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中國軍視網特開設【英雄志民族魂】專欄,挖掘整理抗戰時期英烈的感人事跡,展現中華兒女在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浴血奮戰的壯麗篇章,激勵后人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賡續紅色血脈。本期推出《【英雄志民族魂】李延平:威震敵膽的東北抗聯將領》。
“我們在各個戰場上都打勝仗,為了從祖國領土上趕走日本法西斯,同志們不斷地戰斗在寒冷的疆場……”這是東北抗聯第四軍軍長李延平滿懷勝利之情寫下的詩歌——《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他的赤膽忠心,英勇作戰,誓死抗日的壯志豪情可見一斑。
李延平,1903年出生在延吉縣城郊一個貧困農民家庭,早年參加東北抗日救國游擊軍,193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赴蘇聯東方大學學習,回國后任抗聯第四軍軍長。1938年冬在與敵戰斗中以身殉國,年僅35歲。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李延平耳聞目睹日寇的侵華暴行,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滿懷抗日救國的熱忱,毅然跟隨胞兄李延祿走上革命道路。告別妻兒奔赴疆場前,他深情地囑咐兩個孩子:“你們在家里要聽媽媽的話,等爸爸把日本人趕走以后,咱們再一起好好學習,好好勞動,建設咱們美麗的家鄉!”
妻離子散是痛苦的,但李延平深知不把侵略者趕走,百姓永無寧日!李延平英勇善戰、屢立戰功,在指揮松乙溝戰斗時,他利用春風大,草木易燃的自然條件,以火攻擊敵人,把日軍打得焦頭爛額。這便是抗戰史上著名的“火燒松乙溝戰斗”。
1935年底,李延平從莫斯科學習歸來,重返部隊任職之前,回到了延吉,但是由于革命事業的需要,他在家里只停留了短短的兩天。臨走時,他告訴親人們:“我不在家,家里確實有很多困難,將來革命勝利以后,我們將和全國人民一樣,過著有吃有穿的幸福生活!”這是李延平和家人說的最后幾句話,可這些話卻是他最樸實的信念和夢想。
1936年,李延平被任命為抗聯第四軍軍長。“七七事變”后,東北抗日形勢嚴峻,李延平率領部隊迎難而上,開辟五常、舒蘭新區。1938年春,中共吉東省委和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部制定了打通北滿與南滿等地抗聯及抗日軍隊聯系的西征計劃,李延平擔任聯合西征部隊的主要負責人。7月12日,他率第四、第五軍主力部隊攻打葦河縣婁山鎮,繳獲敵人機槍2挺、步槍百余支、彈藥萬余發,及大量糧食和其他軍用物資,而我軍無一傷亡。這次戰斗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群眾,震驚了敵人。此役之后,西征部隊遭到日軍重兵的圍追堵截,處境艱難。8月中旬,西征部隊歷盡艱辛,到達五常縣。10月,李延平率領第四軍在五常縣南磨石頂子活動時,遭到敵人的重重包圍。激戰中,他身負重傷,壯烈犧牲,時年35歲。
2014年9月1日,李延平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