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強大的父母,從 “承認自己做不到” 開始
晚上九點半,寫字樓的燈光還亮著大半。她對著電腦屏幕核報表,手機在桌角震動,是老師發來的消息:“孩子今天在課堂上畫畫,作業本沒交?!?指尖懸在 “馬上處理” 的輸入框上,突然想起早上出門時,女兒抱著她的腿說 “媽媽今晚能陪我讀繪本嗎”,當時她匆匆答應 “看媽媽加班情況”。此刻打印機正在吞吐文件,噪音里混著心底的煩躁 —— 這已經是本周第三次被老師提醒,而她連和孩子好好說句話的時間都擠不出來。
這是當代父母的日常:左手攥著工作 KPI,右手拎著孩子的作業本,后背還馱著房貸車貸。我們被推著相信 “強大的父母就該面面俱到”,于是在 “職場強人” 和 “完美家長” 的角色里反復橫跳,累到凌晨在陽臺抽煙時,看著萬家燈火突然恍惚:“我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怎么還是搞砸了?” 青島飛米粒心理咨詢的深夜咨詢記錄里,這樣的問句出現頻率最高,背后藏著的,是 “不敢承認自己做不到” 的緊繃。
一、“假裝全能” 的父母,正在透支自己的能量
在一次青島飛米粒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家長活動上,主持人讓大家寫下 “最近沒做到的事”。在場二十多個人,有一半寫了 “沒陪孩子”,字跡都很重,像是在用力掩蓋什么。有位爸爸說,他給孩子報了五個興趣班,自己卻從沒去過一次現場,每次孩子問 “爸爸你能來嗎”,他都用 “爸爸要掙錢給你買禮物” 搪塞過去?!捌鋵嵤琼椖刻?,連請假都覺得愧疚?!?他說著,把那張紙揉成了團。
我們總怕 “承認做不到” 會讓孩子失望,卻沒發現自己正在用 “假裝全能” 制造更大的裂痕。就像很多媽媽在公司被領導批評,回家看到孩子打翻牛奶,瞬間忍不住發火;爸爸熬夜改方案,清晨被孩子哭鬧聲吵醒,語氣里帶著沒處發泄的不耐煩。這些失控的瞬間,本質上是 “我必須做到” 的執念在反噬 —— 當我們逼自己扛下所有,最后總會在某個薄弱點潰堤。
青島飛米粒心理咨詢的咨詢師見過太多這樣的父母:他們的日程表精確到分鐘,給孩子做的早餐擺盤精致,朋友圈里永遠是 “親子閱讀時光”“周末家庭游”,但咨詢室里卸下偽裝時,說的第一句話往往是 “我快撐不住了”。真正的疲憊從不是身體上的累,是心里那根 “不能垮” 的弦,繃得太緊太久。
二、“承認做不到”,反而是給孩子留了成長的縫隙
上周在小區遛彎,碰到鄰居帶著三年級的兒子扔垃圾。男孩踮著腳夠垃圾桶,媽媽沒有像往常那樣搶過來,只是說 “慢點,實在夠不著就分兩次扔”。后來聽她說,以前總覺得 “當媽媽就該什么都幫孩子做好”,直到某天加班晚歸,發現孩子自己泡了面,還把碗洗干凈放在灶上。“那一刻突然明白,我做不到的地方,孩子其實能接住。”
這讓很多父母想起自己的童年:小時候覺得爸媽無所不能,直到某天看到爸爸修不好自行車時的窘迫,媽媽算錯賬時的懊惱,反而覺得 “原來他們也和我一樣”。這種 “不完美的真實”,比刻意維持的 “全能形象” 更有力量。就像青島婚姻情感咨詢中心的案例里提到的:有對夫妻坦誠告訴孩子 “爸媽最近經濟緊張,暑假不能去迪士尼了”,孩子反而說 “那我們去公園搭帳篷吧,我帶我的玩具車”。
“承認做不到” 其實是在傳遞一種認知:每個人都有局限,這很正常。孩子會從父母的坦誠里學會接納 ——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納別人的力不從心。那些總被要求 “必須考第一” 的孩子,往往在父母偶爾說 “這個問題爸爸也不會” 時,眼睛會突然亮起來,像是卸下了某種無形的壓力。
三、三個 “承認做不到” 的瞬間,反而顯露出強大
1. 承認 “我沒精力時刻陪你”,但可以 “專注陪你的時候不分心”
與其在陪孩子時頻頻看工作消息,不如坦誠說 “媽媽現在要處理個急事,半小時后專心陪你搭積木”。很多父母試過這樣做,發現孩子反而更配合 —— 他們怕的不是父母忙碌,是被敷衍的忽視。就像有個孩子在作文里寫:“爸爸雖然加班多,但他陪我打球時從不看手機,那一小時比整天在家玩手機的爸爸還讓我開心?!?/p>
2. 承認 “我也會失控發脾氣”,但會 “事后認真道歉”
沒人能永遠情緒穩定。與其發完火后內疚冷戰,不如蹲下來對孩子說 “剛才媽媽不該吼你,是我太累了”。這種坦誠比 “假裝沒發生” 更有教育意義 —— 孩子會明白,情緒可以有,但傷害了別人要負責。青島飛米粒青少年心理咨詢的沙盤室里,有個孩子把代表父母的小人擺得很近,說 “爸爸上次罵了我,后來給我買了創可貼,貼在我心上”。
3. 承認 “我解決不了你的難題”,但可以 “陪你一起想辦法”
孩子被同學欺負時,不必硬撐著說 “別怕有爸媽在”,可以說 “媽媽也不知道怎么處理,但我們可以一起查資料,或者問問老師”;輔導作業卡殼時,不用假裝 “這題很簡單”,不如說 “我們一起看看解析,你比我聰明,說不定能看懂”。這不用假裝 “這題很簡單”,不如說 “我們一起看看解析,你比我聰明,說不定能看懂”。這種 “不假裝強大” 的姿態,反而會讓孩子生出勇氣 —— 原來不用完美,也能面對問題。
凌晨一點,她終于關了電腦。客廳里傳來女兒均勻的呼吸聲,作業本放在茶幾上,畫滿了小人。她輕輕坐下,在空白處畫了個歪歪扭扭的太陽,旁邊寫著 “媽媽明天陪你補作業,今晚先睡好”。窗外的月光落在紙上,像給緊繃的日子松了松弦。
真正的強大從不是無所不能,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有勇氣說 “我此刻做不到,但我們可以慢慢來”。就像青島飛米粒心理咨詢靠譜咨詢師說的:“父母的肩膀不夠寬沒關系,能讓孩子看到‘努力過也可以休息’,本身就是一種力量?!?/p>
如果此刻你也在硬撐,不妨試著對自己說句 “做不到也沒關系”。青島飛米粒心理咨詢的門永遠為這樣的父母敞開 —— 我們不評判 “你是不是好家長”,只愿意聽你說說那些 “做不到” 的難,然后陪你想想 “能做到的事里,什么最重要”。畢竟,能承認自己有限的人,才是真正的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