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劉濤 通訊員 段蘇君
夜色中,濟源示范區公安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一行跳動的紅字格外醒目——玉川刑偵大隊辦理的張某盜竊案立案審查期限即將屆滿。法制民警朱芳坤立即撥通電話:“岳隊,您單位辦理的張某盜竊案立案審查期限還有1天,請盡快辦理相關手續!” 這看似平常的一幕,正是濟源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生動注腳。
近日,公安部印發的《關于命名“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的決定》中,濟源市公安局作為全國5個市級公安機關之一位列其中,這是繼2012年、2014年、2016年濟源公安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后第四次獲此殊榮。
在這片孕育愚公移山精神的熱土上,濟源示范區公安局四次榮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創造了行政訴訟十年“零敗訴”、無刑事判決無罪案件和國家賠償案件的法治紀錄,公安執法滿意度持續穩居河南省前列。榮譽背后,蘊藏著怎樣的法治密碼?
制度筑基:織密規范執法的經緯網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您的行為涉嫌尋釁滋事,現口頭傳喚您到公安機關接受詢問......” 一起醉酒滋事警情現場,面對挑釁,沁園派出所民警苗文斌沉穩應對,規范的法言法語,瞬間平息了緊張氣氛。這高效嚴謹的處警,源于濟源公安將執法規范化建設視為破題“金鑰匙”的深刻認知。
制度筑基,規范先行。濟源公安以體系化思維構建了覆蓋全流程、破解疑難癥、強化實操性的立體化規范體系。全流程覆蓋,圍繞“人、案、物、場所、卷宗”等執法核心要素,制定涵蓋警情盯控、受案立案、辦案中心管理等全鏈條執法規范80余部,鋪設清晰統一的操作軌道。精準化指引,針對執法難點、熱點和短板,出臺辦理群體性事件、信用卡犯罪、整治網絡水軍等疑難案件執法標準指引90余部,提升復雜敏感警情處置能力。即時性提示,編發異地辦案協作、“四個一律”、取保候審等執法提示60余期,為一線民警提供及時、具體的操作指南。案例化參考,匯編家暴類、吸毒類等法律適用參考及典型案例300余期,為執法裁量提供生動實踐依據。環環相扣的制度舉措,密織了“規范執法有章可循、安全執法有章必依”的嚴密網絡。同步完善的,是清晰的執法權責體系。科學制定權責清單,精準設置執法崗位,嚴格框定權限、程序、標準與責任邊界,實現“以崗定責、以責管人”的精細化管理。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常見警情處置規范》以圖文并茂形式細致呈現十大類執法場景,民警如同手握“執法寶典”。這種“教科書式執法”模式,配套日清周結月評的“三級盯警”案件管理機制,使全局執法質量穩居全國前列。
監督鑄魂:合成作戰構建大監督格局
2025年3月,濟水派出所處理一起打架警情時,因未及時在系統內立案,被執法監督中心的“異常警情篩查模型”精準捕捉。辦案民警隨即收到法制部門的《執法問題督辦單》。“以前是‘人盯案’,現在是‘數據盯人’。”民警的感慨,道出了監督模式的深刻變革。
濟源公安以深化改革為驅動,在全省率先構建“情報、指揮、勤務、輿情”一體化現代警務機制,創新將執法規范化深度融入其中,打造“情指行”一體化全警合成作戰體系。高標準建設的執法監督中心,是體系的“鷹眼”。該體系以情指聯勤中心為“智慧大腦”,統領綜合案偵中心、執法監督中心、智慧交管中心和科技賦能中心。打破壁壘、整合資源,實現各類打防管控數據平臺全面對接融合,構建情報流、業務流、監督流“三流合一”的智能化監督閉環。
執法監督中心依托智慧法制一體化管理平臺,無縫對接指揮調度系統、警綜平臺及民警4G執法記錄儀。從接處警到案件辦結,執法全鏈條動態在監督中心“一屏盡覽”,實現全景呈現與實時監督。這有效破解了監督分散、滯后難題,為執法規范化注入強勁科技動力,貢獻了提升執法公信力的“濟源樣板”。
成效立竿見影:近兩年,全局受案立案工作呈現“兩升兩降”良好態勢——警情受理率、立案率分別上升2.6%和18.2%,受立案環節信訪舉報及督察投訴分別下降60%、35.8%。
科技賦能:驅動辦案質效雙飛躍
