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務院一名高級官員的證詞引發輿論震動。該官員在聯邦法庭上公開承認,國務院在審查外國學生簽證時,會將其對以色列的言論和態度納入考慮范圍,甚至可能因相關言論而拒簽或撤銷學生簽證。
紐約時報報道,7月18日,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高級官員約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在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作證稱,特朗普政府賦予其辦公室審查留學生社交媒體言論的權力,而批評以色列的言論“經常會被納入考量”。
在庭審中,阿姆斯特朗表示,呼吁削減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或“反對猶太復國主義”的言論,都可能影響簽證審批。“如果有人說以色列在加沙的行為‘比希特勒還糟’,這種言論會被認為可能觸及反猶問題。”他在法庭上回應律師問詢時說道。
5月,新罕布什爾州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舉行的親巴勒斯坦示威活動。
然而,阿姆斯特朗也承認,國務院并沒有統一的“反猶主義”定義。“我想不出有哪份明確的官方指引定義了反猶主義。”他補充道,簽證與驅逐建議通常會綜合“整體情況”,最終決定需國務卿親簽。
這場審判圍繞特朗普政府試圖驅逐包括馬哈茂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和魯梅薩·奧茲圖克(Rumeysa Ozturk)等多名學生的舉措展開。學術團體提起訴訟,指控政府因學生公開批評以色列而進行“選擇性打壓”。
阿姆斯特朗在庭上強調,審查標準不僅僅涉及宗教偏見,還與安全風險掛鉤。他甚至將簽證言論審查與避免“波士頓爆炸案”或“9/11”類恐襲聯系起來,聲稱“如果判斷失誤,后果不堪設想。”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認為,政府此舉侵犯言論自由,將對以色列政策的批評錯誤地等同于支持恐怖主義。
主持審理的法官威廉·楊(William G. Young)在聽取兩周證詞后指出,“批評以色列屬于政治言論,這類表達不構成支持哈馬斯或恐怖組織。”
他進一步強調,“只有明顯的恐怖主義支持行為,才會超出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范圍。”
今年1月,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聯邦機構指導高校上報外國學生和員工的“疑似反猶或支持恐怖主義的行為”,并據此展開調查和驅逐程序。這意味著,留學生的公開言論、社交媒體動態都有可能被審查。
對于在美中國留學生群體而言,盡管批評以色列并非多數學生的主流話題,但此類政策強化了對“政治敏感言論”的高壓審查,增加了簽證與身份安全的不確定性。
從阿姆斯特朗的證詞可見,特朗普政府的簽證審查邏輯已與外交立場和安全議題深度捆綁,甚至將批評以色列與“反猶主義”相提并論。無論最終判決結果如何,這一趨勢都警示留學生在公共表達中需格外謹慎,避免因政治言論而陷入簽證風險。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伙伴反饋收不到更新,這里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推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