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一紙聲明讓菲律賓成了國際輿論的風暴眼。起因是當地一名母親竟將出生僅6天的嬰兒以440美元(約合人民幣3300元)的價格掛在網上售賣——這價格連臺二手手機都買不到,卻能買走一個活生生的人命。
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這并非孤例。聯合國在報告中披露,菲律賓的嬰兒販賣已形成"系統性潰爛",甚至出現"一個月大嬰兒被明碼標價"的案例。這些嬰兒大多來自赤貧家庭,父母在生存壓力下淪為"人肉販子"。而暗網中,兒童色情產業更是猖獗,2022年竟有50萬菲律賓兒童淪為性剝削工具,平均受虐時長超過兩年。
菲律賓參議員皮婭·卡耶塔諾一針見血:"貧困與絕望絕不能成為剝削孩子的理由。"但現實是,當一個家庭每天收入不足10美元時,"賣孩子換錢"的極端選擇便不再荒誕。
國際正義使團(IJM)的數據顯示,自然災害更是讓兒童陷入深淵。2013年臺風"海燕"過后,170萬無家可歸的兒童中,許多人直接被卷入販賣鏈。更諷刺的是,菲律賓政府每年投入數億美元強化南海軍事存在,卻對國內兒童保護體系"集體失明"。
當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不斷挑釁中國時,其國內兒童保護體系卻在全面崩塌。這種"外交強硬VS治理軟弱"的反差,讓國際社會直呼"荒誕"。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措辭罕見地嚴厲:"令人發指""普遍存在"等詞匯,直指菲律賓政府的監管失職。他們要求馬尼拉立即加強社交媒體審查、加速司法審判,但當地司法系統早已癱瘓——2024年被捕的嬰兒販賣犯,至今仍在等待開庭。
菲律賓早已淪為全球兒童色情內容的"制作中心"。暗網中,這些被虐待的影像以"菲律賓特供"為標簽瘋狂傳播,而政府卻長期視而不見。
更令人憤怒的是,當地官員甚至將問題歸咎于"國際犯罪集團"。但真相是,許多案件中的施暴者正是孩子的親生父母或鄰居。這種"熟人作案"模式,暴露出整個社會對兒童權益的漠視。
聯合國的譴責恰逢南海局勢緊張之際,這絕非巧合。當一個國家連最脆弱的嬰兒都保護不了,它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必然大打折扣。
菲律賓參議員卡耶塔諾的緊急提案,暴露出政府內部的恐慌。她呼吁為貧困家庭提供"替代方案",但現實是,菲律賓的福利體系連基本溫飽都保障不了。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應對,只會讓問題持續發酵。
440美元買嬰兒、50萬兒童遭性侵——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個破碎的家庭和扭曲的人性。菲律賓在南海的"豪賭",正在被國內的人權災難反噬。
正如聯合國聲明所言:"一個連孩子都保護不了的國家,永遠無法贏得真正的尊重。"當馬尼拉街頭的兒童販賣案不斷曝光時,南海的風浪再大,也掩蓋不了這個國家的道德潰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