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幾天,中國飲料行業巨頭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的遺產問題,因一場涉及340億元人民幣的跨國訴訟,成為輿論風暴中心。
三名自稱宗慶后非婚生子女的美國籍子女——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將現任娃哈哈董事長宗馥莉告上法庭,要求分割巨額信托資產與股權。這場豪門爭產戰,不僅撕開了宗氏家族的隱秘面紗,更將娃哈哈的未來推向未知。
7月13日,香港高等法院第23號法庭內,三份起訴書將宗馥莉推上被告席。原告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要求凍結宗馥莉名下匯豐銀行賬戶內18億美元資產,并追索父親生前承諾的21億美元信托權益。
同時,三人在杭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確權之訴,主張分割宗慶后持有的娃哈哈集團29.4%股權,按當前市值計算價值超200億元人民幣。這場訴訟的核心,是一筆涉及家族信托與股權的巨額資產。
原告方聲稱,宗慶后于2003年指示下屬在香港匯豐銀行設立三只獨立信托,每只7億美元,受益人分別為三名子女。截至2024年初,賬戶余額約18億美元,但已有110萬美元被轉出。他們指控宗馥莉擅自轉移資金,要求其履行父親遺囑,支付利息并賠償損失。而宗馥莉的律師團隊則反駁稱,涉案賬戶資金實為娃哈哈東南亞市場拓展儲備金,110萬美元轉賬系支付越南工廠設備尾款,有完整合同及發票佐證。
這場訴訟的焦點,在于三名原告是否為宗慶后的非婚生子女。原告律師提交了宗繼昌1989年出生證明及DNA比對申請,試圖證明其與宗慶后的血緣關系。據公開資料,三人母親杜建英是娃哈哈創始期高管,比宗慶后小21歲。1991年,杜建英放棄國企干部身份加入娃哈哈,后擔任集團黨委書記,參與兼并杭州罐頭廠等重大事件。2008年后,她離職創業,名下關聯企業超百家,涵蓋生物醫藥、投資等領域。
原告方聲稱,宗慶后晚年曾在私人場合承認三名子女的宗氏血脈,并口頭承諾不會虧待他們。然而,宗馥莉的律師團隊援引《信托法》第8條“設立信托應當采取書面形式”,質疑原告未能提供宗慶后簽署的正式文件。更關鍵的是,宗慶后2020年簽署的遺囑副本中明確寫道:“本人所有境外資產均由獨女宗馥莉繼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張任何權利。”遺囑見證人包括娃哈哈集團副總裁潘家杰、財務總監方強等核心高管,但無任何家族成員在場。
這場訴訟對宗馥莉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自2024年接任董事長以來,她已面臨多重挑戰:2024年7月,匿名舉報指控她通過宏勝集團轉移娃哈哈訂單,掏空國有資產,導致杭州市國資委介入調查,娃哈哈股價單日暴跌12%;12省經銷商倒戈,華北市場份額一度跌破5%;親叔叔宗澤后另立山頭,推出山寨產品“宗師傅”搶奪市場。
盡管2025年一季度娃哈哈營收飆升至700億元,同比激增36.7%,但家族內斗已開始影響企業運營。據全國工商聯飲料業商會調研,訴訟爆發后,已有3家省級代理商暫停進貨,擔心“股權變動影響供貨穩定性”。更深的隱患在于代際價值觀沖突:宗馥莉堅守父親“不上市”原則,而原告子女們的成長軌跡已脫離傳統實業軌道——宗繼昌在美國從事金融投資,宗婕莉經營跨境電商,宗繼盛專注于科技創業。
這場訴訟涉及復雜的跨境法律適用問題。香港法院需依據普通法判斷信托有效性,而內地法院則要審查股權登記的合法性。根據《民法典》規定,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繼承權,但宗馥莉律師指出,宗慶后生前已通過家族信托、離岸公司等工具完成資產隔離,其直接持有的娃哈哈股權均登記在施幼珍名下,三名非婚生子女無權主張。
更深的憂慮在于品牌形象。消費者對娃哈哈的信任,部分源于宗慶后塑造的“勤懇實業家”形象。私生子傳聞與爭產風波,可能動搖這種情感聯結。無論結果如何,這場訴訟已動搖了宗慶后精心構筑的“家文化”堡壘。
宗慶后遺產案深刻揭示了離岸資產與“抽屜協議”的巨大隱患。若2003年的承諾輔以嚴謹的書面信托文件并完成公證,今日兄弟姐妹鬩墻、對簿公堂的悲劇或可避免。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更是財富代際傳承的穩定錨。
這場340億遺產爭奪戰,不僅是一場法律攻防戰,更是一場關于家族倫理、企業治理與財富傳承的深刻反思。當血脈與財富糾纏,宗馥莉能否如父親當年般力挽狂瀾?答案仍在未知中沉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