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北京各區陸續發布了該區級實驗學校2025年1+3培養實驗公告。記者了解到,今年共有113所學校成為區級實驗學校,與2024年76所學校相比,大幅增加;招生總數也從5044人擴增到7825人。
根據日程安排,7月22日至23日,符合條件的初二學生可報名所在區的區級實驗學校;7月25日,區級實驗學校公布面試名單;7月26日至27日,區級實驗學校組織面試;7月28日,區級實驗學校公布面試結果;9月初,學校將根據面試結果辦理學籍手續。
區級培養實驗學校數量、招生計劃大幅增長
與去年相比,今年各區實驗學校和招生計劃均有增長。
其中,海淀區從22所學校增至30所學校,招生計劃也增加到2570人。新增學校分別為清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分校、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附屬實驗香山分校、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北京十一實驗中學和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第一分校。
東城區2025年有6所區級實驗學校,即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學、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學(北京匯文實驗中學)、北京市第一四二中學(北京宏志中學),共計劃培養215人。與2024年相比,東城區今年增加了三所學校,分別是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學(北京匯文實驗中學)。
西城區2025年有5所實驗學校,即北京市第七中學、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學、北京市育才學校、北京市西城外國語學校、北京師范大學亞太實驗學校,共計劃培養190人。與2024年相比,新增北京市一五六中學和北京市西城外國語學校兩所實驗學校。
朝陽區今年共有9所區級實驗學校,共計劃招生545人。 新增2所區級實驗學校,分別為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睿德分校、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廣華學校。
豐臺區區級實驗學校從6所增加至12所學校,招生計劃增加至555人。新增學校為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臺實驗學校、北京市豐臺區第八中學、北京市趙登禹學校、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實驗學校、北京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北京市第十中學曉月苑分校。
石景山區2025年有4所實驗學校,分別為人大附中石景山學校、北京市古城中學、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北京市十一學校石景山實驗中學,共計劃培養340人。與上年相比,新增北京市十一學校石景山實驗中學。
與此同時,部分區級實驗學校擴大了招生計劃。中國傳媒大學附屬中學(北京中學傳媒分校)2024年招生80人,今年招生120人。北京市豐臺區外國語學校從去年的50人增加到今年的70人,北京第五實驗學校從70人增加至110人。門頭溝區今年的區級實驗學校與去年一致,但5所實驗學校均擴大了招生計劃。
各校培養方案各有側重,包括人文、科技、美術等
當天,各區級實驗學校陸續發布了“1+3”培養實驗公告。根據北京市教委要求,具有北京市普通高中升學資格和同一學校連續兩年初中學籍的初二學生,可報名參加。
各校培養方案、培養目標的側重各有不同。東城區區級實驗學校中,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學將進行航空科技創新實驗班建設;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學側重培養創新型人文后備人才;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智創人文”培養項目,通過項目式學習驅動科技人文雙線融合;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北京匯文實驗中學、北京宏志中學則圍繞人工智能科技人才培養。
海淀區教委表示,該區“1+3”培養實驗工作堅持“課程為先”原則,各區級實驗學校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在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著力建設人文、科技、數理、藝體、語言等五個領域的特色課程群,設計符合“1+3”實驗定位的課程方案和培養方案,并配有相應的機制建設、課程資源、師資保障等軟硬件條件,滿足多樣化發展需求。
門頭溝區教委提到,該區2025年共有五所高中成為北京市“1+3”培養實驗區級項目校,各校基于辦學基礎和發展優勢,確定特色培養方向,從而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加多元的渠道。其中,大峪中學在生命科學領域、首師大永定分校在地球科學領域、北京八中京西校區在應用數學領域、北京景山學校京西實驗學校在智能科技領域、北京八中永定實驗學校在藝術體育領域已形成連續4年的“1+3”貫通課程體系和特色培養方案。
在石景山區,人大附中石景山學校“1+3”項目以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文創新人才為目標;北京市古城中學重點培養有志于從事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人才;北京市十一學校石景山實驗中學培養方向為科學、經濟學。
豐臺區各實驗學校培養特色包括外語、美術、棒球、財經、航天科技、軍事、環境科學、中醫藥文化、人文等。
