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在對臺政策上的表現,可謂是讓人大跌眼鏡,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大變臉”戲碼。
前陣子還信誓旦旦地叫嚷著“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仿佛已經準備好為臺灣地區赴湯蹈火。
可一轉眼,就悄悄跟自家在臺僑民說,真要是臺海開戰,政府可顧不上你們,大家自求多福吧。
這前后態度的巨大反差,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讓人直呼看不懂。
1.
這幾年,日本在臺灣問題上那是異常“活躍”,各種高調表態,“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這句話。
從日本媒體到政壇,被喊得震天響,仿佛已經成了他們的“政治口號”。
岸田文雄內閣更是夸張,還煞有介事地公布了所謂的計劃。
說一旦臺海開戰,要派自衛隊搞一場十萬人規模的“武裝撤僑”,這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真有多大能耐呢。
還有最近那份《防衛白皮書》,把中國定義為“前所未有最大戰略挑戰”,這更是把日本對中國、對臺海問題的強硬態度推向了高潮。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日本這一系列操作,說白了就是演給美國看的一場“忠誠秀”。
美國推行“印太戰略”,一心想遏制中國發展,日本就趕緊湊上去,配合美國的節奏,想通過在臺海問題上制造麻煩,來提升自己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
同時還想把臺海問題“國際化”,拉更多國家下水,給自己撈取地緣政治利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小動作不斷。
把導彈部署到離臺灣最近的西南諸島,甚至允許美軍的“提豐”導彈系統進駐,這明顯就是在向中國示威,給島內“臺獨”勢力撐腰打氣。
這些舉動,讓島內某些人產生了錯覺,以為抱住了日本這條“大腿”,就可以有恃無恐地搞分裂。
就在日本在臺前各種表演,民眾以為他們真的要為臺灣“拼命”的時候,一句實話,瞬間讓這場大戲穿幫了。
英國媒體爆料,日本官員私下約談在臺的日企高管,透露了一個殘酷的信息:一旦臺海開戰,日本政府沒有能力組織撤僑,大家只能“自己設法活命”。
官員們還特別強調,日本與臺灣地區沒有“外交關系”,言外之意就是,官方不會出面幫忙。
這消息一傳出,輿論一片嘩然。
之前那些高喊著要武裝介入臺海的政客,此刻都像霜打的茄子——蔫了,集體選擇沉默。
2.
這巨大的反差,就像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那些相信日本會“保護”臺灣的人臉上。
留在臺灣的近三千家日企和數萬僑民,這才發現自己被日本政府“拋棄”了。
難怪這兩年日本對臺投資額暴跌七成,很多僑民也開始悄悄收拾行李,準備離開這個隨時可能爆發沖突的“是非之地”。
那么,日本為什么會突然態度大轉彎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在軍事層面,日本面臨著無法逾越的現實難題。
臺海地區,那可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從福建平潭到臺灣新竹,最短距離不過130公里。
這片海域,早就被解放軍打造成為一個固若金湯的防御體系,各種先進武器裝備嚴陣以待。
就拿空軍來說,殲-20從浙江起飛,十幾分鐘就能飛到臺北上空,任何外部勢力想要武力介入,那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日本自衛隊的高層心里清楚得很,在解放軍強大的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面前,他們那點軍事力量根本不夠看。
別說是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就連一艘軍艦、一架運輸機想要進入臺海,都得冒著被解放軍火力覆蓋的風險。
所謂的“武裝撤僑”計劃,看似很威風,實際上內部評估成功率可能連5%都不到。
想想兩年前在阿富汗的撤僑行動,日本自衛隊就丟盡了臉。
三架運輸機,來回折騰了五趟,最后才接出來一個日本人,這樣的執行力,還想去臺海挑戰解放軍,那不是去送死是什么?
除了軍事上的顧慮,經濟因素也是日本對臺政策轉變的重要原因。
中日之間的經濟聯系那是相當緊密,貿易額高達數千億美元,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無數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賺得盆滿缽滿。
從汽車到電子產品,從高端制造到日常消費品,日本產品在中國隨處可見,中國市場對于日本企業來說,就是一塊“大肥肉”,誰也舍不得輕易放棄。
這邊日本水產商還眼巴巴地盼著中國解禁扇貝進口,希望能在龐大的中國市場分一杯羹。
那邊三菱重工的總裁可能就接到中方電話,被警告《防衛白皮書》里的錯誤言論正在破壞中日商業互信,讓企業在中國的發展面臨風險。
3.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情況,日本的精英們心里比誰都清楚。
要是因為在臺海問題上的錯誤決策,導致中國對日本采取經濟制裁措施,比如限制稀土出口,或者對日系車關上市場大門,日本經濟必然遭受重創。
豐田在美國的關稅威脅下,選擇去上海建研發中心,三菱商事跑去黑龍江和中糧集團合作共建大豆基地。
這些都說明,在經濟利益面前,資本是很“聰明”的,它們不會跟著政客的錯誤決策走,而是會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發展的道路。
日本對臺政策轉變,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來自國內的壓力。
當日本政府計劃在沖繩先島諸島部署導彈,并打算撤離12萬居民時,沖繩民眾徹底憤怒了。
他們清楚地記得,1945年沖繩戰役中,日軍逼迫當地居民“玉碎”,給他們帶來了慘痛的災難,這段歷史是沖繩民眾心中永遠的痛。
如今,日本政府又要在他們的家園部署導彈,把沖繩再次推向戰爭的邊緣,他們怎么可能答應?
石垣島議會公開抵制中央政府的決定,沖繩知事也拒絕為導彈基地點頭。
民眾們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軍事冒險行為,質問政府:五年擴軍計劃要國民增稅三成,結果連三分之一的裝備都買不齊,花這么多錢搞軍事擴張,真的能換來安全嗎?
“別讓我們的孩子再當炮灰!”
這句標語,道出了沖繩民眾的心聲,也反映出日本國內越來越多的人對政府在臺海問題上的強硬態度表示不滿。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對臺政策,畢竟,如果因為對外政策引發國內社會動蕩,那可不是他們想看到的結果。
以上因素,日本對臺政策的180度大轉變,與其說是“認慫”,不如說是在認清現實后的一種“務實自保”策略。
日本終于意識到,自己的實力和利益邊界在哪里,在臺海問題上繼續玩火,只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所以,他們開始調整策略,在軍事冒險主義降溫的同時,積極在經濟領域與中國尋求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