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個略微令人無語的事情。
昨天在錄取過后,我一個中考群的家長比較高興,在群里給我發了一個紅包,68元,寫著感謝區老師。但是,她沒有發專屬紅包,我也沒有空一直看著手機。
然后,你猜對了,有另外一個家長拿了,也一直沒反應。我也沒太在意,開始覺得應該是點錯了,畢竟這兩天很多被錄取的家長都在發紅包,群里喜慶洋洋,點錯了也正常。我說我私聊一下讓她發回給你。
然后我私聊家長,發現這個家長把我刪了。接著我回群里說我被刪了,還有家長說會不會人家一早就把你刪了不是有意的。我想想,也可能,于是在群聊里搜這個家長,搜到了,打算@她(他)的時候,群里水靈靈地少了一個人——沒錯,她退群了。
那么事情就很明顯了。發紅包的家長有點生氣,我說算了,就當你發了我收了,心意領了,沒事。
我看了一下,這是個加了我好幾年的家長,在我的初中、高中群里。也有人說讓我把其信息發朋友圈發公眾號,想了想,算了吧,到此為止,可能這個家長就是缺這68元。
隨著錄取的塵埃落定,除了少數還需要補錄的同學外,中考基本告一段落。不管結果如何,也是時候收拾心情,眼光往前看,好好準備即將到來的高一了。
這當中,做好對高中學習的心理和行動上的準備,應該是必不可少的任務。
都說高中學習和初中差異很大,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來看看我們高中數學老師龔老師的總結。
和初中差別,我認為高中學習主要以下這四大差異。
知識量大增
學科數量上,高一主科會有九科,哪怕已經確定選科,其余不選的三門學科也要參加學考。
知識量方面,高中要在兩年內學完遠遠多于初中的知識。這就導致了這過程中幾乎沒有復習的時間,一天接著一天的新課,知識還沒消化吸收就要繼續往下學,不理解的內容就容易滾雪球般越滾越多。
大家回想一下,初一剛開學,知識并不難,節奏也不快,你有一個充足的適應過程。但高一不然,上來就上強度,很多同學準備不足,就會出現初高銜接經常出現的“陡坡效應”。
知識難度加大
與初中相比,高中的知識內容更加抽象,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
以數學為例,初中數學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開始就使用了抽象的集合符號語言、函數語言等,使得不少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
初中數學題型直接變化較少,而且涉及的變量不多;而高中數學內容抽象,多研究變量的變化,不僅注重計算,而且還注重數學原理的理解和分析,這就比初中難度增加了不少。
初中數學,我們只學了三個函數,分別是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和反比例函數。區老師反復強調,學函數基本的東西以外,還需要對函數的意義和函數圖像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學好函數高一的開局會相對舒服一些。
這是因為在高一上學期,你還會學習其他具體的函數,包括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三角函數(初中的銳角三角函數并不是函數),以及無形的函數和性質,什么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還有根本寫不出解析式的抽象函數,是不是聽著就頭大?
授課方式不同
在初中,由于內容較少、題型簡單且課時充足,所以老師講課進度慢,對重點的題型有足夠的時間反復示范和講解,學生也可利用足夠的時間鞏固復習。
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識點大增,題型變化靈活,因此課時相應減少,上課進度自然加快,對重難點的內容沒有足夠時間強調,更不可能對所有題型都全面細講和鞏固強化。高中老師在課上更注重分析,且只能對某類題型講解通性通法,而是否真正掌握則需要學生課后做題時自行領會。
有的同學覺得是自己的老師上課上得不好,其實不一定,因為其他學校也是如此,不會再出現初中那種老師講透、練透的方式,這是高中學習內容所客觀決定的。
全科目的轟炸,也讓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在課后來消化學過的知識,因此課堂效率和吸收程度尤為關鍵。授課方式的改變也是影響高一新生成績的一大因素。
學習方法不同
初中的知識點相對較少,老師講解詳細,有足夠時間鞏固復習,因此學生只要記準概念、公式和典型題目,一般都可取得不錯的成績。
到了高中,由于內容多時間少,所以老師每天要講好幾個知識點,而每個知識點只能選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題目。這和初中幾天講一個知識點,一個題型反復練習鞏固的上課形式很不一樣。也因此,高中的學習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要學會掌握解題的思想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不少剛入學的高一新生,還繼續采用初中時代的學習方法,靠老師總結知識,等老師布置相應的練習。甚至有部分同學連完成當天作業都有困難,更不用談去主動預習、復習和總結當天所學的知識和題型了。而這顯然不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習的質量。
初中勉力維持的那一套,在高中可能土崩瓦解。
問題擺出來了,又該怎么辦?
首先應該最好是思想上的準備。
要擺正心態,適當增強緊迫感,不要以為高中有三年時間,等到高三或者高二下學期才開始努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自己對學科的興趣和好奇心,有助于幫助自己適應高中的學習。
最好困難的準備。初中順風順水的同學,到了高中卻未必也能如此。成績出現波動的話,著重于尋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自怨自艾。心態不崩,等緩過來了就能夠迎面趕上,而且高三還有一整年的復習時間。
然后就是學習上的準備。
第一,要重視初高中知識的聯系與區別。
剛上高中的頭幾節課(尤其是理科),許多學生都會很難適應,某些知識點似乎是初中就已經學過,但是老師稍微講深入一點之后,又會發現是沒學過的內容。許多高中必備的知識和公式在初中階段應該學過或接觸過,但還是有不少的學生沒有一點概念,甚至根本沒聽過。
這樣,老師就不得不對這些新生補充舊知識,不然講新課的時候就會有許多學生聽不明白的情況。進而后面的課程就要趕進度,學生自然學得吃力,許多問題還沒搞明白,馬上又要上新課了。
所以在開學之前的暑假里,對初高中銜接過程中必備的知識必須要預先了解和熟悉。就以數學為例,函數概念、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的知識點,都是初中初步接觸,高中加深強化的知識點,學生如果可以預先熟悉,做到 聯系 舊知識和新知識,就能在新學期的學習里取得先機。
第二,要重視養成學習方法和創造能力。
高中的理科較初中抽象性強,題型多變而靈活,因此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透徹。學習新知識不能只停留在對知識結論的死記硬背上,要多質疑多思考。
做題不能只滿足于學會解特定的題型,而要追求一題多解,或者舉一反三,對于變式的題型也要一并掌握。
第三,要培養自我反思和總結的學習習慣。
高中知識概括性強,題型多變,只靠課上聽懂的部分是不足夠的,課后仍需要歸納總結,認真消化。首先,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后作業和總結,這些是必須要做好的。
關鍵的是每天的作業里,在解題之后需要理順解題的思路和步驟,總結歸納題型和解法。單元結束之后,也要進行章末總結,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就能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每逢期中或期末考之前就可以回顧和鞏固復習。
高中是一個新的起點,是初中的高級進階版,看著這份攻略,做好準備,必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區老師工作室的初稿銜接課即將開課,初高中理科秋季課程也已經出爐,有興趣的各位歡迎咨詢小助手叮當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