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邊看似簡單的掃碼贈禮,實則爭議頗多。7月20日,江蘇南通一名家長發帖反映,當地有商鋪以“掃碼送禮物”為幌子,誘導未成年人參與“先下單再全額退還所付金額”的刷單交易,質疑商家利用小孩的單純實施違法操作。21日,涉事花店負責人回應上游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否認是刷單行為,稱該活動是美團組織的,且已經當事人同意。同日,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表示,此行為肯定不被允許,相關處室已介入開展調查。
賬單顯示,涉事小孩的手機在美團下單后,對方按原金額退還了 網絡圖
涉事家長發帖稱,一周前自己的女兒和同學在當地永旺夢樂城商場遇到了某花店的地推工作人員。該家長稱,兩名小孩均是未成年人,對刷單行為毫無概念,地推人員在家長缺席的情況下直接操作孩子的手機完成了兩單“虛假交易”。
家長曬出的記錄顯示,7月13日的微信賬單出現了兩筆美團訂單扣款,分別為52元和69元。隨后的三分鐘內,又分兩筆返還了與訂單相同的金額。
“兩個訂單商家一個是花店,一個是電腦維修店,是以外賣的形式下單的。”該家長稱,商家在小孩掃碼后的確送了禮物,一把印滿了廣告的小扇子,路上就被小孩扔掉了。“孩子根本不想要(扇子),她就是因為臉皮薄不好拒絕對方的掃碼請求。”該家長認為,孩子的單純不應該被利用。
針對家長反映的事情,涉事花店負責人回應稱,其雇傭的地推人員確實以掃碼送禮的方式接觸了兩位學生。“但沒有強迫,可能是地推人員比較熱情,小朋友也很善良,是在小朋友同意的情況下完成操作的,我們也送了對方扇子。”該負責人強調,此行為并非刷單,而是參加美團的“小袋鼠”推廣活動。“受餓了么、京東外賣大戰影響,店里每天有10單的推廣量,需要顧客在店鋪內下單有小袋鼠標簽的商品。”她解釋,整個過程未收取孩子一分錢,后續也會叮囑地推人員不再找未成年人,也不再操作對方的手機。
家長對此解釋并不認同。“轉賬記錄就是刷單的最好的證明。商家在跟我電話溝通時也親口承認了,要‘做做數據’。”
家長與商家在網上溝通 網絡圖
此類推廣行為是否涉及刷單,截至記者發稿,美團方面暫無回應。21日,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明確向記者表示,涉事商家的行為肯定不被允許。“不應該這么做。但具體違反了哪條法律法規,需要相關處室的工作人員介入后進行詳細調查。”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隨著線上消費的普及,有部分商家為提升店鋪排名、營造熱銷假象,常通過地推方式尋找“刷手”,而防范意識較弱的未成年人、老年人往往成為其目標。今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部署行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其中明確提到,組織“刷單水軍”虛構網店交易額,誤導消費者屬于典型的違法違規行為。
相關新聞
真是瘋了。可以說,全世界都看得目瞪口呆。
今天早上,看到嘉和一品創始人劉京京女士在社交平臺上的吶喊:
瘋狂的外賣大戰,愈演愈烈!
補貼,究竟是平臺的讓利?
還是對商家的血腥掠奪?
又有誰了解實體商家,正在被裹挾,慢性死亡?
補貼大戰背后,到底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心酸?
讀來觸目驚心。
大背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當下“中國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補貼戰”。
確實夠瘋狂,這肯定是當今世界正在進行的最慘烈的一場商戰。
數據是枯燥的,但數據很說明問題。
今年4月,京東宣布投入100億現金補貼,開啟外賣大戰。20天后,餓了么跟進,也投入100億現金。3個月后,阿里跟進,再加500億。隨后,京東繼續,又是100億。
至此,兩大電商平臺,共計宣布投入補貼超800億元。
而據統計,上半年,全國各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也才4920億元。這意味著,僅在外賣這一個賽道上,這兩家平臺公司,就投入了全國各行業出海總投入的20%左右。
外賣是美團的主戰場。面對市場的新情況,美團隨后也應戰,投入肯定也不會小,7月5日、7月12日,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量,分別突破1.2億、1.5億,兩次突破歷史峰值。
很繁榮?
