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紛紛擾擾,是是非非!
好在,社會在進步,認知在更新,總能在評論中,尋找到“對的方向”。
近日,溫州一考生因為考入北大的喜訊,在村子里傳開了,男女老少皆為之高興,這是近百年來,村里宗族第一位考入北大的孩子,不僅光耀門楣,更是李姓宗祠的驕傲。
古人常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都是人生中的大事。
村里的老一輩更是十分重視,尤其因為他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并非出身在官員之家,理當慶祝和操辦一下。
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現場鋪紅地毯,掛祝賀條幅,還用專車接送,既正式隆重,又能鼓勵后輩學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榜樣……
這也是村里對孩子寒窗苦讀12年的最高禮儀。
慶祝儀式熱鬧非凡
視頻中的男孩叫李國耀,起名字的時候應該是被寄予了厚望,高考考了691分,當天為了舉辦盛大的禮儀,宗祠破例為他開了中門。
村里安排了車輛,讓孩子和父母坐在最前面,繞村子一周,現場有鮮花,有禮旗……
村民們積極參與,比過大年還要熱鬧,宗族長更是為他的名字在功德榜描紅(象征光宗耀祖)。
現場反響確實很宏大,村里還特意剪輯了數分鐘的片子,特別是開頭花絮,有一種看古裝劇的意味在。
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視頻發到網上之后,大部分是祝福和鼓勵的聲音,然而如今是多元化的社會,還是有部分網友卻提出了質疑。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第一,認為這是古傳統,上個清北有必要這么興師動眾嗎?
第二,這樣的場面太大了,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壓力,萬一將來沒啥成就呢?
第三,過于形式化了,不如拿這個錢獎勵孩子的學業。
這部分網友說的也有些道理,但也只是出于擔憂,畢竟每個地方的風俗人情不同。
比如,族譜和宗祠,好多地方已經沒有了,但有宗祠的地方,這樣的特殊“榮耀感”被從小耳濡目染。
一個沒宗祠的地方,又如何能明白他們內心的歡喜和期盼呢,估計只能去現場體會一下才能真正理解吧。
著名評論員提出三點看法
對于此事,著名的評論員王攀說了三點理由,個人覺得有理有據,合情合理。
第一點:當地對教育的重視
功德榜上三十年都是空缺的,今年才把李國耀的名字填了上去,在浙江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富庶遍地,為何他們沒有登上功德榜,反而倒是考上北大的李國耀呢?
南方向來富庶,經商的較多,但也正因為古代經商的社會地位不高,催生他們對教育中“鯉魚躍龍門”的渴望。
這不僅是一個家庭,而是整個村子,甚至整個宗族的榮耀。
第二點:這孩子,并非官員的子女
高分是孩子實打實“考出來”,儀式也屬于民間自發辦宴,不存在辦了喜宴,有那些明里暗里的收禮收財之類,或許有些網友正是出于這樣的擔心。
來看看村里人對李國耀的評價:
經常看到他拿著父親淘汰下來的幾百元手機在刷題,高中沒有不過課,再說家境也不允許。
父親在工地上干活,母親在超市上班,拿著2000元的工資,這孩子完完全全靠的是自己的毅力和真本事,村里的圖書館經常能看到他在手抄錯題……
第三點:聲勢浩大,真的會對孩子造成負擔嗎?
誠然,網友的擔心是出于理性回應,但這畢竟是小概率的事,拿“小概率的事”去否定“大概率的事”,實在沒有必要。
如今,這個社會多元化,人家沒有多少文化都能干出大事業,何況還有一個宗族的底蘊在,他們都是李國耀未來的依仗和資源。
其次,當一個人承擔起家族的期望時,反而更能激發起他的勁兒!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如果他連這點壓力都承受不住,自然也就不會考出691都高分,別以為高考的壓力就小呀!
視頻撤下后,網友們的態度
近期這段視頻,突然被撤下了,當地給出的反饋是,流量這么大,經過了多方斟酌。
而視頻撤下后,南方都市報進行了跟蹤報道,我們不妨來看看網友們在評論區的留言。
從大家的留言中,幾乎都是清一色鼓勵和支持。
人家在家門口的宗祠舉辦升學式,光宗耀祖,又有什么不妥呢?
大家對此事怎么看?
#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本文信息來源
九派教育
南方都市報
評論員王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