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2022年2月,俄烏戰爭剛剛爆發之際,幾乎無人對澤連斯基抱有希望。
即便是這場沖突背后的主導者美國,起初也建議澤連斯基放棄抵抗,盡快撤離。
然而,這位被外界戲稱為“演員總統”的人卻出人意料地選擇堅守,拒絕逃離,從而將一場原本可能迅速結束的戰爭拖入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但三年多過去,澤連斯基或許正面臨一個嚴峻的現實:被本國政界逼出總統府,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逆天改命
人們常常譏諷澤連斯基是西方的提線木偶,是靠表演上位的滑稽人物。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不妨回顧一下2022年2月戰爭爆發前后,他所面臨的復雜局勢。
首先,戰爭爆發前,美國確實收到了來自俄羅斯情報部門的明確預警。
原來,俄羅斯內部一些情報人員曾私吞用于收買烏克蘭官員的資金,在得知普京即將發動戰爭后,為避免自身罪行暴露,轉而將情報泄露給拜登政府,希望借此施壓普京,阻止戰爭爆發。
美國對此高度重視,并在戰爭爆發前嘗試與歐洲國家一道與俄羅斯溝通。
甚至在戰爭爆發前一周,法國總統馬克龍還專程與普京會面,宣稱自己為歐洲帶來了“兩代人的和平”。
可就在2月24日,戰爭還是爆發了,馬克龍的豪言成了笑話。
戰爭爆發后,各國又采取了哪些行動?
美國與英國幾乎同步行動,勸說澤連斯基撤離基輔,組建流亡政府。
其他大國也紛紛表態,展現各自立場。
日本向烏克蘭提供了1億美元援助,韓國則捐贈了1000萬美元,最慷慨的是意大利,拿出1.1億美元;德國送來了5000頂軍用頭盔,中國則運送了大量奶粉、帳篷、棉衣、睡袋等物資,堅持和平解決爭端。
印度也送去了藥品,而最令烏克蘭感動的是加拿大,不僅提供1億加元援助,還支援了2000枚火箭彈。
波蘭起初暗中提供武器,但當美國宣稱波蘭將提供戰斗機時,波蘭政府立刻辟謠,生怕引發誤會。
這就是戰爭爆發第一周,全球主要國家的態度。
沒有人相信烏克蘭能贏,也沒有人愿意為它承擔與俄羅斯對抗的風險。
所有人都預測,澤連斯基要么逃亡,要么被俘。
然而,他卻選擇堅守基輔,死戰不退!
更出人意料的是,俄羅斯在初期攻勢受挫后,接連遭遇烏克蘭的反擊。
4月14日,烏克蘭擊沉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巡洋艦,歐美開始意識到,烏克蘭可能成為俄羅斯的“阿富汗”。
三個月后,烏克蘭終于獲得關鍵援助,成功將俄羅斯拖入戰爭泥潭。
在持續三年多的戰爭中,烏克蘭不僅于2024年8月反攻至俄羅斯本土庫爾斯克州,迫使俄羅斯打起“衛國戰爭”。
今年6月初,烏克蘭還發動“蛛網行動”,潛行4000多公里,在俄后方實施爆破,讓俄空天軍淪為笑柄。
可以說,這場戰爭打到現在,已無人敢輕視澤連斯基。
他以一己之力扭轉局勢,真可謂“勝天半子”。
可惜,人力終有極限。
二,時運不濟
古人云:“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雖然烏克蘭的國際地位是靠戰斗打出來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若無西方援助,它根本撐不過三年。
這也是為何,澤連斯基更關注國際援助而非戰場本身。
畢竟戰爭開銷巨大,烏克蘭那點財政儲備,能撐多久?
