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俄關系的歷史,晚清的李鴻章是個繞不開的人物。
李鴻章 1823 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家里條件不錯,是書香門第。1847 年他考中進士,進了翰林院,那時候也算是年輕有為。1901 年他在北京去世,活了 78 歲。他這輩子,在清朝末年當大官,政治、軍事、外交啥都管,那時候清朝已經快散架了,他肩上的擔子可不輕。
這人評價挺復雜,既是推動現代化的功臣,又因為簽了太多不平等條約被罵得狗血淋頭。
后來太平天國起義鬧起來,李鴻章回老家拉了支隊伍,自己練兵,1853 年就開始帶兵打仗了。1862 年,他拉起了淮軍,用的都是西洋槍炮,紀律管得特別嚴,在曾國藩手下打得風生水起。1864 年打下南京,太平天國徹底完了,李鴻章直接升成兩江總督,這下名聲可就大了。
打完仗之后,他搞起了自強運動,喊著 “師夷長技以制夷”,意思就是學外國人的本事來對付他們。1870 年他當上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管著外交和軍事。他在天津建了機器局造槍炮,在上海弄了江南制造總局造軍火和船,還搞了招商局發展航運,想靠發展工業救國家。
他還送學生去歐美學技術,買軍艦建北洋水師。可惜這些努力沒能擋住清朝衰敗,1894 年甲午戰爭一打,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朝的短板一下子全暴露出來了。
1895 年,甲午戰敗,沒辦法,李鴻章只好去日本簽《馬關條約》。這條約一簽,臺灣、澎湖和遼東半島都割給了日本,還得賠 2 億兩白銀。他回來之后,全國上下沒少罵他。那時候為了擋著日本擴張,他把希望放在了俄羅斯身上。
1896 年,李鴻章去莫斯科參加沙皇加冕典禮,跟俄國簽了《中俄密約》,想跟俄國聯手對付日本。條約里說俄國能在中國東北修鐵路,還能駐軍??山Y果呢?俄國根本沒幫中國,反而趁機占了更多地盤。
1900 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俄國跟著八國聯軍打進北京,連東北也被他們占了。1901 年,李鴻章又簽了《辛丑條約》,這次要賠 4.5 億兩白銀,清朝徹底成了列強的提款機。他簽完這條約沒多久就病死了。這輩子干的事,有好有壞,既有推動現代化的貢獻,也有外交上的失誤,挨了不少罵。
中俄關系史上,有三次想結盟都失敗了,每次都讓中國付出了沉重代價。這些教訓告訴我們,俄羅斯關鍵時候靠不住,盟約有時候就是張廢紙。
1894 年甲午戰爭中國輸了,清朝把遼東半島割給了日本。這時候俄國拉著德國和法國出面,逼著日本把遼東還回來,清朝花了 3000 萬兩白銀才贖回來。表面上看,俄國像是幫了忙,其實它早就盯著東北這塊地方了。
1896 年,李鴻章跟俄國簽的《中俄密約》,說好一起防備日本,可條約里寫著俄國能在東北修鐵路,還能派兵保護,甚至拿了治外法權。1900 年義和團運動一鬧,俄國立馬翻臉不認人,加入八國聯軍打進北京,還順手占了東北。戰后又逼著清朝簽《奉天條約》,割走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 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加上烏蘇里江以東 40 多萬平方公里,總共 150 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這么沒了。這次教訓讓中國明白,俄國嘴里說的結盟,其實就是想來占便宜。
1945 年,二戰快結束的時候,蘇聯對日宣戰,打垮了日本關東軍,解放了東北。國民政府還以為找到救星了,可蘇聯沒那么簡單。談判的時候,蘇聯提出要外蒙古獨立,還要旅順口的駐軍權和中長鐵路的管理權。
1945 年 8 月 14 日,國民政府沒辦法,簽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外蒙古獨立,蘇聯承諾不干涉中國內政并且撤軍??商K聯根本沒遵守約定,部隊沒全撤走,還暗地里支持中共。外蒙古獨立讓中國丟了 160 萬平方公里土地,東北的那些特權也讓中國的主權受了損。這次結盟,表面上是幫忙,實際上中國在勝利還吃了大虧。
1949 年新中國成立,那時候又缺錢又缺技術,特別需要外援。1950 年 2 月 14 日,中蘇簽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說好要在軍事、經濟、技術上合作。1950 年代,蘇聯幫中國建了 156 個工業項目,中國的工業基礎就是那時候打下的,那時候兩國關系一度好得很。
但 1953 年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上臺后,情況就變了。1958 年,蘇聯想在中國建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這明顯是想控制中國海域,中國直接就拒絕了。1960 年,蘇聯撤走了所有專家,導致工廠停擺,很多項目都爛尾了。1969 年,珍寶島還打了起來,中蘇邊境差點就開戰了。1979 年,條約到期,中國沒再續簽,這個聯盟徹底散了。這次教訓也說明,盟友靠不住,說翻臉就翻臉。
李鴻章死后,清朝沒撐多久就完了。直到 1949 年新中國成立,中國才慢慢崛起成世界強國。1991 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家產,但國力比以前差遠了,不過還是全球有影響力的玩家。
那三次結盟失敗的教訓,深深影響了中國的外交思路。結盟風險太大,主權不能丟,所以中國走上了獨立自主的道路。
現在中俄關系挺近的,能源、貿易、軍事演習這些方面都有合作。2021 年,兩國把《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續了約,繼續加深經濟合作。但要說結盟?那是不可能的。兩國都看重獨立,不想被盟約綁住,卷進對方的麻煩里。
2022 年俄烏沖突爆發,美國帶著盟友制裁俄羅斯,俄羅斯好幾次想拉中國結盟,可中國沒答應。外交部一直說要保持中立,推動和平對話,不給軍事支持。這種做法既保住了跟俄羅斯的合作,也沒跟西方撕破臉,挺靈活的。
中俄現在是合作關系,不是盟友關系。這種模式能讓兩國在面對西方壓力時互相搭把手,又不至于被對方拖下水。以后中俄應該還會繼續合作,但不結盟這條底線,能讓兩國更安全。
中俄關系的歷史告訴我們,結盟不是啥好主意,反而容易把自己坑了。合作可以,但不能隨便結盟,這都是歷史給的經驗教訓?,F在全球局勢這么亂,怎么在合作和獨立之間找到平衡,確實是件值得好好琢磨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