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距滎陽也,民不得耕,關中大饑,米斛萬錢,人相食。”這是出自《漢書 高帝紀》當中的記載。
說的是古時楚漢之爭,百姓民不聊生,無法耕種糧食,最后不得不靠吃食同類來活下去的事情。
這種事情放在現代社會來看,無疑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
可1972年,卻真實發生了“食人”事件。
當多年后事情真相被披露出來,這些“吃人”的人非但沒有被人唾棄,反而不少人都“稱贊”他們。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當年到底發生了什么,讓他們做出如此殘忍的行為呢?
一、執意起飛,一場災難的開始
“咱們在智利的那場比賽,隊里決定包機前往,目前飛機上還有一些空位,大家可以帶家屬一同前往觀看比賽,機票免費”。
球隊的隊員們無不歡呼球隊作出的決定,紛紛通知自己的家人前來報名。
這一幕,發生在1972年的南美烏拉圭“老基督”橄欖球隊中,他們正準備前往智利參加一場期待已久的橄欖球賽。
此次的比賽也引起了烏拉圭總統的重視,所以派遣烏拉圭空軍571號飛機將球隊送往智利。
1972年10月12日,前往智利的571號攜帶著“老基督”球隊及部分隊員家屬、機組工作人員等45人踏上了這次橄欖球比賽的旅途。
其中包括了球隊最年輕的隊員帕拉多,以及去給他和球隊加油打氣的帕拉多母親和妹妹。
飛機在航行了大約2個小時后,原本晴空萬里的天空,突然變得烏云密布飛行視野受阻,無法繼續飛行。
機長在與副機長商量后,立即聯系了阿根廷門多薩機場,將飛機暫時降落在該機場。
在機場休息一夜后,天氣逐漸轉晴,機長決定中午時起飛前往智利,卻不料遭到了門多薩機場的工作人員阻攔。
機場工作人員告訴機長,按照以往的情況來看,此時起飛在途經安第斯山脈時,很可能會遇到非常強烈的上升氣流,非常危險。
可是考慮到比賽在即,機長為了不耽誤球隊還是執意要求起飛,機場方面也不好再次阻攔。
起飛不久后,飛機來到了安第斯山脈的上空。
飛機上的乘客都被安第斯山脈那千里冰封的白雪所震撼,沉浸在這難得一見的美景中。
此時飛機的駕駛艙里卻是發生一些小問題,機長手中的操縱桿開始輕微的晃動起來,機長知道這是遭遇到氣流了。
可是有著豐富飛行經驗的機長卻并沒有在意,他和副機長對自己的駕駛技術充滿了自信。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晃動的已經不光是操縱桿了,整個飛機都開始了顛簸。
上升的氣流越來越強烈,操縱桿已經完全不受機長的控制,飛機沖進了云層,徹底失去了視野。
機長想聯系塔臺來幫助飛機指明方向,可耳機里除了滋滋啦啦的電流聲,再無別的聲音傳出。
等飛機沖出云層,機長原以為這一切都是一次有驚無險的經歷,可接下來的一幕,讓所有人陷入了絕望。
二、飛機墜毀,恐懼逐漸蔓延
沖出云層后,視野逐漸變得清晰,可一座山峰卻是映入了兩位駕駛員的眼簾。
伴隨著巨大的聲響,飛機的尾部撞在了山峰上,巨大的沖擊力將飛機撕裂開來,機身順著山體滑了下去。
所幸山坡上堆滿了積雪,飛機滑落的速度比較緩慢,最終在山腳下飛機慢慢停了下來。
等到大家緩過神來,才發現飛機上的45人,現在只有33人還存活著,所有人都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之中。
球隊隊長這時候站了出來,他召集了所有存活著的人,沉著冷靜的安排著工作。
他們先將被困在飛機中的傷員救了出來,然后隊長安排球隊中的隊醫羅伯特,和古斯塔沃對傷員進行救治,給大家包扎傷口。
幸存者羅伯特 卡內薩
幸存者雖然得到了簡單的救治,可沒有人能放下心來,因為災難才剛剛開始。
飛機墜毀的地方在安第斯山脈中海拔接近3500米,由于高海拔的原因,安第斯山脈常年白雪皚皚,空氣也較為稀薄。
