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年,很少有人談論房子,即使是談房子,那也是低頭不語,因為絕大部分城市,都是下跌,很多的投資客,也被套在里面,那么房產什么時候可以迎來上漲,或者是相對比較穩定呢?隨著中央“更大力度推動止跌回穩”的政策信號釋放,2025年二季度以來,全國超60城密集出臺購房補貼與以舊換新政策,上半年調控優化政策超過340條。在此政策窗口期,盲目賣房可能錯失重大資產升值機遇。
今明兩年不要亂賣房,4個新政策出臺,3類房子或將迎來升值!那么具體是哪些新政策呢?
第一個:城市更新購房消費券政策
武漢市硚口區率先推出“城市更新購房消費券”,居民通過以舊換新置換指定樓盤,單套最高可獲30萬元補貼。該政策明確:
擇購房券安置的被征收房屋,額外給予原值15%獎勵及最高1000元/㎡使用獎勵;適用范圍覆蓋危舊房收購項目和城市更新片區。類似政策已在長沙、青島等60多個城市推廣,成為去庫存的核心工具。
第二個:限售解禁與流動性提升政策
成都率先松綁限售:自今日起(2025年7月21日),2024年10月14日前購買的商品住房解除限售;2026年元旦起,二手住房交易壁壘全面消除。政策直接打通存量房流通堵點,據測算將釋放超百萬套潛在交易量,為置換改善需求打開通道。
第三個:信貸與財稅支持加碼政策
利率歷史最低5年期以上公積金貸款利率降至2.6%,商貸LPR下調至3.5%;地方補貼升級:重慶對“賣舊買新”給予新房總價1%補貼,購買140㎡以上住房再補0.5%;
房企融資破冰:6月房企國內貸款同比增長0.6%,結束多年負增長。
第四個:“好房子”與城市更新頂層政策
國務院將“好房子建設”納入城市更新統籌,明確在規劃、土地、金融等領域提供支持。61.6%的購房者將“居住舒適度”作為首要考量,政策正推動供給端向綠色建筑、適老化改造、智能家居等品質維度轉型。
3類房子或將迎來升值,分別是哪些房子?
1. 核心城區更新改造房
武漢硚口、廣州等20個國家級城市更新示范城市中,位于改造片區的老舊住房成為首要受益對象。這些房產不僅可通過收購獲得高額消費券,更因配套升級帶動價值重估。例如武漢試點后,6月新房銷量突破萬套,創年內峰值。
2. 高品質改善型住房
符合“好房子”標準的項目享受政策傾斜。北京、上海等城市現房銷售試點要求開發商繳納質量保證金,確保交付品質;14個省份對二星級以上綠色住宅給予5%-15%稅率優惠。此類房產因低密度、健康科技系統等特性,在成都、杭州等城市熱度提升超20%。
3. 人口流入區保障性住房
陸銘教授提出的“人房地錢”聯動機制下,鄭州、長沙等人口凈流入城市加速保障房供給。政策明確加大青年公寓、長租宿舍建設,杭州2023年土地收入占比降至48%,相關稅收升至29%,顯示租賃房投資回報進入上升通道。
三、普通人該如何應對?
暫緩非必要出售,尤其持有上述三類房產者,建議至少持有至2026年。成都限售解禁后釋放的流動性,可能推動優質二手房價格企穩回升。當前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已連續3個月減少,庫存壓力緩解將逐步傳導至價格端。
政策組合拳的協同效應正在顯現:6月全國房企國內貸款三年來首次正增長,武漢、成都新房成交量環比漲幅超15%,市場筑底信號明確。
隨著“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速構建,“人房地錢”聯動機制正重塑市場邏輯。鄭州、長沙等人口增長型城市土地供應增加,而收縮型城市轉向存量優化,分化已成必然趨勢。同時“好房子”標準推行(如北京現房質量保證金制度)將倒逼開發商提升品質,61.6%購房者關注的“居住舒適度”從奢侈品變為必需品。
今明兩年將是房產價值重估的關鍵期。持有核心城市更新房、綠色品質房、人口流入區保障房的業主,需把握政策窗口積極優化資產。而對于非優質資產,更應借力補貼通道實現升級——被動等待不如主動重構,在居住價值回歸的時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