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啟動,卻意外觸發鄰國印度的激烈反彈。
藏南地區所謂的印度“首席部長”坎杜公開揚言,中國此舉將危及印度水資源安全,威脅要在聯合國打一場國際官司。
一邊是中國綠色發展的宏圖壯志,一邊是印度的“定時炸彈”恐慌。究竟這場水電風波會否引爆區域對抗?
作為印度所謂“偽阿魯納恰爾邦”負責人,坎杜在7月19日晚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面色嚴肅地宣稱中國水電站是“生態掠奪”,一旦建成將導致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水源枯竭,數百萬印度居民飲用水告急。
他的言辭充滿火藥味:“這不是合作,是單邊行動!中國在上游截流,等于給東印度安上定時炸彈?!?/p>
坎杜呼吁印度中央政府立即向聯合國提交抗議文件,尋求法律干預。
折射出印度在區域事務中的焦慮心態。
坎杜強調中國工程威脅“國家安全”,實際上繞開了水資源共享的國際慣例。
雅魯藏布江下游位于中國西藏林芝市,作為跨境河流源頭,工程規劃本已納入中美水電合作框架下協商多年,2023年中印雙邊水資源工作組成立時,雙方曾承諾避免單邊行動。
工程開工前夕,印度媒體炒作“水源卡脖子”論調,將水資源問題簡化為零和博弈。
坎杜聲稱東印度用水“被掠奪”,卻忽略基本地理事實,布拉馬普特拉河徑流量85%源于降雨和支流,水電站主要通過隧洞引水發電,而非大壩蓄水阻斷流量。
2025年初印度國家水利局報告也承認,中國水電項目可能減少濕季洪水威脅,受益下游生態。
諷刺的是,印度自身在恒河上游建有數十座水壩,卻對中國工程指手畫腳,儼然是一副好自己點燈別人不許燃燭的地緣雙標戲碼。
而且,跨境水資源談判本就是難啃的硬骨頭,缺乏一個真正“說了算”的全球仲裁機構。
更何況雅江水壩這事,要嚴格按照1977年《聯合國水道公約》的條條框框來卡,中國壓根就沒在這公約上簽過字!印度拿著這個本子就想讓中國“認罪”?根本站不住腳。
2024年聯合國水事報告指出,跨境河流爭端在全球范圍激增38%,但像這樣高調威脅“打官司”的案例鮮見,印度此舉猶如踩著紅毯奔向國際舞臺,試圖將問題政治化。
2000年代中國在青藏高原啟動雅魯藏布江支流水電計劃時,印度就咋呼過一輪。2015年中國公布首個雅魯藏布江干流電站規劃,印度的抗議文更是連夜寫好遞出,揚言“可能采取一切措施”。
可喧囂之后,實質性動作何在?往往雷聲過后,滴雨皆無。
即便真走到在聯合國“打官司”那一步,結果恐怕會令印度大失所望。
畢竟民眾焦慮一旦蔓延開來,可能把新德里本可靈活操作的水資源談判通道硬生生燒斷,最后變成作繭自縛,反噬自身國家利益。
視線轉回中國境內,雅魯藏布江工程開工儀式在爭議聲中按計劃推進。
7月19日清早的林芝米林壩址現場,宣布工程正式啟動,該項目是“綠色能源轉型的關鍵一步”,旨在支撐中國2030年碳達峰承諾。
國家發展改革委代表發言時,引用2025年一季度能源數據,重申電力將以外送消納為主,兼顧西藏本地需求,避免擠壓民生資源。
而1且,工程采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如同給河流“開條高速路”,大幅提升發電效率,5座梯級電站聯合運行預計年發電量200億千瓦時。
這相當于為西藏點亮百萬戶家庭燈光,同時減少燃煤消耗1200萬噸。
整個開工環節不到兩小時,中央機關官員、企業專家和中國電建團隊全程參與,展現中國基建的雷厲風行風格。
工程細節背后,藏著對印度擔憂的無聲回應,總投資1.2萬億元的宏大規模,約等于尼泊爾全年GDP總值,卻未涉及大量河流改道或儲水阻斷。
2025年中國水利部發布的可行性報告詳細說明:水電站采用隧洞引水系統,雅魯藏布江主體流向基本不受干擾,避免了下游流量劇變。
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生態脆弱區監測數據顯示,中國方面已在設計階段納入水文共享模型,計劃未來通過中印雙邊機制實時通報數據。
而且,開工儀式中特意提到工程“不以犧牲鄰國利益為代價”,間接呼應坎杜的指控。西藏自治區負責人發言時,笑談當地居民期待工程帶來的就業機會。
可以說,印度輿論渲染“中國威脅”之際,中方卻用數據和行動展示互利愿景,試圖將河流從爭端焦點轉為合作紐帶。
雅魯藏布江工程預計2035年全面投產,其潛在益處或超乎想象:根據中國氣候變化研究機構測算,項目每年減排效應相當于種植400萬公頃森林。
印度若明智選擇談判,可共享水文數據平臺,學習中國智能電網技術。
眼下,中國繼續穩步推進工程,印度在喧囂后或回歸理性,聯合國則可能成為調解舞臺而非戰場。
希望,雅魯藏布江工程的推進,不是區域沖突的導火索,而是揭開全球水電開發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