忍不住說:“這孩子,我要了?!?/p>
就這樣,他成了相聲大師馬季的弟子。
可想真正入行?難。
因為家庭背景特殊,政審不過關(guān)。他四處碰壁,十幾年沒能進正式文工團。
但他沒灰心。
他去工廠拉車,背書、練活兒,從沒停過。直到1986年,馬季力薦,他才終于登上央視春晚舞臺。
一上,就是33年。
二、春晚一響,馮鞏出場
那一年,他29歲。
春晚的導演看著他,忍不住感慨:“有救了!”
他和搭檔劉偉一段《虎年談虎》,包袱不斷、笑料連連,一炮而紅。簽名簽到手軟,從此“我想死你們了”的臺詞成為經(jīng)典。
可觀眾只看到他舞臺上風光,不知道他搭檔換了一個又一個。
劉偉出國,牛群下海,他一人換了好幾個搭檔。
郭冬臨、朱軍、周濤……來來往往,他都接住了。為什么?
因為他“好帶”。
誰跟他搭檔都不怵。他壓場子,一壓就是上百場。觀眾笑不出來的地方,他回去就改。包袱不響,他重寫重編。
他說,得讓觀眾真笑。
他曾因為別人節(jié)目超時,臨時被導演要求刪50秒。他一句話不說,立刻削詞、改稿、調(diào)整節(jié)奏。照樣拿一等獎。
別人排練一次,他練十遍。別人回家休息,他繼續(xù)琢磨。
在春晚,他不是明星,是“老黃?!?。
三、沒有豪門架子,只有菜園小院
這些年,馮鞏漸漸淡出了觀眾視野。春晚不見他身影,小品也少了。
可一到春節(jié),網(wǎng)友總?cè)滩蛔∷⒁曨l說:想他了。
馮鞏“翻紅”了兩次。
第一次,是春晚沒他,大家集體懷念;第二次,是網(wǎng)友看他發(fā)的生活視頻,才發(fā)現(xiàn)他家樸素得不像明星。
別墅是有,但裝修像二十年前的老房。
紅棕色家具、米白色地磚,衣架上掛著一件灰西裝。更有意思的是——他家花園不種花,種菜!
黃瓜、茄子、辣椒、南瓜,樣樣都有。
朋友來家里,不是喝下午茶,是擼菜摘瓜。
網(wǎng)友看了視頻說:“馮老師,裝修一下吧?!?/p>
可馮鞏不在意。他說,這才叫生活。
他還愛騎自行車。穿著馬甲,在天津街頭一圈圈轉(zhuǎn),誰認出他,都能合影、聊天。
有次在路邊吃飯,粉絲不停來敬酒,他放下筷子一一回應(yīng)。朋友問他煩不煩,他說:“不煩,這是咱的上帝?!?/p>
他不是客氣,他是真的這么想。
四、做人干凈,做事利落
2004年,有人給馮鞏寫信,勒索50萬,不給就造謠。
馮鞏二話不說,報警。
那人一審5年。媒體問他:“你就不怕丑聞?”
他笑笑:“清者自清?!?/p>
有次朋友得了甲肝,住院沒人陪。他冒著傳染風險,守了一宿。
賈玲最難的時候,他帶著演出,不收分文。演一場他貼一場,就怕徒弟沒飯吃。
現(xiàn)在,賈玲大火,她在采訪里多次說:“馮老師,是我這輩子的貴人?!?/p>
馮鞏教徒弟,不是教臺詞,是教人品。
他說,你要先有德,才能有藝。
五、被誤解的那天,他沒說一句話
楊少華去世后,馮鞏沒現(xiàn)身。
網(wǎng)上瘋傳他“不來送老前輩最后一程”,甚至有人說他“沒人情味”。
可真相呢?
馮鞏打了兩通電話,楊家實在太忙,沒接到。
于是他通過曲藝協(xié)會送來悼文和帛金,還寫了挽聯(lián),掛了花圈。
這些,楊議都在直播里一一展示。
他說:“馮鞏老師的情,我們都記著。”
他還說,馮鞏是最早打電話慰問的人。
其實馮鞏什么都沒解釋。他早就習慣了不爭不搶,把熱鬧讓給別人,把安靜留給自己。
這幾年,他不再是春晚釘子戶,不再在小品里講笑話??伤亩桃曨l、下地種菜、給年輕人提建議,活得舒服又通透。
他從來沒跌下神壇,因為他從來沒上去過。
他站在地上,像一個普通人一樣活著,說話、種菜、發(fā)視頻、騎車,接地氣得不行。
但你知道,他不普通。
他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一代觀眾的記憶,是那個總能讓人安心的笑星。
結(jié)尾
馮鞏不在春晚了,可春晚還在播他的段子。他不在熒幕前了,可手機里總刷到他的視頻。
他不發(fā)聲了,可總有人替他說話。
有的人火在一時,有的人火在一生。
有的人靠流量吃飯,有的人用一輩子的真誠贏得尊重。
真誠,不是套路,也不是表演。
真誠,是沒來得及到場,也得打電話;是人來不了,也得送上公函;是被誤會,也懶得解釋。
馮鞏,真冤。但他從來不怕被冤。因為他知道,風聲過去,清白會留下。
他不需要解釋,時間會替他說話。
就像他那句老話:“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啦?!?/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