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供水管網長期不沖洗會有哪些危害?
水質惡化問題
沉積物堆積
管道內長期積累的鐵銹、泥沙等雜質會形成生物膜,導致濁度、色度超標。據研究,未沖洗管網出水濁度可達沖洗后的 3-5 倍(《中國給水排水》2023 年數據)。這些雜質的堆積,使得原本清澈的自來水變得渾濁,不僅影響觀感,更重要的是,其中可能攜帶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重金屬離子等。當人們飲用這樣的水時,無異于將這些潛在的健康威脅引入體內。例如,鐵銹中的鐵元素在過量攝入時,可能會影響人體的鐵代謝平衡,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而泥沙等雜質還可能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附著點和營養源,進一步加劇水質的惡化。
微生物滋生
停滯水體易滋生軍團菌、大腸桿菌等病原體,某市 2024 年檢測顯示,3 年未沖洗管網末端水樣菌落總數超國標 8 倍。在供水管道中,當水流速度緩慢或者存在局部死水區域時,微生物便有了適宜的生存環境。軍團菌可引發軍團病,主要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大腸桿菌則可能導致腸道感染,引起腹瀉、腹痛等癥狀,對兒童、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危害尤為嚴重。這些微生物在管道內大量繁殖,隨著水流進入用戶家中,極大地增加了居民感染疾病的風險。
管網系統損傷
腐蝕加速
沉積物與管壁發生電化學反應,鑄鐵管年腐蝕率可提升 0.3mm(對比定期沖洗管網)。供水管網中的沉積物,如鐵銹、水垢等,與管道材質之間會形成一個復雜的電化學環境。以鑄鐵管為例,水中溶解的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與管壁上的鐵發生反應,形成鐵銹。而鐵銹的存在又會進一步加速腐蝕過程,因為鐵銹疏松多孔,不能像致密的氧化膜那樣阻止氧氣和水與鐵的接觸。隨著腐蝕的加劇,管道的壁厚逐漸變薄,強度降低,最終可能導致管道破裂、滲漏,影響正常供水。而且,修復這些被腐蝕的管道不僅成本高昂,還會給居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輸水能力下降
某省會城市案例表明,5 年未沖洗的 DN300 管道過水面積減少 37%,泵站能耗增加 22%。隨著時間的推移,管道內的污垢、沉積物不斷積累,使得管道內徑逐漸變小。這就如同血管堵塞一樣,水流通過時受到的阻力增大。為了保證一定的供水量,泵站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提升水壓,從而導致能耗大幅增加。以一個城市的供水系統為例,大量管道的輸水能力下降,會使整個供水系統的運行效率降低,增加了供水成本。同時,用戶端也會明顯感受到水壓不足,如水龍頭出水變小、洗澡時花灑水流微弱等,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
突發風險加劇
“紅水” 事件
水力條件突變時,沉積物剝離會導致大規模水質異常。2022 年北方某市因此引發 2000 戶投訴。當供水系統中的水流速度、水壓等水力條件發生突然變化時,管道內壁上附著的沉積物可能會被沖刷下來,混入水中,導致水質突然惡化,出現 “紅水” 現象。這種情況不僅會讓居民對供水質量產生恐慌,還會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例如,在 2022 年北方某市的事件中,大量居民發現家中的自來水變成了紅色,無法正常使用,紛紛向相關部門投訴。這不僅損害了供水企業的形象,也對城市的穩定運行帶來了一定影響。而這些剝離的沉積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有害物質,一旦被居民飲用,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消毒副產物超標
有機物沉積會與氯反應生成三鹵甲烷,某地檢測顯示長期未沖洗管網 THMs 含量超限值 1.8 倍。在自來水消毒過程中,通常會加入氯氣來殺滅水中的細菌和病毒。然而,當管道內存在大量有機物沉積時,氯氣會與這些有機物發生反應,生成消毒副產物,如三鹵甲烷(THMs)等。三鹵甲烷具有潛在的致癌、致畸和致突變性,長期飲用含有過量三鹵甲烷的水,會增加患癌癥等疾病的風險。某地檢測顯示,長期未沖洗管網的 THMs 含量超限值 1.8 倍,這表明不及時清洗供水管網,會使居民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為了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必須重視供水管網的清洗和維護工作,減少消毒副產物的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