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歌劇研究會與奧地利(歐洲)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協會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承辦的“2025中國戲演出季”暨中國戲(劇種)國際展演活動再一次在歐洲開展。作為該系列活動的第二部展演劇目,經典桂劇《人面桃花》不僅在劇院獻上精彩演出,更以多場快閃活動拉近與歐洲民眾的距離,先后登陸奧地利維也納與意大利多地,用婉轉唱腔、靈動身段與鮮活互動,為歐洲觀眾鋪展一幅兼具東方韻味與人文溫度的藝術長卷。
維也納:中奧嘉賓共賞桃花意,美泉宮前童趣互動暖人心
7月的維也納,藝術氣息如多瑙河般流淌。7月11日17:00,美泉宮的草坪上早已洋溢著歡聲笑語。一場別開生面的快閃活動率先登場:演員們化身 “戲曲老師”,為當地小朋友畫起簡易的戲曲妝容 —— 彎彎的柳葉眉、點點的胭脂紅,孩子們對著小鏡子眨著眼睛,好奇地觸摸臉上的油彩,不時發出驚喜的歡呼。傍晚時分,民族服飾秀接力上演,靈動閃耀的頭飾與色彩絢麗的裙擺在夕陽下流轉生輝,路過的游客紛紛駐足,不少家長舉起孩子讓他們依偎在演員身邊合影,快門聲與贊嘆聲交織成一片。
7月12日19:00,MuTh 劇院內座無虛席,《人面桃花》的首場演出在此拉開帷幕。隨著鑼鼓聲起,桃花仙子們手持桃花扇登場,序幕唱段剛落,便引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7月13日15:00 的第二場演出更添文化交融的深意。中國駐奧地利大使亓玫,維也納州/市議會前議長、(歐洲)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協會榮譽主席恩斯特?沃勒等中奧嘉賓與現場觀眾共同沉浸在這場藝術盛宴中。
意大利:西方老劇院的東方詩韻,古堡廣場間綻放民族魅力
離開維也納,《人面桃花》的腳步繼續向南,在意大利的夏夜綻放別樣光彩。7月14日,斯福爾扎古堡的石墻下,演員們身著民族服飾款款走來,裙擺掃過古老的磚石地面,仿佛一場穿越時空的邂逅。過往的行人紛紛停下腳步,不少人主動走上前與演員合影,有人還特意整理衣襟,想讓自己與這美麗的東方服飾更和諧地出現在同一張照片里。隨后,米蘭大教堂前的快閃同樣引發熱潮,哥特式建筑的尖頂與中國服飾的流蘇相映成趣,游客們排起小隊伍等待合影,用手勢比劃著 “太美了”。
7月15日,維羅納的領主廣場上,“崔護”與“杜宜春”由廣場兩頭向彼此奔赴,二人共持一枝桃花向觀眾們走來,由此拉開了這一次的民族服飾快閃。圍觀的當地居民笑著說:“這些衣服像會講故事一樣,讓廣場突然變得更有活力了。”不少路人被吸引,紛紛上前與演員并肩而立,記錄下這跨越地域的美好瞬間。
7月16日21:15,卡薩爾馬焦雷劇院內燈火璀璨。這座始建于1782年的古老劇院,見證過無數歐洲經典歌劇的輝煌,而當桂劇《人面桃花》的水袖在舞臺上劃出優美弧線時,百年時光仿佛在此刻交融。斑駁的壁畫與精致的戲服相映,歐洲的歌劇傳統與中國的戲曲美學在同一空間碰撞,讓觀眾在歷史的厚重感中,感受到東方藝術的細膩靈動。卡薩爾馬喬雷文化局局長Marco Micolo、克雷莫納-曼托瓦-帕維亞商會代表Ilaria Casadei以及卡薩爾馬喬雷國際音樂節主席 Angelo Porzani也在當晚前來觀看演出。
7月17日21:00,克雷莫納菲洛劇院的演出同樣座無虛席。克雷莫納-曼托瓦-帕維亞商會代表 Ilaria Casadei再次來到現場,與意大利工匠總聯合會克雷莫納分會主席Stefano Trabucchi一同欣賞演出。建立于1807年的菲洛劇院,以其獨特的聲學設計聞名,當桂劇演員清亮的唱腔穿透劇場,與古老建筑的回聲共鳴,恰似一場跨越兩個世紀的對話。當地觀眾在散場后難掩激動:“雖然聽不懂唱詞,但演員的眼神和動作講述了一個關于思念與重逢的動人故事,這就是藝術的共通語言。”
從維也納美泉宮的童趣互動到意大利古堡廣場的服飾盛宴,從劇院內的專注聆聽到街頭巷尾的熱情參與,桂劇《人面桃花》以“2025中國戲演出季”為橋梁,讓歐洲觀眾在粉墨春秋與鮮活互動中,全方位讀懂中國文化的深情與活力。
8月2日,由昆山當代昆劇院帶來的經典昆曲《西廂記》將繼續在奧地利維也納及意大利克雷莫納和克雷馬上演。“2025中國戲演出季”系列活動一直延續到今年11月份,越劇、揚劇、秦腔、錫劇和淮劇將陸續呈現在歐洲觀眾面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