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經典毀于“狗尾續貂”,那么,這部續集表現究竟如何?
讀娛 | yiqiduyu
文 | 零壹
和《哪吒2》一樣,《羅小黑戰記2》也是歷經六年之后才上映系列電影的第二部。
六年前的暑期檔,《哪吒1》突破國產動畫電影天花板,而《羅小黑戰記1》也憑借豆瓣8分+、3億+的收入成為了一匹小黑馬。畢竟2D國產動畫電影一直被視為一個小眾賽道,迄今為止也只有《大魚海棠》的票房收入排在《羅小黑戰記1》的前面,《大魚海棠》也是國產動畫票房前二十里唯一一部2D動畫。
但2016年的《大魚海棠》至今仍無續集,有成熟IP加持的《羅小黑戰記》顯然更有利于持續開發,第一部電影成功塑造羅小黑和師傅無限等角色,妖與人類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相處的世界觀也大有故事可講。
圓眼小黑貓與師父無限的相處、簡約畫風和“人妖共存”的治愈系溫柔寓言,讓觀眾對這個毛茸茸的黑色小貓與外冷內熱師父的更多故事埋下了期待種子。但同時,近來場外的負面消息、過長的制作周期也帶來了一些意料之中的輿論困境。
這六年并非真空。中國動畫產業經歷了兩部《哪吒》引爆的票房狂潮,也見證了無數IP在資本裹挾和市場動蕩中淪為快餐或消失于主流之外。觀眾走進影院時的心情,混雜著對前作的情懷濾鏡與對國產動畫續作的普遍警惕——畢竟太多經典毀于“狗尾續貂”,那么,這部續集表現究竟如何?
1
萌系外殼下,硬核的國漫巔峰動作戲
現在回頭看六年前的《羅小黑戰記》,能夠突破原作圈層和2D動畫市場瓶頸,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找到了2D動畫在動作戲呈現上的獨到優勢,以“萌化治愈日常”+“超燃打斗”擴大了影片的受眾覆蓋范圍。
《羅小黑戰記2》明確繼承了這兩大鮮明賣點。對于喜歡第一部的觀眾來說,《羅小黑戰記2》是毋庸置疑的“8分以上”電影。(以下內容有劇透)
相較于第一部,《羅小黑戰記2》在打斗的分量、視覺表現力上均有明顯突破。整部電影設計了大約10場打斗,且遵循了動作類型片的常見敘事節奏和邏輯,稱得上張弛有度,整體動作戲的觀感分大量足,也有許多驚艷視覺的細節設計。
2D動畫在動作戲上的表達邏輯與3D動畫是有許多差異的。2D動畫的優勢,在于靈動、變化、分鏡和畫風優勢結合達成的寫意感和視覺張力,這本質上是畫師與觀眾的眼睛和大腦共同達成的效果,因此是3D動畫所難以實現的。但另一方面來說,2D動畫動作戲也容易形成扎根不穩,動作飄忽、形體失真等問題。
尤其是《羅小黑戰記》這樣線條簡潔的畫風,要精準傳達神韻同時強化動作戲的華麗性、速度和力量感,制作過程需要目標非常明確,且消耗大量時間和人力的。
電影的第一場戲就能體現出這種目標明確和高度打磨,短短一場幾分鐘的特種兵偷襲道場的動作戲,層次感卻非常到位:
由昆蟲到槍口的特寫開始,熱兵器對普通妖精的屠殺展現軍隊的無情殺戮,隨后擁有武力值的妖精開始反抗打倒了一些士兵,這是一次起伏;
隨后遠處的狙擊槍在熱成像視線下槍聲轟鳴,將反抗的妖精一個個擊倒,槍手悠然自得瞄準下一個目標,槍響后對方卻沒有反應,槍手藏身處反而被沖擊波擊倒,這是第二波起伏;
擊倒狙擊手的館長大松和得力手下開始反擊,手下的快刀飛馳擊倒大量敵人,下一個鏡頭他卻已經死在對方手里,這是第三波起伏;
槍手、大量雷電無人機都開始圍攻大松,但大松憑借反彈絕技將對手全部打倒,展現出非同尋常的武力值,但他卻在疑惑中迅速輸給了敵人首領,似乎兩人相識,這是第四波起伏。
這場戲的層次感是非常典型的動作類型片手法,不得不說完成度相當高,既有著不斷起伏的情緒烘托,也有著華麗大招對決熱兵器的視覺奇觀,又在最后一幕留下懸念,可以說是非常成熟的一場戲。
整部電影中,達到這種級別的高水準動作戲至少還有四場左右。如飛機大戰、無限守在傳送門前大戰執行者眾人的一鏡到底,哪吒大戰無限、鹿野獨闖敵穴等。打斗融合中國武術的流暢感,如金屬操控形成的兵器形態、清晰的動作路徑邏輯、空間躍遷的瞬移節奏,跑酷中的分鏡設計等,絕對是比第一部更強的視覺盛宴。
2D國產動畫中,讀娛認為近幾年較為出色的兩種風格代表是《伍六七》和《霧山五行》。前者的畫風與《羅小黑戰記》有一定相似之處,都是看似簡單的線條和色塊,較為夸張的人物造型,但通過動作戲的設計形成視覺震撼和強烈反差感;而《霧山五行》則是更強烈的“力大磚飛”式畫面,高度精細的場景、極為流暢的人物動作和獨屬于2D的畫風和色彩變化,將動作戲強力輸出到了到觀眾情緒之中。