“集約、高效、省力!”這是基層民警對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的普遍評價。“以前在所里辦案,總擔心執法安全問題。現在中心承擔了看管、體檢、送押、就餐等工作,切實為基層減負降壓。”玉泉派出所所長李杰深有感觸。
這場變革的背后,是投資2500萬元建成的智慧執法中樞——4800平方米的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它集案件辦理、財物管理、合成作戰、遠程提訊、價格認證、偵監協作、律師會見、刑事速裁等功能于一體,實現全局刑事、行政案件“一站式”辦理,信息采集、查詢服務、執法辦案、監督管理全流程整合。
配備45名專職民輔警承擔值守、信息采集、看管等輔助工作,保障執法安全,讓辦案民警專注偵查審訊。網安、刑偵等部門協同作戰提升效率;法制部門隨警審核,重大案件提前對接檢法;法制民警全天候在線指導,推動認罪認罰、快速辦理機制落實,兼顧效率與權益。啟用以來,實現執法安全“零事故”。
效率提升顯著:以往派出所辦案,僅往返分局審核、醫院體檢等環節就耗時近5小時。如今,民警帶嫌疑人只進“一扇門”,即可一站式辦妥審查、詢問訊問、審核、體檢等全流程,大幅節省時間和警力。
為民初心:法治溫度照進現實
經偵支隊民警李楠,還有兩個身份——兼職法制員和公職律師。在“萬洋冶煉有限公司”會議室,他正送法上門:“我們不僅要打擊犯罪,更要幫企業防范風險。”這是濟源公安踐行“法治為民”的縮影。全局16名公職律師和經偵支隊通過警企懇談會、搭建“經偵管家服務群”,暢通溝通平臺,今年以來發布預警提示、案例法規100余篇。扎實開展“萬警助萬企”活動,實行“一警一企”包聯幫扶,真正“進企業門、認企業人、理企業事、幫企業忙”。今年已走訪企業1680次,解決問題60個,排查整治風險隱患78個。
街頭巷尾,“教育式執法”讓嚴格與溫情并行。交警晉鋒處理違章時總會多問一句:“您知道這有多危險嗎?”他的手機里存著各類事故案例,隨時播放給群眾看。城區主干路口設置公安警示教育宣傳大屏幕,全天循環播放交通法律法規、交通事故警示案例、安全出行提示等內容。這種執法方式使交通違法復議率逐年下降。數據印證溫暖:亡人事故下降44.74%,涉警投訴下降63%,行政復議減少11.11%,群眾主動配合執法率達95%。
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同樣成效斐然:行政審批項目“一網辦、一站辦”;企業首套印章刻制全免費;戶籍業務“全城通辦”;建成“智慧車管所”提供24小時服務;疑難案件公開聽證。近兩年,群眾贈送錦旗數量年均增長37%,投訴量下降41%。這“一升一降”,正是“規范執法就是最好服務”的生動踐行。
創新驅動:法治素養的永續攀登
在濟源公安,創新是驅動法治素養躍升的核心引擎。每周四晚的“公安大講堂”座無虛席,法制支隊支隊長深入剖析《公安機關跨省涉企犯罪案件管轄規定》,臺下民警專注記錄——這只是其創新構建的“法治素養提升培訓”體系的一角。
濟源公安突破傳統培訓模式,打造民警輪訓、精準專業培訓與實戰應用深度融合的立體化機制。不僅“請進來”系統教學,更創新“送教下基層”,將法治資源直達一線;推行民警旁聽庭審制度,在真實司法場景中深化理解。近兩年,通過90余期輪訓覆蓋4800余人次,全警在現場處置、執法辦案、執法說理、輿情引導、群眾工作等關鍵能力上實現系統性提升。
考核激勵創新構建“網上學法+每月抽考”智慧賦能平臺,執法資格認證體系成果豐碩——執法執勤崗位民警100%通過基本級,更培育出12名高級執法資格精英民警、30名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獲得者,標志著隊伍法治內核的蛻變。今年3月啟動的百日“法言法語規范使用比武競賽活動”通過創新競賽機制,淬煉法治真功夫,鍛造執法真本領,將全局執法規范化建設推向新高度。
巍巍王屋山見證忠誠初心,源源濟水河奔涌法治激情。站在四次榮膺“國字號”榮譽的新起點,濟源公安的法治建設宏圖正向著未來延伸探索。從法言法語的基礎錘煉到智慧執法的創新實踐,從制度建設的嚴謹規范到為民服務的溫情傳遞,濟源公安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每起案件、每次執法中鐫刻公平正義。當陽光穿透薄霧照耀警徽,這份對法治的堅定守護,正溫暖著濟源大地的每個角落,照亮法治公安建設的壯闊征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