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中國訪問。
短短幾天時間,阿爾巴尼斯打到了幾座城市,并在行程結束之前,對中國做出了三個重大承諾。
對于中澳關系的友好發展來說,阿爾巴尼斯此訪無疑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但是,對于特朗普來說,恐怕就如遭當頭一棒了......
阿爾巴尼斯訪華
在全球局勢不斷變化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于7月12日至18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這是他擔任總理以來的第二次訪華,也是他在今年5月成功連任后首次踏上中國國土。
事實上,阿爾巴尼斯上任前的中澳關系處于低谷。
前任莫里森政府時期,澳方緊跟美國的反華政策,頻頻在涉華議題上發聲甚至挑釁,導致中澳關系急劇惡化,不少正常的貿易合作和人文交流項目也被迫暫停。
但實際上,中國對于澳大利亞來說,十分重要。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經濟伙伴。
早在十年前,雙方就簽署了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協定,大大推動了雙邊貿易增長。
如今,中國是澳最大貿易對象國,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占比都遠超其他國家。
在教育和旅游領域,中國也是澳最大來源國,每年赴澳的中國游客超過100萬人,中國留學生更是澳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國之間的經貿與人員往來早已形成深度依賴。
為了改善這種局面,阿爾巴尼斯在上任后迅速調整對華政策,采取更加務實、理性、面向合作的外交立場。
他主張以對話代替對抗,逐步修復過去幾年因政治誤判而造成的緊張關系。
在中澳雙方的共同推動下,過去三年,兩國關系實現了從僵持走向穩定的轉變,并開始向正常軌道回歸。
這次訪問恰逢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進入第二個十年,時間點非常關鍵。
出發前,阿爾巴尼斯就表示,此行的重心將放在擴大經濟合作上,同時也將涉及全球與地區事務,以及在貿易、旅游等領域的交流與協作。
在訪問過程中,他頻頻對中方釋放善意信號。
7月14日,他在上海公開表示,澳方高度重視與中國的關系,希望以冷靜、穩定的方式推進雙邊合作,并稱與中國建立建設性關系,完全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在全球格局不斷重塑的今天,澳大利亞顯然意識到,繼續單邊依賴美國并不能解決自身所面臨的經濟結構性問題,反而可能失去一個最關鍵的亞洲合作對象。
阿爾巴尼斯此行,無疑是一次現實主義下的清醒選擇。
阿爾巴尼斯的承諾
此次訪華期間,阿爾巴尼斯總理不僅帶來了誠意,更在關鍵問題上作出了三項重要承諾。
首先,阿爾巴尼斯明確重申澳大利亞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
他表示,澳方將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反對“臺獨”。
第二個承諾,則是對“脫鉤論”的否定。
阿爾巴尼斯明確表示,澳方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
近年來,受地緣政治影響,部分西方國家鼓吹“與中國脫鉤”,甚至試圖以此推動產業鏈轉移和供應鏈重構。
然而,對于以資源出口和國際貿易為經濟命脈的澳大利亞而言,這種脫離現實的路線不僅難以承受,也有可能帶來嚴重的經濟反噬。
因此,澳方此次在中方面前公開承諾“不會脫鉤”,等于打消了中國對其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也向本國企業和投資者釋放了穩定預期。
第三個承諾則具有更強的區域戰略意義。
阿爾巴尼斯表示,在明年中國擔任亞太經合組織(APEC)東道主期間,澳大利亞將作為中國的堅定支持者。
這不僅體現出澳方對中國多邊外交的認可,更是在亞太地區向各國釋放出一個信號:澳大利亞希望推動區域合作。
當前,美國仍在試圖推動“小圈子”經濟聯盟、以關稅手段壓迫區域內國家配合其戰略部署,而澳方此舉等于明確表態,對于亞太各國團結抵御特朗普關稅政策非常重要。
除了阿爾巴尼斯的表態之外,中國也表現出了誠意。
訪問期間,雙方正式簽署了實施和審議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的諒解備忘錄。
這份備忘錄不僅有助于進一步推進雙邊經貿合作,也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兩國政府都希望在既有合作基礎上,深化合作廣度,拓展更多新的合作空間。
有分析指出,這些表態和舉措,無疑對特朗普政府來說是一種打擊。
作為長期將澳大利亞視為“印太戰略”橋頭堡的美國,始終試圖將澳固化在對華強硬陣營中。
但中澳關系的明顯回暖,正在打破這種設想。
一個重要盟友的“回歸理性”,不僅令美方在推動“印太戰略”上的企圖受挫,也讓外界更加意識到,美國主導的霸權式外交正在失去吸引力。
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終究是不得人心的,是必然要失敗的!
參考資料:
推動中澳關系“進一步向前、向好”正當其時——中國青年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