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殖的惡性疾病,是血液系統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記者從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獲悉,該院血液內科近日成功為一名72歲高齡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完成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術,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并順利出院。
病例介紹
無明顯誘因出現口周麻木
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
據介紹,患者李先生2024年9月在外地探親時,無明顯誘因出現口周麻木,在外院進行了頭顱MRI檢查顯示左側顳枕部顱骨骨質破壞軟組織腫塊,提示惡性腫瘤轉移可能,建議行顱腦腫塊切除術。
同年10月,李先生到中山五院就診,并進一步完善顱腦增強MRI復查,發現除原發部位腫塊外,還合并全身多發骨質破壞。經多學科專家會診后,血液內科團隊結合臨床表現與檢查結果,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于老年人,因其起病隱匿,常以血鈣增高、腎功能損害、貧血、骨病及繼發淀粉樣變性等為主要表現,容易誤診。中山五院血液內科副主任徐景勃介紹,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通過患者自身健康的血液干細胞進行骨髓重建,具有無需配型、排斥反應少、并發癥可控等特點。
徐景勃表示:“該患者身體機能弱、移植風險高,對醫療團隊的診療方案、圍手術期護理及并發癥防控均是嚴峻考驗。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后血象恢復所需的時間短,能夠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可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與患者、家屬協商后,決定為其進行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
治療過程
開展骨髓形態學、遺傳學等檢查
制定個體化骨髓瘤誘導化療方案
確認開展手術后,中山五院血液內科醫生湯美雯為患者快速完善骨髓形態學、遺傳學等精準檢查,很快明確了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和危險分層,隨后與陳楠副主任醫師團隊制定了個體化的骨髓瘤誘導化療方案。
治療前后對比。
經過醫護人員4個月的照料,李先生的骨髓瘤完全緩解,并順利完成了外周血干細胞的采集。經過規范化治療,李先生各項指標恢復至正常水平,術后第21天順利出倉。據悉,這是目前該院造血干細胞移植病例中最高齡者。
徐景勃表示:“本次成功移植,標志著我院血液內科移植團隊在高齡血液疾病治療領域邁出關鍵一步,突破了傳統認知中‘高齡禁區’。”
“珠海大健事” 欄目出品
統籌:南都記者 王靖豪
課題組成員:張景淞 曾奎達 韋銳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