這種環境下,大家的生存變得十分艱難,經過商討,大家決定依托飛機殘骸來抵擋寒冷。
眾人回到飛機上,開始使用行李和一些飛機設備來將機身上的破洞堵住,以此來抵御風雪的侵襲。
緊接著隊長帶了兩個人對飛機上的物資進行清點,眾人發現飛機上的食物根本無法支撐到救援隊的到來。
饑餓、寒冷、傷痛讓眾人陷入恐懼之中。
緊接著,不斷有人因為受傷,寒冷等問題逐漸死去。大家已經將能燒的東西都燒了,可是帶來的效果微乎其微。
“571,571,能否聽到?571,救援行動隊已經出發,請堅持下去,等待救援。”
飛機前端傳來了微弱聲音,在此時給所有人帶來了光明,大家停止了哭泣相互依偎在了一起,等待救援隊的到來。
能吃的食物吃完了,大家開始食用一切能果腹的東西:牛皮皮鞋、填充座椅的稻草,渴了就抓一把雪塞進嘴里。
就這樣眾人奇跡般地堅持了十幾天,直到收音機中的一句話,使得眾人再次陷入崩潰。
“未...蹤跡,...無人生還...停止搜救”。
聽到這斷斷續續的話語,有的人抱頭痛哭,有的人捶打著地面,更多的人則是掩面痛哭。
然而一個人的發言,使得眾人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也正是這個決定讓幸存者們得以生還。
三、彼此救贖,只是為了活下去
眾人都在因為救援隊的停止搜救而崩潰時,幸存者中傳出的一句話,讓眾人一時間愣住了。
“好餓...我真的太餓了...我,我想把飛行員吃掉...”
看著死去多時的飛行員眾人沉默了,很多人默默地咽了口口水,內心仿佛打開了某種開關,一個可怕的想法誕生在了腦海里。
剩下還存活著的27名幸存者,手拉著手坐在了一起,達成了一個恐怖的“約定”:
“如果我已經死亡,大家可以吃掉我充饑”。
饑餓往往會使人喪失基本的道德與底線,這也是饑餓之所以可怕的原因。
這一刻的所有人都將人類文明社會的規則拋之腦后,他們內心只有一個愿望:活下去。
接下來的幾天眾人緩解了饑餓,也一直在討論逃出去的辦法,幸存者也從27人減少到了19人。
可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總找苦命人。一場雪崩將原本不幸的人們,再次拉入深淵。
隨著雪崩的到來,他們賴以生存的機身被徹底掩埋。
27人中有8人當場遇難,剩下的19人在雪堆中掙扎了3天,才從機身里爬了出來,帕拉多也在其中。
帕拉多
眾人知道,再這樣等待下去就是坐以待斃,可卻沒有人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又是十幾天過去,幸存者團隊從19人減少到了16人,又有3人在嚴寒的侵蝕下死去了。
帕拉多再也忍受不了,帶著另外兩名隊員踏上了求生之路,他們向著智利的方向一路前行。
就這樣帕拉多3人在風雪中艱難的前行著,直到翻過了最高的那座山,看到了靠近智利國境線的河谷地帶,他們遇到了一個騎馬的人...
1972年12月23日,帕拉多帶領救援直升機救出了所有幸存者,算上之前逃出的帕拉多3人,一共有16人獲救。
多年后,當年的幸存者才將遇難之后的所有細節公之于眾。
一時間國際輿論嘩然,此次遇難事件也被稱之為“安第斯奇跡”。
結語:
沒有人在得知此次空難細節后,站出來指責這些幸存者。
或許大家能明白,當年許下那個約定的幸存者,在說出那句話時內心有多么的煎熬。
可是如果不這么做,那么大家即將面臨的就是所有人全部遇難。
所以他們不得不共同許下約定,為的就是給更多的人創造活下去的可能。
所以,不管是當初許下那個約定也好,還是后來將事件公布也好,他們都付出了無與倫比的勇氣,這一切都是值得敬佩的。
參考資料:
1、1972年安第斯空難—百度百科
2、澎湃新聞 《48年前轟動全球的空難,他們靠吃同伴活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