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把節熱烈的氛圍中,楚雄州兩級法院正持續深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從考核指標牽引到服務企業一線,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紅紅火火的強勁司法動能。
考核成穩居前列
近年來,在全省營商環境考核中,楚雄州中級人民法院的表現一直可圈可點。2022年,該院在“執行合同”“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等多項指標綜合成績居全省法院第一;2023年“解決商業糾紛和辦理破產”指標繼續位居全省前列,保持優秀等次。
永仁縣某菌業公司與某電商平臺因代銷貨款結算引發糾紛。起訴到法院后,法官考慮到雙方合作基礎,通過訴前調解13天促成貨款結清。“從起訴到拿錢,比想象中快太多。”企業負責人說。
產業服務精準到位
楚雄中院出臺系列營商環境工作措施,各縣市法院也結合特色產業“量身定制”服務。永仁縣人民法院推出果蔬產業10條措施,南華縣人民法院聯合檢察院出臺彝繡保護20條,元謀縣人民法院在種業企業設法律服務點。
2023年,楚雄州各級法院197名法官結對幫扶民營企業,進企業519次,發放宣傳冊3000余本。
企業難題迎刃而解
“大姚板栗”“南華松茸”有了司法保護服務點,法院構建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讓創新成果有了“金鐘罩”。2024年,楚雄州各級法院知識產權案件繁簡分流率達94%,近3年審結的576起案件中,74.1%通過調解化解,還聯合多部門在線解決企業難題120余件。
近3年來,楚雄州各級法院審結涉企案件4.5萬件,處理勞動爭議799件,發放救助金180萬元,緩減免訴訟費150余萬元。
南華縣4家企業被欠330萬元貨款,法院迅速保全財產并直接劃款,企業負責人感慨道:“不用跑斷腿,錢就追回來了,司法效率真高。”
如今的楚雄,司法護航讓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發展底氣更足。就像火把節的火焰越燒越旺,這里的創業熱情在司法服務的溫暖映照下,愈發熾熱昂揚。
記者 閔以榮 姜燕萍 通訊員 譚皓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