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著名主持人驚呼:“中國又來這套!他們找到了挑釁印度的新方法。”
按照印度女主持的說法,中國將花費上千億,在雅魯藏布江修建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水壩。
這個水壩將能夠制造出可供3億人使用的電量。
開頭說的這句話猛一聽,以為印度人在夸我們呢。
沒想到下一句她就來了一個神判斷,她說中國根本不需要這么多電。
中國是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三億人用的電量對我們來說多嗎?
她的依據并不是什么精準的測算,而是美國彭博社的一篇報道,美國記者認為中國已經擁有了非常多的發電站。
比如有三峽大壩,還有各種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板等。中國已經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發電大國了,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雅魯藏布江的電力。
因此他們推斷出,中國這么做一定是包藏禍心。
這些印度女主持推測,中國這么做是為了挑釁印度,控制印度的水源。
將來到了旱季,我們就在上游攔住水源,讓印度干旱。到了雨季,我們反而開閘,讓印度洪澇。
印度女主持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這些不都是他們給巴基斯坦使得招嗎?印度人這是虧心事做多了,害怕了吧。
偏偏人家印度說自己一點都不害怕,根據印度電視臺說,專家已經分析過了,印度河里的水,只有30%是來自中國的雪山。
剩下的部分都是印度自己的群山和河流匯聚而來,所以印度人根本不用怕,中國的大壩拿捏不了他們。
如果中國建水壩對他們沒影響,那么她又為什么指責中國能在印度制造旱災或洪澇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如果中國的水壩僅有30%的雪山水,就能供應3億發電,那印度掌握的70%豈不是更厲害,怎么不見他們修建發電廠,印度為什么至今仍舊用電,用水困難呢?
每年夏天,印度人為了避暑都會睡在橋洞下面,很多區域不僅限電,還會停水,大家都只能排著隊打水。
印度人自己講的話完全沒有邏輯,前后矛盾。這場橫跨喜馬拉雅的輿論戰,表層是水,里子是國力與心態的碰撞。
美國和印度媒體真正在意的,中國是想改變一條河的流向,還是改變一個地區的力量格局?我們這筆投資,解決的是國家能源的“心頭大患”。
中國想要“雙碳”目標不是口號,是實打實的任務。放眼全國,再找不到第二個如此體量的清潔能源基地。
放棄雅魯藏布江大壩,能源轉型的戰略就會缺掉最重要的一環。對中國這樣的工業巨獸來說,能源安全就是發展的命脈,不容有失。
我們建設雅魯藏布江大壩的更深一層,是為西藏經濟真正的“造血”。每年超過200億的財政收入,意味著這個高原明珠將徹底擺脫對外部財政轉移的依賴。
經濟上的獨立自主,帶來的是社會發展的長治久安,這筆賬,遠比電費值錢。這個大壩的確也可以威懾印度。
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鄰國,印度對巴基斯坦斷水,防水,導致巴基斯坦干旱和洪澇,其實都對中國邊境的安全造成了影響。
印度怕的就是,自己做過的事,我們也做一邊。畢竟,利用上游優勢對下游國家“卡脖子”,他們自己就是熟練工。
但是中國花這么多錢,可不是主要為了印度,我們搞的是“截彎取直、隧洞引水”,利用的是兩千多米的天然落差,不是修個超級大壩把水都存起來。
水流只是換個通道發電,總量進出基本平衡,不會刻意大規模蓄水或泄洪。數據也不支持他們的“威脅論”。
就算中國把水龍頭關死,也決定不了下游的旱澇,真正說了算的是印度洋的季風。印度只是點綴,中國有自己更大的目標。
當這個工程從圖紙走向現實,它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基建項目,而是一個能撬動地區未來的戰略支點。
過去,我們在邊境地區面臨各種騷擾,應對起來總有些被動。現在,大規模的工程建設本身,就是最強的存在宣示。
我們在西藏建設完善的交通、能源和后勤網絡,讓“開發固邊”從概念變成了現實。更重要的是,它徹底扭轉了博弈的態勢。
過去我們被指責“威脅”,未來我們卻擁有了提供“善意”的籌碼。下游澇了,我們能幫忙削峰。充沛的電力還可以輸往缺電的東南亞國家,形成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綠色能源圈。
用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去化解傳統的地緣政治對抗,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陽謀。我們建設的是未來幾十年在南亞地區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在21世紀,真正的國家力量,已經不是單純的軍事對抗,而是利用頂級的工程技術、經濟實力和戰略遠見,去重塑規則、創造機遇的能力。
當印度還在糾結于一條河的流向時,中國已經在這條河上,為整個區域的發展模式,給出了一個全新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