部分學校報名條件有要求,學生需提交相關材料
根據“1+3”項目培養實驗特色不同,部分學校在報名條件和面試內容中對學生也提出相關要求。
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學(北京匯文實驗中學)提到,報考者要具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對AI感興趣數理基礎較好。要求學生在“自我推薦”中填寫包括但不限于本人性格特點、學習能力描述、在數理和科技方向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長,并提供能夠證明學生數理或人工智能相關興趣或特長的證明材料以及其他綜合能力的證明材料。
清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在公告中提出,該校“1+3”項目面向具有人工智能基礎的且有意向在科技方面發展的海淀區初二學生,報名時還需提交與科技培養方向相匹配的個人自述及相關證明材料。根據清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1+3”項目貫通培養目標的要求,面試側重于身心健康、科學素養、數理邏輯、文獻閱讀、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通過面對面交流等形式進行面試。
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要求學生對科學尤其是航天科技感興趣,同時提醒學生在報名平臺“自我推薦部分”可重點介紹個人性格特點、學習成長經歷、興趣愛好等。同時,該校明確表示,面試專家包括科研院所專家(航天方向)和集團校專家(體育、心理、科技等),將對學生進行體能測試、語言交流、專業(人文、科技)基礎調研。
人大附中石景山學校“1+3”項目培養方向為人文,在面試過程中著重觀察學生語言及文史哲等相關學科的基本能力及文化素養。同時建議在網申“自我推薦”處陳述與學校培養方向相匹配的學業基礎或興趣優勢;未來四年的學業規劃設想等。北京市十一學校石景山實驗中學面試內容根據學校“1+3”培養實驗的培養方向、目標和特色,通過個人陳述、小組活動等形式,對學生的科學素養、溝通與表達和心理與健康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紅螺寺中學計劃培養美術特長和音樂特長學生,現場面試時進行專業水平測試。其中美術專業考察素描、速寫;音樂表演專業考察聲樂、形體展示、音樂基本素養、才藝展示(選考)等。北京市懷柔區第二中學“1+3”培養實驗以小語種學習(俄語、日語)為核心,面試時重點考查學生語言素養和邏輯思維能力等。
官方建議學生和家長關注培養實驗課程方向、科學申報
北京自2016年起開始推行的“1+3”培養實驗,今年已是第十個年頭。
記者注意到,北京市教委在推行此項改革之初即明確表示,此探索旨在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小升初就近入學,推動教育公平,同時要求實驗校在面試時要“突出素質教育導向,突出寬與活,避免學生參加各種培訓班增加學習負擔。嚴禁試驗學校進行文化課筆試。”
這項實驗探索也減少了不少中學生的中考壓力,可以更專心地把精力放在更長遠的學習上。來自北京石景山的學生李黎(化名)在2024年通過該項目成功進入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學習。他告訴記者,自己當時選擇“1+3”培養項目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很好,另一方面則是希望減輕中考的壓力和負擔,將眼光放得長遠些,專注于高中階段的學習,“我的主要目標還是高考。”
李黎表示,自己沒有為面試做過多準備,“我們去年是10人一組面試,有單獨提問,還有分組合作共同解決一個問題。既考察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也考察團隊合作能力。”提前鎖定“高中生”身份這一年,李黎也通過市級機器人比賽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如果個人成績非常好,有實力在中考中進入更好的學校,就不用考慮‘1+3’項目。如果覺得考試成績波動比較大,也想更專注于后面階段的學習,我覺得可以報考‘1+3’。”
記者注意到,根據規定,符合條件的學生,僅可自愿在市級實驗學校、區級實驗學校中分別選擇一所報名。同時,已通過市級實驗學校面試的學生,不可再報名區級實驗學校。
如何在眾多學校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的一所?海淀區教委建議符合條件、志愿申報的同學們,根據相應的各區級實驗學校特色課程要求,客觀分析自我實際,理性選擇,科學申報,“要充分考慮身體條件、興趣志向、鉆研精神、實踐能力等方面因素與課程的匹配。”
熱點問答:
1.參加“1+3”培養實驗的學生學籍如何管理?是否還要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參加1+3 培養實驗的學生需要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進入實驗的學生初三年級第一學期起在實驗學校就讀,學籍轉入實驗學校,按規定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合格后升入實驗高中。
2.進入“1+3”培養實驗后,學生可以中途退出嗎?
進入實驗的學生可在初三學業水平考試報名前退出實驗,退出學生轉回原初中學校,可參加當年中招,但不能參加指標分配批次錄取。
3.“1+3”培養實驗相關時間安排是什么?我如何了解到相關信息?
區級實驗學校于7月21日在學校網站(或微信公眾號)及北京市“1+3”培養實驗平臺登錄頁發布2025年“1+3”培養實驗公告,7月22日—23日開展報名,7月25日公布面試名單,7月26日—27日組織面試,7月28日在學校網站(或微信公眾號)公布面試結果,9月初根據面試結果辦理學籍手續。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徐彥琳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