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肥西縣龍咀村的田間,羅元平弓著腰勞作。皮膚黝黑,雙手粗糙,身后是翻新的紅磚房和曬滿的稻谷。這個 48 年都平凡的農民,曾因一張酷似普京的臉,被世界矚目。
1963 年,羅元平出生在安徽農村。淺色頭發、深陷眼窩、高挺鼻梁,讓他成村里 “異類”。孩子們叫他 “紅毛”,12 歲就輟學打工。母親臨終前攥著他的手說:“你這長相,怕是討不到媳婦了。”
母親的話一語中的。因外貌和貧困,羅元平年過四旬仍是單身。他以為會平凡一輩子,沒料到這張臉會成為改寫命運的鑰匙。
2011 年,安徽記者偶然拍下他的照片,發現他與普京驚人相似。報道一出,網友驚呼 “撞臉總統”,視頻平臺被相關剪輯刷屏。
山東衛視《我的娜塔莎》劇組邀他參加首映禮。西裝革履的他,竟被俄羅斯演員伊莉莎誤認為 “普京本人”。這場烏龍讓他登上英國《每日電訊報》頭版,標題調侃:“中國藏著普京的雙胞胎兄弟”。
媒體與網絡發酵下,羅元平成熱門人物。他不再是臉朝黃土的農民,成了西裝革履、有冷峻氣質的 “中國普京”。
2013 年,俄羅斯電視臺邀他錄綜藝,他在俄羅斯迅速走紅。富婆娜塔莉亞看節目后公開示愛,追到合肥說:“跟我回俄羅斯,你馬上就是億萬富翁!”
面對能解決單身與貧困的誘惑,羅元平拒絕了。他擔心對方愛的是 “普京替身”,也抗拒 “倒插門”。娜塔莉亞最后在機場留下鉆石項鏈,黯然離去。
走紅后,羅元平常參加商演。出場費從 5000 元飆升至 1.5 萬元。他翻新老屋、買摩托車,還說 “想娶媳婦”。
可短視頻興起后,他因 “不會直播” 淡出。記者采訪時,他正扛鐵鍬在工地搬磚:“錢賺夠了,該還回地里了。”
如今,他在合肥高新區空調廠打工,偶爾參加商演,總收入不及巔峰時一場演出。
羅元平的經歷,藏著草根網紅的生存法則。他不懂流量運營,拒絕簽約經紀公司,商演收入全用在翻修祖宅。
網友嘲笑他 “浪費天賦”,他指著田間新秧苗說:“種地和當明星,都是養活自己的命。”
年齡增長,他和普京的容顏差距拉大。村里人仍叫他 “總統”,他卻更愛聽 “老羅”。農民的質樸,讓他忘不掉傳統生活。
他的爆紅,是互聯網時代的消費奇觀。網友 P 圖惡搞,媒體炒 “中俄兄弟” 故事,平臺用 “撞臉梗” 收割流量。
歸于平靜后才有人發現:狂歡背后,是一個農民用一生詮釋的 “存在主義”。網絡炒出的異相,終要回歸真實,被土地滋養。
當今短視頻和草根網紅充斥,羅元平像股清流。他拒絕簽約 MCN,對直播帶貨敬而遠之,甚至刪光社交賬號。
他對 “人設” 很清醒:“我就是個種地的,演完戲還得回家喂雞。” 在他心里,真實生活比虛擬繁華珍貴。
他用最原始的方式,守護著 “真實” 的尊嚴。這在短視頻泛濫的年代,難能可貴。
羅元平的故事像面鏡子,照出草根在時代浪潮中的掙扎與覺醒。他因異相得關注,又因清醒回歸平凡。
當我們嘲笑 “撞臉梗” 荒誕時,該思考:被流量裹挾的普通人,需要怎樣的生存尊嚴?
合肥田間地頭,羅元平用鋤頭書寫答案:土地不會辜負耕耘者,流量終將歸于塵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