盡管他四處求助的畫面顯得有些狼狽,但確實拿到了資金。
當然,援助中也有不少水分。
例如美國國會批準了超過1700億美元援助,但烏克蘭實際到賬不到800億,其余部分則被用于其他用途。
即便如此,西方援助仍是烏克蘭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但這筆錢也并非白拿。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曾強硬要求烏克蘭償還援助資金,甚至提出以烏克蘭價值3萬億至7萬億美元的礦產作為擔保。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不僅拒絕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反而要求澤連斯基按照普京的條件行事:割地、求和、下臺。
于是,今年2月底,澤連斯基與特朗普在白宮公開對峙。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烏克蘭將被拋棄,澤連斯基也無牌可打。
但他再次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5月底,烏克蘭無人機幾乎在邊境刺殺普京。
6月1日,“蛛網行動”震驚全球。
澤連斯基再次向世界展示烏克蘭仍有戰斗力,從而贏得了歐洲的繼續支持。
就連特朗普也難以忽視這一現實。
更重要的是,他意識到戰爭不能結束,否則就無法繼續從歐洲賺取軍火利潤。
至于對普京的承諾?
懂王才不在乎。
于是,從5月起,特朗普對俄烏戰爭的態度發生重大轉變。
6月下旬,北約海牙峰會決定將軍費提升至GDP的5%。
不用說,這些新增軍費中,有相當一部分用于采購美國武器。
僅俄烏戰爭爆發后,歐洲對美國武器的依賴度已達43%。
這可都是真金白銀。
隨后,特朗普又提出“重新武裝烏克蘭計劃”,其中包括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但費用由歐洲承擔。
美國可謂大賺。
當然,特朗普的意圖不止是賺錢。
他正通過這些手段重新掌控俄烏局勢,甚至直接干預烏克蘭政局。
比如,讓澤連斯基下臺。
近日,美國媒體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對烏克蘭實施政權更迭,澤連斯基可能被驅逐,不排除動用武力。” 并計劃由前烏克蘭總司令扎盧日內接任。
也就是說,三年多過去,澤連斯基也許終將面臨逃亡命運。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
三,澤連斯基為何非走不可?
可以肯定的是,讓澤連斯基下臺,是特朗普醞釀已久的想法。
早在今年2月,當特朗普首次介入俄烏沖突調解時,就已考慮讓澤連斯基“退休”至法國,并由自己與普京單獨會談結束戰爭。
除了特朗普,普京也希望澤連斯基下臺。
今年6月2日,俄羅斯提出的和平備忘錄中明確表示,俄烏和平談判的前提是澤連斯基必須下臺。
換言之,美俄已就澤連斯基的去留達成共識,只是具體條件尚未談妥。
也許有人會問:那歐洲呢?歐洲對此有何看法?
對此,特朗普的態度很明確:他們的意見不重要。
作為美國的盟友,歐洲應服從美國的主導。
當然,俄羅斯想趕走澤連斯基可以理解,畢竟他太強硬,讓俄羅斯吃了不少苦頭。
那特朗普為何對澤連斯基如此敵視?
第一,立場相悖。
澤連斯基是拜登一手扶持的“民主象征”,并與拜登家族關系密切。
拜登之子亨特更是在烏克蘭獲利頗豐。
因此,特朗普曾多次與澤連斯基發生沖突,試圖揭露拜登家族的黑料。
以特朗普的性格,有仇必報是他的風格。
如果最終是民主黨支持的澤連斯基解決了俄烏戰爭,那特朗普的臉往哪擱?
這份功勞必須屬于懂王。
第二,澤連斯基過于強硬,難以操控。
對于希望結束戰爭、進行談判的特朗普和普京而言,澤連斯基的“硬骨頭”讓他們難以推進計劃。
因此,他們都希望換一個更聽話的人上臺,以便在后續談判中獲取更大利益。
至于澤連斯基?
政治場上,卸磨殺驢從來都是常態。
結語:
一流國家是棋手,二流國家是棋子,三流國家是棋盤。
遺憾的是,烏克蘭只能成為棋盤與棋子,無法主導自己的命運。
無論西方或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獲得什么,烏克蘭都已付出慘重代價。
文章信息來源:
中國新聞網:“特朗普可能流放澤連斯基”
中國基金報:爆料:特朗普可能流放澤連斯基
搜狐網:俄烏決戰在即,特朗普突變臉:流放澤連斯基!留給烏的時間不多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