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當南京城陷于至暗深淵,丹麥青年辛德貝格在江南水泥廠豎起庇護的旗幟,護佑萬千難民于危墻之下。他用勇氣和正義,為苦難中的中國人民撐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今晚,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播出的《檔案》為您講述辛德貝格的故事。
當一座水泥廠成為生命孤島
一位丹麥青年守護南京難民
丹麥人辛德貝格原本是一個愛冒險的青年,1937年,他得到了一份工作:在南京城郊的江南水泥廠看護廠里引進的丹麥設備。隨著侵華日軍的到來,他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日軍的暴行,毅然決定守護工廠里的中國難民。
12月5日,辛德貝格和同行的德國工程師卡爾·京特博士,以及日語翻譯顏景和、英語翻譯李玉麟,到廠后利索地在江南水泥廠門口釘了“德丹國合營江南水泥廠”和這個有德、丹兩國交叉國旗的木牌。侵華日軍的飛機一天二三十架飛過,辛德貝格又和其他人在廠房屋頂,用油漆刷了面足有1350平方米大的巨型丹麥國旗。
這些旗幟成為了難民們的“生命盾牌”,在戰火中為他們撐起了一片相對安全的天地。據記載,南京大屠殺期間,江南水泥廠先后庇護了兩萬名左右的難民!然而,面對越來越肆無忌憚的日軍,守護這片難民區困難重重,辛德貝格他們又該如何守護這里的百姓?
挑戰接踵而至
辛德貝格堅守心中正義
1938年1月,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被日軍手榴彈炸掉一只眼睛,全身鮮血直流。小男孩被送來難民區,辛德貝格急忙帶著孩子前往南京城內的醫院,卻在中山門被日軍士兵阻攔。這個昔日高傲的青年,為了拯救生命,竟對著日軍苦苦哀求。遭到拒絕后,他繞到太平門,加速沖過崗哨,在橫尸遍野的南京城內瘋狂開車,最終將孩子送到了金陵大學醫院。
為了避免傷員無法得到救治的問題再出現,辛德貝格和京特等人下定決心,在江南水泥廠開辟了幾個房間,建立小醫院。京特博士張羅著找附近的中醫,辛德貝格則賄賂守城士兵,悄悄從金陵大學醫院帶走若干藥物、繃帶。然而,在這里,難民依然面臨著缺醫少藥、食物匱乏的困境。
后來,約翰·馬吉跟隨辛德貝格來到江南水泥廠,并拍下了那些難民營里珍貴的動態影像資料。此時,一個不幸的消息突然襲來——被迫離開,辛德貝格將何去何從?
辛德貝格被迫離開南京
帶走兩樣珍貴的東西!
1938年,辛德貝格離開南京時,帶走了兩樣珍貴的東西:一面繡著“見義勇為”的絲綢條幅,那是棲霞地區的難民為感謝他親手制作的;還有他冒險拍攝的記錄南京大屠殺慘烈景象的照片。
辛德貝格帶走這些照片,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把在南京發生的事情公之于眾。他帶著這些照片和約翰·馬吉的影片,來到瑞士日內瓦。在第 24 屆國際勞工大會期間,他在日內瓦中國國際圖書館放映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影片,向全世界揭露日軍的暴行。這是南京大屠殺的動態影片第一次在國際上公開放映。
因為被舅舅的經歷深深打動,他的外甥女瑪麗安培育出了 “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黃玫瑰,并將其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黃色的玫瑰,象征著勇氣與正義。辛德貝格等國際友人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也將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今日21:43,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的《檔案》即將播出,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