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全網都在熱議一件事,那就是西藏墨脫水電站。為啥這么多人關注呢?自然有太多方面可說了。
一個是投資,1.2萬億,可能一般人對數字沒什么概念,這么說吧,相當于6個三峽(三峽水電站最終投資為2078億),三峽夠大了吧,這個堪稱巨無霸。二個呢,它得建造20年,要到2045年才全部完工,到時我還能不能看到,都還是個未知數。三個它的難度太大了,無論是交通、環境,還是地質、施工,每一個都是世界級的難題。
對于這個難題,我們的工程師們想出了一個開發的法子——“截彎取直 + 隧洞引水梯級開發”。這個模式雖說聽著繞,還有些專業性,其實理解也不難,這就給你嘮嘮,看不懂的看看附圖就更容易明白了。
話說雅魯藏布江自西往東流的時候,在墨脫縣附近突然拐了個老大的彎,然后就往南走了。這彎可神了,河道也就 50 來公里長,水面高低差卻超過 2000 米,最多能到 2700 米,天生就藏著超多的水能。可河道彎彎曲曲的,想把這些水能好好用起來,真不容易。工程師們于是就想出 “截彎取直” 這一招。
啥叫 “截彎取直”?就是在喜馬拉雅山的石頭山里,打出來三十來公里的隧道群。讓原本繞著山、曲曲彎彎流的江水,順著這些人工挖的隧道直接走(當然應該只會取一部分,原河道還是得保持原生態環境)。
這么一改,原來一百五十公里的河道,一下就縮短到六十公里。江水流動沒那么多攔路虎了,水位高低差也聚到一塊兒,有效水頭多出八百米左右,水能變電能的本事一下子就提上去了。看看下圖,生生把幾千米的高山打穿,就像修運河一樣,只是這運河是以隧洞形式開鑿的。
那 “隧洞引水梯級開發” 又是咋回事?就是如果打穿南北隧洞后,就在截彎取直后的隧洞里,分級建五座梯級電站。
為啥要梯級開發?因為這大拐彎的高低差太大了,高達2000多米,如果直接讓水一股腦流下來,設備會扛不住,另外也造成了水能的浪費。梯級開發就像把大高低差分成五個小臺階,每個電站用四五百米的高低差單獨發電。這樣水能利用率相當高,能到 85% 以上,同時單個電站的技術風險也小多了。發電后的江水,九成會順著隧洞又流回河道,只留一成的最小生態基流,發電和護著生態都不耽誤。
不過,建這些隧洞和電站,可真是世界級難事兒。隧洞最深的地方是在地下三千多米,單條隧洞就有四十多公里長。還得穿過墨脫大斷裂帶等五條活動斷層,施工時動不動就會遇上巖爆、突水,洞里溫度最高能到 52℃,跟蒸桑拿似的。
但咱們的建設者有辦法,可用二十臺直徑十米以上的大型隧道掘進機,像穿山甲似的在石頭里往前鉆。還用上智能巖爆預警系統、特殊的自修復混凝土這些高科技,保證工程能平平安安往前推進,這就是“基建狂魔”的底色,真的是太燃了。
就靠 “截彎取直 + 隧洞引水梯級開發” 這創新法子,墨脫水電站以后每年能發 3000 億度清潔電力。這不光能改改中國的能源樣子,搞好西電東送,還能給周邊地區尤其是南亞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如供電、防洪等。
共同期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