錯了!
恰恰相反,只有瘋狂。
外賣大戰,刺激的是大量非理性消費。
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回應“外賣大戰”時就說:整個即時零售的市場總量,從年初的日均1億單翻至7月12日的2.5億單,其中絕大部分是泡沫。
大量都是低價單,很多是應激消費,堂食也幾乎廢了。
外賣平臺開啟補貼大戰
用劉京京女士的話說,商家不參加補貼活動,就沒有流量,顧客看不到你,當然就不可能有訂單;而被迫參加了,來的又是賠本賺吆喝的羊毛單,員工快累趴了,餐廳也快賠干了。
更關鍵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超低單背后,是商家和平臺承擔,商家能承擔到什么時候?還剩多少人會去堂食吃飯?
什么是卷?
這應該就是卷!
當然從消費者角度看,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還是挺不錯的。但過去幾年,我們看過多少次補貼大戰,每次轟轟烈烈,但大戰過后,消費者又真正得到多少?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幾乎每一輪燒錢之后,都是新的漲價。
最后,怎么看?
我還是粗淺三點吧。
第一,太瘋狂了。
市場競爭是好事,激烈競爭中才能有進步;但無序的市場競爭,最后必定是一地雞毛。
幾方大戰,相互沖單,數據很好看,但結果呢?
“只漲奶茶訂單,不漲正餐訂單”!
那這根本就不是正常增長,給平臺、商家、騎手都帶來壓力,長期看,也有損消費者利益。
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所言,超低價或許一時讓消費者得利、商家漲單、騎手增收。但必須正視,“爆單”效應造成的是非理性消費、客單利潤攤薄,騎手疲于奔命、影響商品與配送服務質量。
這不是競爭,這就是內卷,也讓全世界看笑話。
最終,全行業的利潤減少,參戰的平臺,也會被反噬。
第二,請提高技術含量。
京東、阿里、美團,都是讓人尊敬的互聯網巨頭。
現在,陷入這場前所未有的混戰,當然,也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謀劃。
畢竟,雖然瘋狂,幾百億幾百億的真金白銀,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以美團為例,我看到,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就說,美團不愿參與內卷、也反對內卷,但為了自保不得不反擊。“別人用非理性的方式沖擊你,你被迫反擊。如果在主營業務上我們不參與的話,連轉AI的機會也沒有了。”
他也呼吁,行業應該回歸理性,希望社會各界能夠一起討論和反思,這種沖單到底對社會有沒有正面影響,對整個產業持續發展有沒有意義。
本質上說,這場外賣大戰,爭奪的是市場份額,是流量入口,覬覦的是更大的利潤空間。
但中國互聯網發展到今天,還是這樣低級的套路,讓人大跌眼鏡。
畢竟,向下“卷”價格,沒有贏家。向上“卷”創新,才有未來。
用央媒的話說,互聯網企業有創新基因,最應打開眼界,追求更高遠目標。
圖為正在送餐的外賣員
第三,荒唐一幕該停止了。
如果一定要從積極角度看,那這種激烈競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的活力,中國市場的廣闊。
從某種程度上說,只要你足夠努力,總有一席之地,甚至打下一片江山。
但這樣極度的卷,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明確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這樣的瘋狂一幕,還是快點結束吧。
我看到,有朋友就開玩笑說:
三大平臺年初都說要ALL IN AI。
現在都成了ALL IN 外賣。
為什么呢?
因為外賣(WAIMAI)里,就包含了兩個AI。
當然,也有朋友痛心疾首:
你看看,外國企業在AII IN AI,
我們倒好,都在ALL IN WAIMA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