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不管是四川艦的出現,還是中國即將迎來了三航母時代。
不過中美之間軍事差距還是吸引了不少關注,其中美國在7月10日發布消息兩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交付計劃出現延期。
而近幾年美國在兩棲攻擊艦上也是下了大功夫,反觀中國為了追趕大國,不斷埋頭造航母,難道這里面有什么門道?中國被美國套路了?
中國造船廠的龍門吊下,福建艦巍峨的艦體折射著自主創新的光芒。
從引進改造的遼寧艦,到自主建造的山東艦,再到完全自主設計、全球首創常規動力搭配電磁彈射的福建艦,中國航母工程一步一個腳印,以驚人的效率叩開了三航母時代的大門。
海軍專家張軍社點明關鍵,三艘航母才能形成一艘戰備、一艘訓練、一艘維修的健康輪轉,這是確保大國海權持續存在的基本門檻。
視線轉向美國,這個擁有11艘核動力超級航母的霸主,近年卻將資源大量傾注在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上。現實卻有些尷尬,LHA-8“布干維爾”號因主減速器缺陷與施工人手不足,交付日期從2025年10月推遲至明年8月,總成本額外增加6800萬美元。
后續的LHA-9費盧杰號也被延至2030年交付。
美國海軍無奈地將主因歸結為船廠勞動力短缺及其導致的施工進度不達標,亨廷頓·英格爾斯造船廠則呼吁海軍保持每四年開工一艘的穩定節奏,以維持脆弱的產業工人隊伍和供應鏈。
更深的隱憂藏在戰備狀態里,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2024年底的報告直言不。
美國海軍兩棲艦艇整體戰備率已跌破50%的心理防線,僅有46%。艦況不佳、維護延誤、甚至未達退役年限便提前放棄治療,讓這支力量雪上加霜。
典型如拳師號,2024年4月剛出港部署就因主軸和船舵故障被迫折返,趴窩近三個月。
當中方船臺熱火朝天打造國之重器時,美國造船業正為兩棲艦的延期和低戰備率而苦苦支撐,這截然不同的畫面,是戰略智慧的落差,還是不同棋局下的必然落子?
為何中美海軍在主力艦艇選擇上呈現出如此顯著的溫差?其實也是和航母以及兩棲攻擊艦的類型有著明顯的關系。
航母,是海洋上移動的國土與機場。它龐大的身軀托舉著綿長的飛行甲板,核心戰斗力源于其搭載的各型艦載機。
殲-15戰斗機、固定翼預警機、反潛直升機等機群,賦予航母超強的打擊半徑和立體作戰能力,爭奪制空制海權、超視距打擊敵水面艦艇與潛艇、攻擊沿岸及縱深目標、為整個艦隊撐起空中保護傘。
其價值在于強大的體系作戰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投射,是大國遠洋決戰的終極兵器。
兩棲攻擊艦,則是現代登陸戰的絕對核心。它雖噸位稍遜,卻堪稱“海上瑞士軍刀”。巨大的塢艙能吞吐氣墊登陸艇、兩棲突擊車;寬闊的飛行甲板可運作直升機、垂直/短距起降戰機、傾轉旋翼機。
它能將整支陸戰遠征部隊投送至遙遠的海岸線,執行搶灘登陸、兵力輸送、人道救援等多樣化任務。其優勢在于戰術靈活性和應對中低強度沖突的性價比。
美國著力打造以黃蜂級或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的遠征打擊群,搭配船塢運輸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甚至攻擊核潛艇,形成能獨立執行前沿存在、力量展示、快速干預任務的多功能集群。
這種配置在非全面戰爭的場景下,比動用龐大的航母打擊群更為經濟高效。去年的黎波里號一次演練搭載20架F-35B,其空中打擊能力已直逼中小型航母,充分展現了其作為準航母的潛力。
當美國以準航母姿態強化兩棲艦隊時,中國為何執著于看似更笨重的航母之路?這背后絕非戰略誤判,而是不同起點的必然選擇。
在“福建艦”平直寬闊的飛行甲板下,蘊藏著中國海軍跨越式發展的密碼。作為全球首艘采用常規動力卻配備電磁彈射系統的航空母艦,它一舉突破了前兩艘滑躍起飛航母的關鍵瓶頸。
電磁彈射帶來的革命性優勢清晰可見, 殲-15戰斗機從此能實現滿油滿彈起飛,作戰半徑和打擊威力直線躍升,告別滑躍起飛時對載彈量或燃油量的無奈妥協。
固定翼預警機得以登艦,極大拓展了編隊偵察預警范圍、指揮控制能力和戰場態勢感知水平,這是滑躍航母無法企及的關鍵能力。
電磁彈射系統對無人機上艦更為友好,為未來海空作戰無人化、智能化打開了大門。
海軍研究院研究員張軍社的分析直指核心,電磁彈射技術復雜,調試周期長,但福建艦海試中動力、電力、高速航行、甲板運作、電磁彈射及武器掛載等關鍵系統的表現均達到預期效果,標志著中國掌握了這項尖端科技。
福建艦的入列,標志著人民海軍正式邁入三航母時代。張軍社闡釋了三這個數字的戰略分量,“一艘戰備、一艘訓練、一艘維修的輪換機制得以建立,確保始終有一艘航母處于隨時能戰的部署狀態,這是維持有效海上力量存在的基石。
雙航母編隊已能實現任務無縫銜接;三航母編隊則能形成更強大的聯合作戰能力,甚至可在戰時應急維修后保證雙航母同時出海作戰,其威力絕非簡單的數量疊加。
三艘現代化航母,特別是福建艦的技術突破。
傳遞出中國海軍遠海防衛作戰能力的實質性飛躍,以及御敵于國門之外決心的強大支撐。當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將戰鷹精準推入藍天之時,中國海軍已穩穩駛入一片更為遼闊的戰略深藍。
中國劈波斬浪駛入三航母時代,美國則埋頭強化兩棲攻擊艦隊,這看似迥異的航線,實則是基于各自戰略現實與需求的理性抉擇。
美國依托其遍布全球的基地網絡與十一艘超級航母,兩棲攻擊艦是其維持前沿存在、高效應對區域挑戰的靈活利器。
而起步稍晚的中國,要守護漫長的海岸線與日益拓展的海洋利益,打造以航母為核心的強大遠洋艦隊,建立可靠的海空控制能力,是不容回避的戰略基石。
福建艦全球獨步的常規動力加上電磁彈射組合,絕非盲目追隨,而是立足自身、突破創新的生動寫照。它和遼寧艦、山東艦共同構筑的三航母陣型,為可持續海上力量投送奠定了堅實基礎。
歷史終將證明,大國海權的鍛造,既需洞察他山之石,更需堅守自身坐標。中國海軍正以自主創新的巨筆,在浩瀚深藍中刻下屬于自己的時代航跡,這航跡堅定而清晰,通向一個有能力、有決心守護和平與繁榮的海上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