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發布2025年本科批次投檔線及征集志愿的情況,數據顯示多所民辦高校招生遇冷。
?廣東
7月19日,廣東省普通高考本科批次投檔情況出爐,據南方日報統計,全省23所民辦本科高校中,14所民辦高校未招滿(61%),總缺額超過2.5萬人。
歷史類錄取中,湛江科技學院計劃招生2166人,實際投檔297人,未招滿比例達86%。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計劃招生2136人、實際投檔1086人,廣州工商學院計劃招生1856人、實際投檔818人,缺額均超千人。
物理類方面,湛江科技學院缺額4468人、廣東理工學院缺額3746人,此外,廣州華立學院、廣州工商學院、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和廣州華商學院缺額均超過千人。
媒體分析稱,部分學校招生挑戰較為嚴峻,招生空間受地域制約明顯,與珠三角城市高校形成對比,需通過專業優化、產教融合提升吸引力。
?湖南
近日湖南公布2025本科批第一次投檔分數線,據了解,投檔線為空的表示該院校專業組線上生源不足。統計數據顯示,共有111所高校在湖南省出現了“生源不足”的情況,涉及77所民辦高校。
其中,海南某高校共有8個專業組生源不足,此外某經濟學院、某外國語學院分別有7個、6個專業組生源不足。
?北京
北京市教育考試院21日公布本科普通批征集計劃,統計數據顯示共有46所高校,其中民辦高校29所。(注:一般高校參與征集志愿是由于招生計劃未完成,也有高校屬于新增招生計劃)
本次征集志愿招生計劃1938人,其中民辦招生1876人,占比97%。其中,某科技學院(583人)、某管理學院(407人)缺額人數較多。對比其在北京的計劃招生數,2所高校的缺額比例超過60%,分別為81%、69%。
此外麥可思研究還梳理了北京民辦本科未錄滿專業的具體情況,其中缺額人數較多的專業分別是財務管理(195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76人)、酒店管理(167人)、會計學(139人)、人工智能(93人)。(注:高校招生缺額原因復雜,缺額專業不等同于劣勢專業,數據僅供參考)
受院校區位影響,或辦學質量、辦學特色、口碑的影響,一些民辦高校招生每況愈下,招生計劃完不成、被錄取的學生報到率也不高。對此,教育學者熊丙奇評價道,民辦高校單靠能授予全日制文憑、學歷已經難以吸引考生。
“民辦招生遇冷”不少網友歸因為出生人數降低,適齡人口減少。生源危機確實存在,然而尚未蔓延到高等教育領域。從數據來看,我國自2016年迎來出生人口小高峰(1883萬)后連年走低,到2023銳減到902萬。2016年這批學生尚在小學階段,更遑論生于2016年之后“人口萎縮”時代的人群了。教育部副部長王光彥表示,根據預測,高等教育學齡人口在2032年之前將持續增加。
這也意味著高教領域還有10來年的“人口紅利期”。當然,未雨綢繆,提前布局以應對生源危機是應當之舉。但民辦大學的當前遇到的問題或許并非出生人口減少所致,有專家撰文表示,(招生不足)與自身辦學能力不足和經營不善有關。
近年來就業壓力劇增,如果民辦高校文憑并不能為畢業生帶來合適的甚至是一般的工作,考生和家長“棄民辦,奔公立”的想法或許更加強烈,直接導致個別辦學質量不高的民辦高校已經面臨招不來學生的困境。而在未來生源減少之際,民辦大學的挑戰或許更大。
民辦大學,如何渡過危機?
民辦與公辦大學最顯著的差距就在辦學經費來源。公辦有政府撥款“撐腰”,而民辦很大程度上靠學生學費“續命”。
生源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民辦大學的運營狀況。廈門大學經濟學系某副教授直言,未來高職院校與民辦大學將面臨更為嚴峻的生源考驗。民辦高校若要在人口紅利消退與政策收緊的雙重夾擊下突圍,必須重構生存法則。
在自救探索的實踐中,部分民辦大學已蹚出差異化路徑。山西應用科技學院通過實施“百門優課建設行動”,將教學質量轉化為核心競爭力,該校始終將師資隊伍建設與學科特色打造作為立校之本。長春光華學院以“四大專業集群”戰略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其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等前沿專業的設置,直接呼應吉林省汽車產業與智能制造領域的人才缺口。這種“專業鏈—產業鏈”的深度耦合,旨在滿足學校人才培養直接對接行業產業發展的關鍵需求。
更值得關注的是,西湖大學、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等新型研究型民辦高校正在崛起。例如,今年首次招生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在江西省的錄取分數線超越大批985院校。此外,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消息,2025年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的分數線為656分,直逼浙江大學(658分),同樣超過多所985大學。
《2025年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分析》指出,民辦教育已從“規模擴張”進入“質量引領”階段。危機之下,那些能夠精準把握產業升級脈搏、持續投入教學質量、創新辦學機制的院校,方能在競爭中突圍。
來源:麥可思研究整理自南方日報、湖南省教育考試院、北京教育考試院、麥可思研究等。
聲明:麥可思研究原創內容全面開放非盈利目的的轉載授權,轉載請留言或添加編輯微信獲得長期白名單授權(電話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轉載要求——
1.文首注明“轉載于麥可思研究”。
2.轉載請在文章發布的24小時后進行。
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