以上兩部都是番劇,在動畫電影中《羅小黑戰記2》的動作畫面體驗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了。
2
故事反派壓迫力不足,場外輿論的壓迫力太強
在日常戲方面,《羅小黑戰記2》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幽默感,其風格與好萊塢式搞笑全然不同,也與兩部《哪吒》的路數差別巨大,往往是一種冷不丁出現的小幽默,結合配音上專門營造的氛圍感一起,有一種獨屬于影片風格本身的魅力。
比如鹿野的高冷毒舌人設互動,以及動作戲中融入的幽默元素,是《羅小黑戰記2》文戲較少,觀感卻不差的重要原因。如小黑暴揍假師父的喜劇化打斗,無限單挑人類軍隊時拖鞋配哪吒T恤的反差造型,幽默中突顯絕對實力等。
劇情主線方面,《羅小黑戰記2》與前作一脈相承,講的仍然是妖與人如何共存的問題。但比起風息所代表的自然環境,第二部中的矛盾則升級到了更大的規模,從第一場戲開始就是人類科技武器與妖精靈力的對抗,呼應“共存或統治”的命題,本質上講的也是國與國、種族與種族之間如何相處的隱喻。
主角一方中,鹿野一開始是無條件站在族群一邊,小黑則是希望站在正義的一方,師傅無限則是居中的調停者,是用絕對的實力強行終結所有沖突因果。在電影中,無限的實力基本被詮釋成了神明級別,他先是一人對抗所有執行者,然后又一個人去軍事基地扛下無數激光導彈的狂轟濫炸,成為種族對抗無解難題中的一個暫時的的解法。但真正的解法,顯然不能事事依靠無限一個人,這或許也是為電影故事后續開展埋下的種子。
但這種設計顯然也存在弊端。無限的存在就像《咒術回戰》前期的五條悟、《一拳超人》里的琦玉一樣,只能作為終結的高光出現,否則反派的陰謀、主角們的奮戰都容易失去意義感。而《羅小黑戰記2》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沒有塑造出足夠強大的反派,沒有賦予主角團隊足夠的危機感,因此一定程度消解了整部影片高潮打斗的情緒烘托力。
作為電影中的最大反派,靈遙的戰力并不足以碾壓鹿野,更不必說去碰無限、哪吒等頂級戰力了,而電影甚至并未為靈遙設計獨屬能力,其戰力表現直接來自片頭出現的大松,雖然加上了諸多變化,但顯然驚喜不足,壓迫力也不足。而靈遙團隊中的其他配角更是純粹的炮灰,一個個除了當沙包外完全沒有什么存在感。
作為對比,更為成功的反派團隊設計是《哪吒2》這種。四海龍王中的胖瘦組合雖然是為了搞笑居多,但動作設計都極有個性特征,讓觀眾過目難忘,即便是被戲耍的小角色,也并非動作敘事中的炮灰背景板。
當然,拿《哪吒2》來對比還是比較欺負人的。但《羅小黑戰記2》觀感有些虎頭蛇尾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靈遙不夠強,因此也不夠爽罷了。
相較之下,最后一段鹿野的蒙太奇反而更加動人一些,也真正讓鹿野這個人物得到了立體塑造,對于一個IP系列的開發來說,這或許是最大的財富。
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產能,《羅小黑》團隊用六年做一部2D動畫,即便說是精益求精,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按目前的票房情況來說,恐怕很難支撐團隊按這種速度來產出。
首日票房3500萬+以微弱差距落后于《長安的荔枝》,最終票房大概率無法超過《羅小黑戰記1》。
讀娛認為這是相當可惜的現象。因為《羅小黑戰記2》的票房走勢平平,并非是電影不夠好,或是IP不夠給力,而是場外因素所導致。在這幾年間,《羅小黑戰記》IP相關的負面新聞頻頻,如棄養小貓、團隊歷史言論被政治化解讀等事件,讓這個IP被網絡各路人士當成了一個大靶子,而影片本身又不是《哪吒2》那種能夠“一力降十會”的高水準,導致目前影片相關輿論仍是一片混亂,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票房中的路人盤。
影片中理想主義的和解之光,與現實中高度對立的深壑,這種藝術與現實的錯位,或許構成了《羅小黑戰記2》最沉重的注腳吧。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